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并且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眾所周知,在學習過程中,“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痹S多學生不愿學英語,關鍵是他們對英語沒有興趣。因此,作為英語教師,首先應該先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生 英語 學習興趣 樹立信心 課內(nèi)課外結合 激發(fā)興趣
一、利用各種教學媒體激發(fā)興趣
我在教學“Numbers”時,利用小朋友充滿童稚的心理,精心設計了多媒體,讓七個小矮人出現(xiàn)在小朋友的面前,同時還配上歡快的音樂,當我點擊他們時,他們親切地發(fā)出“How old are you? I’m five years old.”學生們見到了童話中熟悉的人物,樂不可支,爭先恐后地想和小矮人教朋友,不僅快速地學會了課文中的句子,而且還復習了日常用語?!癏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Goodmorning .Hello!”等句子,使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又如我在教學Christmas這課時,在本課開始階段,引入了著名的圣誕歌曲《Jingle Bells》,學生隨著優(yōu)美的歌曲一起 哼唱,仿佛把學生帶入了圣誕節(jié)祥和的氛圍中,接著讓學生看了外國小朋友歡度“圣誕節(jié)”的場面,以及圣誕老人從煙囪中爬進家里給小朋友送禮物等,學生看了,非常感興趣。這時我又結合實際,讓小朋友看了我們是如何過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春節(jié)”的,放鞭炮,焰火,賞燈,吃湯團等,在真實有效的情景中,學生既拓展了自己的知識面,又學到了本領。
二、注重“以人為本”,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過去的教學常常強調教師的主導性而把學生單純地視為教育對象,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的頭腦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識的容器,忽視教學特點,無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把小學生看作是具有成長潛能的生命體,其內(nèi)部蘊藏著主體發(fā)展的機制,認識到教學的目的在于開發(fā)學生的潛力,驅動其主體的發(fā)展機制,使之成長、成熟?!耙匀藶楸尽钡睦砟钤诮逃缭絹碓缴钊肴诵?。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已成為廣大教師所熱衷的教學方法。母語習得研究及外語學習研究均證實:外語教學中的重點不再應該是 “我們該教些什么”,而應是“我們?nèi)绾卧谡n堂教學中創(chuàng)造這些條件” 。新課程標準強調的是學生“能干什么”,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
恰如布魯納所說的:“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xù)不斷的活動?!币虼宋覀儜酁閷W生創(chuàng)造思考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問題,而不是限制學生的思維,被動地跟著老師走.例如,在教授“Ask the way”一內(nèi)容時,筆者避開了傳統(tǒng)的使學生處于被動地位的講解式,而采用多媒體呈現(xiàn)迷路、問路的幾個現(xiàn)場情景,然后提出問題:假設是你,將如何進行問路、指路?學生分小組討論(Group-work),接著每組向全班匯報,匯集各組方式后,再與教材中學生們的方法作比較。在學會技能之后,還讓學生聯(lián)系本校、本地區(qū)的具體地理情況,自編自演問路的情景。在教學中,學生非常積極,有的“Ask the classroom”,有的“Ask the bookshop”,還有的“Ask the W.C.”,氣氛特別活躍。這樣一來,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幫助他們跳出了被動灌輸?shù)睦Ь?,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時,我們不妨進行一番 “換位思考”。把學生置于主人地位,使學生很自然地用英語思考、很積極地進行英語語言輸出,相對傳統(tǒng)的灌輸式、封閉式教學方法而言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想而知。
三、增強學生競爭學習意識。
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教學中來,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們可以將日??陬^操練用語變化成競賽用語;問答可以來一個“搶答”;拼讀學詞,來一個拼“單詞大王”競賽,以及書寫比賽,猜謎語大賽,傳悄悄話競賽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再用積分法,給予鼓勵效果更佳。課堂上適當?shù)母傎?,學生樂于參與,樂于爭先,樂于學習,這就調動了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組織生動有趣的游戲激發(fā)興趣
游戲是一種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游戲,可以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鼓勵學生玩,還要善于組織學生玩,和學生們一起玩,引導學生玩得有意義。英語游戲由于帶有比賽的性質,參加游戲的人都抱著渴望獲勝的心理,這就使參加活動的學生有興趣學、積極去學,并有助于克服靦腆羞怯的心理障礙。孩子們在游戲中,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發(fā)了表達的欲望,提高了口語實踐能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匕延螒蛞胝n堂,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參與語言交際,在游戲中學會使用語言,育教于樂。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精心設計各種游戲來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學過的其中一個物品的卡片放在另一個學生課桌里,然后請其他同學齊聲念這個物品,而出教室的那個同學進教室里根據(jù)同學其他同學的聲音來猜卡片在哪里。規(guī)則是當猜的同學靠近卡片,齊聲念的聲音輕;反之則響。用這個游戲,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腦筋,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這個單詞的發(fā)音,學生興趣十分高。用這種方法既活潑又能掌握知識,實在一舉兩得。
又如在鞏固色彩及動物的單詞時,我借助“Magic Bag”,讓學生觸摸、猜物、取物、觀察、描述,讓學生在自我嘗試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揭開謎底,享受到“跳起來摘桃”的成功喜悅,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內(nèi)容。
五、滲透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激發(fā)學生興趣。
英語國家的一些文化習俗往往跟我們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每逢節(jié)假日,教師都可以利用幾分鐘時間把節(jié)假日的名稱,由來(如April Fools’ Day,Christmas Day )做一介紹。這不僅使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一些風土人情,生活習慣,也補上了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教學,從而通過文化差異比較增加學生學習興趣。
總之,英語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充分利用各種方法擴展教學形式,使死氣沉沉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使孩子們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教師營造的寬松課堂環(huán)境中,得到多一些思考的情境, 多一些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培養(yǎng)、維持和發(fā)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fā)和保持學生對英語的好奇心,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
作者簡介:姓名姜曉(1994—)女,漢族,籍貫吉林長春,英語教師,二級教師,骨干教師,學歷本科,單位:吉林省長春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慧谷學校,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