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桂權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內科,廣東廣州 510405)
慢性腎臟病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腎臟損害病史大于3個月),包括腎小球濾過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損傷、血液或尿液成分異常,以及影像學檢查異常,或不明原因GFR下降超過3個月者。慢性腎臟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均較高,并可明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其防治過程可產生巨額的醫(yī)療費用,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殘率及心血管并發(fā)癥高、醫(yī)療費用高、知曉率低的特點,已成為21 世紀人類面臨的主要公共健康問題之一。慢性腎臟病的治療暫無特效藥物,目前其治療原則為治療原發(fā)病因,避免和糾正其進展的危險因素,防治并發(fā)癥。中醫(yī)藥防治慢性腎臟病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筆者從事中醫(yī)腎病臨床近40 載,認為嶺南地區(qū)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無論其發(fā)病還是治療或預防,均與濕熱有密切的關系,因而提出“嶺南腎病,從濕熱論治”觀點,現(xiàn)分述如下。
1.1地域因素嶺南地處我國南端,以五嶺為屏障,大部分地區(qū)江河縱橫、依海傍水。嶺南位于低緯區(qū),屬熱帶、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全年氣溫較高,雨水充沛,氣候具有日照充足、炎熱濕潤多雨等特點,濕熱俱盛,生活在此地區(qū)的居民發(fā)病多以外感濕熱為患多見。嶺南地區(qū)得天獨厚,物產豐富,嶺南地區(qū)人們喜食魚蝦螺蠔等多濕陰柔之品,加之天熱又喜貪涼飲冷,日久易造成脾胃損傷,運化失調,水濕內生,濕困脾胃而釀成濕熱體質[1]。中醫(yī)理論認為,體質是證候產生的重要基礎,即濕熱證與濕熱體質有密切關系。嶺南地區(qū)居民體質多濕熱,故一旦罹患疾病,病癥易呈濕熱證表現(xiàn)。
1.2藥物影響慢性腎臟病為各種腎病如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膜性腎病、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病等遷延難愈,時間超過3個月而出現(xiàn)的慢性腎臟結構和功能障礙,患者往往前期大量、長期服用過激素、免疫抑制劑,或具有濫用抗菌素、過服溫補滋膩或寒涼中藥等用藥史。這些藥物因素中,有的可直接產生濕熱,有的可因損傷脾腎而化生濕熱。現(xiàn)代中醫(yī)認為,慢性腎臟病病機特點為本虛標實,虛以脾腎虧虛為要。脾主運化,腎主水,脾腎在人體水液代謝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若脾虛失運,腎不化水,水濕內停,機體則容易產生內濕,故慢性腎臟病患者臨床多見水濕為患。
濕熱致病具有雙重性,即既有濕性重濁、黏滯、纏綿難愈特點,又有熱邪上炎燔灼的特征。濕熱為患可對慢性腎臟病的發(fā)病、復發(fā)、病情進展等產生重要影響。
濕熱為慢性腎臟病發(fā)病或病情復發(fā)的重要因素。濕熱郁滯可彌漫三焦,致上焦肺失宣肅,中焦脾失健運,下焦腎開合失調,三焦氣化失常,水液代謝障礙,水濕泛溢肌膚而成水腫;或致脾不攝精,腎失封藏,精氣下泄而產生蛋白尿;或下焦?jié)駸醾把j而致尿血。濕熱相合,如油入面,難分難解。若濕熱之邪深蘊膠固于腎臟,則病邪難于消散清除,從而導致慢性腎臟病病情遷延日久,纏綿難愈。這是慢性腎臟病難于速愈的根本原因。
濕熱為患可引起慢性腎臟病的病情加重、惡化。其中醫(yī)病理機制如下:①濕熱耗氣傷陰,脾腎益虛。濕為陰邪,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熱為陽邪,易耗傷陰津;濕熱久留,必致氣陰虧虛,脾腎益虛。②濕熱日久可變生瘀滯。濕熱為患,易生血瘀。濕熱可灼傷血絡,血溢脈外;或濕熱稽留,阻遏氣機,氣滯血瘀;或濕熱耗氣損陰,氣虛則帥血無力、血凝脈內,陰血不足、血脈不充,則脈道澀滯,血行不暢。③濕熱可煉津成痰。濕熱羈留,能彌漫三焦。壅滯上焦,可致肺失宣肅,不能布津、津液停滯而生痰;壅阻中焦,則脾失健運,不能轉輸水津,津液不化而成痰;留滯下焦,腎失氣化、氣不化水,則水聚成痰。濕熱為患所致的耗氣傷陰、血凝瘀滯、煉津成痰均可成為慢性腎臟病病情加重或惡化的因素。
3. 1嶺南地區(qū)慢性腎臟病濕熱證候研究基于“嶺南腎病,從濕熱論治”觀點,本課題組近年來對嶺南地區(qū)慢性腎臟病濕熱為患及其濕熱證候特性做了一定的調查研究與分析。
2005 ~2012 年間,本課題組分別對廣東地區(qū)的糖尿病腎病、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等常見腎病的證候及證型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292例成人糖尿病腎病病患者中,具有濕熱、水濕、濕濁者212 例次,占比72.60%[2];480 例次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成人患者中,具有濕熱、水濕、濕濁者403例次,占比83.96%[3];393 例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具有濕熱、水濕、濕濁者365 例次,占比92.87%[4]。調查結果顯示廣東地區(qū)慢性腎臟病患者濕熱證多見。
2005 ~2008 年間,本課題組觀察分析了成人腎病綜合征濕熱證、非濕熱證患者與感染并發(fā)癥(包括呼吸系感染、泌尿系感染、胃腸肝臟感染、皮膚感染等)、血清C 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等促炎因子的關系,結果顯示濕熱證組的感染并發(fā)癥病例以及CRP、TNF-α、IL-2、IL-6等均值均明顯高于非濕熱證組(P< 0.05 或P<0.01),提示濕熱證與感染并發(fā)癥、炎癥因子具有一定相關性[5]。
2007 ~2009 年間,本課題組對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腎內科住院的腎病綜合征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將腎病綜合征患者分為濕熱證組及非濕熱證組,從住院天數(shù)、病程、與感染關系、病情復發(fā)、血白細胞、血脂、腎功能、血清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臨床療效等方面進行對比觀察,結果顯示,濕熱是引起腎病綜合征綜合征患者病情加重、遷延、難治的重要因素,亦是引起腎綜發(fā)病和復發(fā)的重要原因[5-6]。為進一步探討腎病綜合征濕熱證本質,本課題組應用蛋白質組學方法對腎病綜合征濕熱證作了初步研究。對正常對照組(5 例)、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濕熱證組(10 例)及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非濕熱證組(10 例)患者進行血清雙向凝膠電泳和質譜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有19 個蛋白質斑點在3 組間呈顯著差異表達,通過對差異蛋白的質譜鑒定分析,初步認為載脂蛋白C-Ⅲ和a2-HS-糖蛋白可作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濕熱證的特異表達蛋白,涉及功能主要與脂蛋白代謝、抗炎、抗胰島素等有關[6]。
在2009 ~2010 年間,本課題組通過對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40 例濕熱證、20 例非濕熱證患者體內抗炎因子IL-4、IL-10、IL-12 的水平檢測,系統(tǒng)分析腎病綜合征濕熱證與抗炎細胞因子IL-4、IL-10、IL-12 水平的關系。并對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濕熱證患者采用清熱利濕藥物黃葵膠囊治療4 周,以觀察濕熱證與抗炎細胞因子IL-4、IL-10、IL-12水平的變化,綜合分析腎病綜合征濕熱證與抗炎細胞因子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濕熱證患者抗炎因子IL-4、IL-10、IL-12 的水平異常增高,并明顯高于非濕熱證組患者(P<0.01),提示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濕熱證與抗炎細胞因子IL-4、IL-10、IL-12 水平的增高具有一定的相關性[7]。
3.2從濕熱辨治嶺南地區(qū)慢性腎臟病目前,中醫(yī)濕熱證辨證主要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8]中的標準,即要求主證為:皮膚癤腫、瘡瘍,咽喉腫痛,小便黃赤、灼熱或澀痛不利,面目或肢體浮腫;次證為:口苦或口干、口粘,脘悶納呆,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臨床上,筆者多從三焦?jié)駸崃⒎?,從上、中、下焦對嶺南地區(qū)慢性腎臟病濕熱證進行辨證用藥。
3.2.1 上焦?jié)駸嶙C 主要證候表現(xiàn):咽痛、乳蛾腫大,皮膚癤腫、瘡瘍,或面目肢體浮腫,舌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治則:疏表宣肺,清熱化濕。常用藥物:藿香、佩蘭、香薷、青蒿、大豆卷、魚腥草、積雪草等。常用方劑:藿香正氣散、三仁湯、藿樸夏苓湯。
3. 2. 2 中焦?jié)駸嶙C 主要證候表現(xiàn):口苦、口臭、口黏,惡心、嘔吐,胸腹痞悶、腹脹納呆,大便黏滯或溏,或面目肢體浮腫,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治則:清化濕熱,宣通氣機。常用藥物:蒼術、半夏、白蔻仁、茵陳、雞骨草、梔子、黃芩、黃連、黃柏等。常用方劑:甘露消毒丹、連樸飲、黃芩滑石湯。
3.2.3 下焦?jié)駸嶙C 主要證候表現(xiàn):腰膝熱痛、酸痛、叩擊痛,尿黃赤、混濁、泡沫多、血尿,尿灼熱澀痛,或面目肢體浮腫,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治則:清熱利水滲濕。常用藥物:車前草、滑石、玉米須、龍膽、白花蛇舌草、鳳尾草、石韋、虎杖、馬齒莧、腎茶(嶺南草藥)、瞿麥等。常用方劑:八正散、二妙散、三妙散、龍膽瀉肝湯。
另外,臨床上筆者多從清利三焦?jié)駸崃⒎?,常用經驗方(清利濕熱法)治療腎病綜合征濕熱證患者,收到較好的臨床療效[9]。清利濕熱經驗方的主要組成如下:魚腥草、板蘭根、紫花地丁、蒼術、薏苡仁、黃柏、石韋、玉米須。加減:上焦?jié)駸岫酒丶咏疸y花、青天葵、蒲公英;中焦?jié)裥捌丶臃ò胂?、白蔻仁,熱重于濕加黃芩、黃連;下焦?jié)駸崞丶榆嚽安?、滑石?/p>
3.3基于濕熱為患指導嶺南地區(qū)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飲食起居與調護
3.3.1 起居飲食 建議嶺南地區(qū)慢性腎臟病患者居地宜通風、干爽,避免居住于陰冷、潮濕地方。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堅持做到“五少”,即少油膩、少辛辣、少生冷(凍水果、凍飲料等)、少甜食、少煙酒??蛇x食:赤小豆、綠豆、薏苡仁、冬瓜、苦瓜、海帶、西瓜、木棉花、花茶、綠茶等。
3.3.2 生活調攝 建議嶺南地區(qū)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宜熬夜,需保持充足睡眠時間,避免工作過度疲勞。運動以力所能及為宜,可參加各種運動如散步、跑步、打球、爬山、游泳、太極拳等。囑患者保持健康樂觀心態(tài),克制過激的情緒,避免各種思慮憂郁。治療用藥需顧護脾腎,避免或減少應用對脾腎有損傷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