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寶
摘 要:當前各科教學都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在班級管理中也是如此,只有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并成為班級的主人,才能有效提高班級的整體管理效果。本文闡述了班級自主管理的特征,結合當前小學班級管理狀況分析了實施自主管理的優(yōu)勢,并結合筆者的實際教學經驗,探討了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班級管理;自主管理;小學;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02-01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2.083
傳統(tǒng)班級管理模式下,小學班主任負責班級管理事項,學生難以深度參與進來,這樣不僅班級管理成效得不到保證,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加大,還會阻礙到學生整體素質的發(fā)展。針對這種情況,小學班主任要積極轉變班級管理思路,將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構建起來,在改善班級管理效果的基礎上,鍛煉與發(fā)展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一、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的特征
(一)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教育理念下,班主任扮演著班級管理的主體角色,負責制訂與執(zhí)行班級規(guī)章制度,學生需無條件遵守各項規(guī)則,導致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xiàn)。班級自主管理則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由班級學生共同討論制訂各項管理制度,學生依據制度要求自主約束個人行為。
(二)實施民主化決策
班級管理實踐中,班主任需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反饋等,構建民主化的決策程序,這樣班級各項決定才能夠將大多數人的意愿反映出來,獲得班級學生的支持和認可。同時,學生也要深度參與進來,結合班級運行情況,積極發(fā)表個人建議,以便提升班級管理制度的科學性。
(三)班級學生全體參與
為促使班級自主管理體系得到良好運行,不能單純依靠班干部或部分學生實施管理工作,而是要將班級所有成員的參與熱情調動起來。一方面,班級日常事務決策過程中,如制訂班規(guī)、確立班級目標等,需由全體學生共同參與。另一方面, 要通過管理崗位的增設或輪換任用班委干部等,滿足學生的參與管理需求。
二、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的構建價值
(一)學生自主能力得到培養(yǎng)
1.學生發(fā)展動力得到調動。小學生的好勝心理以及追求新鮮的性格特征比較明顯,通過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能夠將學生的管理欲望激發(fā)出來,促使學生深度參與到班級管理活動當中。經過一段時間后,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可以得到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同時,學生將會逐步養(yǎng)成管理者的思維,在遇到問題時,能夠從班級整體、教師等角度出發(fā)。
2.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得到培養(yǎng)。過去班級管理工作由班主任完全負責,不僅班主任需投入較多的精力和時間,班級管理效果也得不到保證。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學生不能夠充分認同教師的要求與督促,自主意識難以形成。而通過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施,班級秩序、集體榮譽等與班級所有學生直接相關,學生能夠自覺規(guī)范和控制個人行為,逐步養(yǎng)成自我教育的良好意識和習慣。
(二)班級管理效率得到提高
班級自主管理模式下,將管理權充分下放給學生,要求班級學生互相協(xié)作,對班級紀律、衛(wèi)生等各個方面的秩序進行維護,這樣班級學生將會形成統(tǒng)一的思想共識,自覺維護班級榮譽。部分學生不具備良好的習慣,其他學生將會對其進行監(jiān)督和影響,這樣所有學生的守紀意識將會逐步增強。通過向學生移交班級日常管理事務,班主任的工作量將會減輕,能夠在教學、科研等領域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時,也能夠定期查找和反思自主管理模式運行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而針對性調整和解決,促使班級管理效率得到持續(xù)提升。
三、小學班級自主管理的實施策略
(一)健全班級管理機構
1.組建班干部隊伍。班級的學習風氣、精神面貌等直接受班干部隊伍的影響,若班干部隊伍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那么班級管理效能將會顯著提高。在班干部隊伍組建過程中,班主任需通過班會等形式對班干部的重要性充分闡釋,將學生參與競選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要向學生詳細講解崗位的職責與要求,以便促使學生能夠綜合考慮自身興趣與特長,合理選擇競選方向。為保證班干部成員能夠獲得學生的認可,班主任要將民主競選方式運用過來,由班級學生以投票形式進行決策。班級學生之間互相了解,自主選舉出來的學生往往具有較強的能力。成功組建班干部隊伍后,向全班同學公示各個班干部的職責權限,引導其他同學監(jiān)督班干部的職責履行情況,這樣可將三位一體的監(jiān)督管理機制構建起來。班主任要勇于讓班干部負責班級事務,盡量不要插手,而是發(fā)揮自身的引導、輔助職能,促使班干部的自主性、能動性等得到增強。為滿足班級學生的參與需求,培養(yǎng)各個學生的管理意識,要推行班干部定期輪換制度,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進來,這樣學生能夠對管理者、被管理者的角色分別體驗,進而主動接受與參與班級管理工作。
2.豐富管理崗位。為將學生的管理熱情充分激發(fā)出來,展現(xiàn)學生的才能與特長,在班干部隊伍組建的基礎上,班主任可增設一些特殊崗位,這樣學生參與管理的機會將增多。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可設立圖書管理員、教師小助手等一系列新型崗位,定期評比各個崗位人員的工作表現(xiàn),獎勵那些表現(xiàn)較為顯著的學生,以此增強學生參與管理的信心。通過管理崗位的增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成長體驗也能得到豐富。因此,班主任要對班級中的崗位資源深度挖掘,盡量保證每名學生都能夠展示自身才能,獲得相應的鍛煉平臺。
3.設立管理小組。小學班集體中,最為常見的組織為小組,其往往具有較高的活躍度。在班級自主管理實施中,班主任需積極設立多種類型的管理小組,包括數學小組、衛(wèi)生小組、生活小組等,每一個小組皆具有固定的負責事項,學生自主選擇加入的小組類型。通過管理小組的設立,班級所有學生都可以承擔相應的管理職責,有助于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小組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組內成員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也可以得到鍛煉,有助于班集體向心力的提升。
(二)完善班級管理制度
1.優(yōu)化制度內容。要依據學校整體制度確定班級管理制度的內容,避免出現(xiàn)互相矛盾等情況。由于不同班級具有差異化的情況,禁止照搬照抄其他班級的制度,要綜合考慮班級學生的特點、崗位設置等情況,針對性制訂班級規(guī)章制度,指導和規(guī)范班級自主管理的實施。因此,緊密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合理控制制度的執(zhí)行難度,及時摒棄掉難以順利實現(xiàn)的要求。
2.履行民主程序。為促使班級自主管理得到實現(xiàn),在管理制度制訂過程中,需對學生的意見充分征求和尊重。如果學生不能夠參與到管理制度制訂當中,那么各項制度將難以得到順利推行。因此,班主任要將學生提議、共同投票等形式綜合運用起來,由全體學生共同制訂管理制度,以便促使各項制度的實效性、生命力等得到提升。
3.公平靈活實施。要將公平性原則貫徹于班級管理制度的執(zhí)行過程中,避免差異化對待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因此,班主任要一視同仁對待所有學生,依據制度內容約束和調整學生的日常行為。班級運行過程中經常會有一些新問題出現(xiàn),因此需及時靈活調整制度內容,促使制度的適應性得到增強。
(三)積極建設班級文化
1.建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能夠從隱性層面約束班級學生的思想與認識,涵蓋班歌、班訓等諸多內容。在具體實踐中,首先,要積極組織班級活動,包括小組活動、朗誦比賽等,由學生自主負責各類活動的策劃與實施,這樣學生的集體意識能夠得到逐步培養(yǎng)。要結合特定的主題,鼓勵學生自主籌劃、布置板報、光榮榜等各類宣傳載體,這樣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即可獲得相應的思想影響。班主任要定期組織評選集體榮譽感最強的榜樣人物,將學生身邊的優(yōu)秀模仿民主評選出來,以先進模仿對其他學生產生帶動引領作用。其次,班級文化特色由班名、班歌等直接體現(xiàn)出來,其能夠對班級成員產生無形的激勵作用。因此,班主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需充分認識到班名、班歌的價值,由全體學生共同設計和選定,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可以得到培養(yǎng),熱愛集體的良好意識也能夠形成。
2.建設物質文化。物質文化可以對學生性情進行陶冶,促使學生的學習、生活樂趣增多。同時,也可將學生的熱愛班級之情調動起來。在建設過程中,首先,要與學生實際情況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環(huán)境氛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其次,要科學規(guī)劃與利用教室空間,教室并不單單以物質空間形式存在,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通過對教室環(huán)境、教師空間等合理設計與規(guī)劃,既可以將學生的成長狀態(tài)反映出來,又能夠對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有效培養(yǎng)。因此,班主任要對教室各個角落合理利用,引導學生參與進來,促使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得到增強。
四、結語
教育管理的根本目標在于幫助學生建構自主教育管理的意識與能力,常規(guī)班級管理模式下,學生的參與深度不足,導致學生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能力得不到鍛煉。因此,班主任要從管理機構、管理制度、班級文化等多個方面著手,全面革新班級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逯衛(wèi)紅.落實班級自主管理——小學班主任如何選拔與培養(yǎng)班干部[J].讀寫算,2019(16).
[2] 朱鐸花.有效引導 ?變錯為寶——淺談小學數學錯題的自主管理與有效利用[J].新課程(上),2019(5).
[3] 李永國.關于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考試周刊,2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