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璇
摘要:三年級的學生從一二年級的看圖說話過渡到如今的作文寫作,由于知識積累的不足以及生活經(jīng)驗的缺乏,必然會存在許多問題。這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以及不斷教導,使其走上作文的“正道”。本文意在通過對當前小學生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從而發(fā)現(xiàn)學生在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適合三年級學生寫作教學的方法,讓學生的寫作不再模式化和形式化,煥發(fā)他們這個年齡階段該有的生命力和活力,目的以此促進學生基礎寫作能力的提高,希望為學生將來的語文學習之路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寫作教學、生命化、三年級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2-
寫作教學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人類一種特殊的精神文化現(xiàn)象和社會實踐活動,是人們以文字有序的表達思維成果的活動過程,是人們對世界和自我認識的表達和傳播。寫作教學體現(xiàn)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因為寫作對于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以及對日常生活事物觀察的總結能力要求比較高。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心理認知和個性水平是作文教學的奠基階段,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對于寫作教學仍然處于一種沉悶和被動的狀態(tài),并采取不喜歡甚至有些排斥的態(tài)度?;诖朔N現(xiàn)狀,筆者認為教育者們有必要在寫作教學中創(chuàng)造不一樣的寫作氛圍,引入一汪清泉,讓學生們在寫作教學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一、當前的學生寫作教學現(xiàn)狀
(一)、知識脫節(jié)
三年級不論是在年齡還是在知識上都是學生的一個轉折點,此時是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自我評價意識開始形成,且三年級的知識是小學階段中承上啟下的時期。在作文教學中的體現(xiàn)就是由一二年級的看圖說話轉向習作練習,這個改變讓學生在知識和心理上都難以立刻理解和接受,往往在教學中出現(xiàn)學生的習作仍然還是看圖說話的模式。例如,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學期《我也編童話》的習作中,學生的作文中出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故事,而沒有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這明顯是現(xiàn)實世界中的“看圖說話”,表明學生的知識沒有與現(xiàn)階段的寫作要求相符,出現(xiàn)了知識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仍然沒有從“看圖說話”模式中走出來。
(二)、內容死板
雖然三年級的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較少,語言相對匱乏,但是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完全可以運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然而,在學生們的習作中明顯看到了模板和摘抄的痕跡,甚至每次的內容模式幾乎相似,內容不僅空洞而且毫無生機。
(三)、主旨模糊
學生對于事件的敘述缺乏流暢性,并且對于作文的中心沒有理解到位,以至于教師在通讀整篇文章后,都看不出學生要表達的主題,為了作文而作文,沒有達到最終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四)、字跡潦草
三年級的學生本應該具有一定的書寫習慣和規(guī)范用字,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學的字跡潦草以至于影響了作文的通篇閱讀感受,語言病句較多,一般想到什么說什么,沒有邏輯性。
二、寫作教學現(xiàn)狀產(chǎn)生的原因
(一)、銜接不當
三年級是學生從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既包括知識的過渡,也包括心理的過渡。因此不僅需要教師的教導和引導,也需要家庭的教導和強化,學生從二年級過渡到三年級,他們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才對學習的知識不斷習得。他們事先沒有心理準備,因此難以很快的適應。加上一個暑假的時間,學生頭腦中已有的一些知識沒有得到鞏固和強化,往往會產(chǎn)生遺忘,因此更高級別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難以正常銜接過渡,導致知識的錯位和脫節(jié)。
(二)、缺乏積累
學生往往覺得沒什么可寫主要的原因在于為自己的知識積累、閱讀積累和生活體驗不夠,所以對很多習作中的要素不夠了解,只能就頭腦中存在的知識進行敘述,一旦學生積累多了,通過自己廣泛地閱讀,厚積爆發(fā),之后才能對于一個話題能從多角度的思考和想象。
(三)、硬式思維
記流水賬的硬式思維被灌輸進學生的頭腦并實踐于他們的行動中了,所以學生總是習慣于東拉西扯話家常,沒有區(qū)分寫作和看圖說話和日記的區(qū)別,所以文章總是游離于主旨之外或者根本無法突出主旨。
三、改變當前現(xiàn)狀的策略
(一)、做游戲,連知識
學生作文教學中因為銜接不當知識跟不上,進而一步錯,步步錯。所以,既然是脫節(jié)了,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將其連接起來。教師可以在開始作文教學的時候設計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在做游戲的時候愉悅了心情,為接下來要進行的作文教學打下知識基礎。例如在學習義務教育教科書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一“猜猜他是誰”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用10分鐘做一個小游戲,讓大家選出三位學生,蒙住自己的眼睛,通過學生們的描述來判斷這位同學是誰。游戲結束后讓學生們根據(jù)剛剛這個游戲寫出自己的經(jīng)歷并且說出自己的感受。通過這個游戲進行銜接,不僅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和熟悉度,而且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樂趣,從而迸發(fā)出寫作的內容和情感,一步步引導接下來的寫作,發(fā)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性,豐富學生的體驗。寓教于樂。
(二)、“活”示例,開思維
內容缺乏、硬式思維都是由于離實際生活太遙遠了,三年級的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生活和旅游經(jīng)歷,無法得到更多的素材內容,但是教師有。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將自己的一些親身經(jīng)歷進行講述,讓學生通過聽故事的方式了解更多,加上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的權威,這個鮮活的經(jīng)歷在學生眼中會更加的深刻。并且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教師的經(jīng)歷能成為學生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成為他們天馬星空的素材?,F(xiàn)在的課堂教學多媒體手段也非常先進,結合與時俱進的示例,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找榜樣,生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首先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的字跡潦草,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將字跡好的作業(yè)展示在板報的一角,加上課堂上的表演強化,學生自然而然被熏陶感染。作文教學同樣是如此,教師可以在學生們的習作中挑選較好的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分析講解,并鼓勵學生向這位同學學習,此時學生們內心的勝負欲和同伴的榜樣示范作用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并且不斷地朝著該目標努力。工整的書寫字跡為也為優(yōu)秀的作文錦上添花。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文教學不同于任何其他的語文教學可以死記硬背,作文教學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xiàn),它需要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調動自己的知識素材,進行組織加工并運用流暢的語言進行表達。所以,對于學生當前作文教學干涸的現(xiàn)狀不能使用蠻力,而應該以柔克剛,從學生的興趣、從生活中的事件、從身邊的榜樣入手,讓這些因素如清泉般涌入枯田,漸漸的潤澤大地,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當然,要達到以上的目標,作為教育者的我們路漫漫其修遠兮。
參考文獻
[1]徐一波.引鄉(xiāng)土鄉(xiāng)情之水 潤寫作教學之田[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10):36-37.
[2]]陳琴.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生活作文教學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2020(43):47.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2020年度教育教學改革專項課題《基于生命化課堂的小學作文教學實踐研究》(立項編號為Fjjgzx20-155)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