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新形勢下,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明確認知,在兼顧全體的前提下展開知識教育,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初中英語學科為例,教師需將降低學生因個體差異而造成的英語水平差距作為目標重新設計教學計劃,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激發(fā)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師生配合高效完成各項教學任務。本文詳細論述分層目標設計、分層語篇教學、分層活動組織、分層作業(yè)布置、分層教學評價等策略,保證分層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分層教學法;教學探索
作者簡介:艾太妹(1977.01-),女,漢族,福建長汀人,福建省晉江市新僑中學,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英語教育教學。
分層教學法具有高效、便捷的特點,其具體內容是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學習能力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知水平,同時分層教學還能為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探索、自我展示空間,讓他們在適應英語課堂學習氛圍后發(fā)揮出自身的潛能,轉變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質量。分層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分層指導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開動腦筋探索知識奧秘。此外,教師采取分層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視為單獨的個體,尊重個體差異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認識到自身問題,在目標明確的前提下提高知識記憶效率,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一、設計多元教學目標,構建高效課堂
初中英語教師在采取分層教學法構建課堂時一定要注重對教學目標的分層,根據課程內容將教學目標劃分為多個層次。針對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基礎學生能力;針對能夠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生,引導他們進行實踐探索;而針對既能熟練語言內涵又能熟練掌握表達技巧的學生,則要沖破教材的束縛,引入更多的拓展教學元素,深化學生英語意識,提高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對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能保證各項課堂活動有序且高效地開展,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Getting together”單元為例,教師在課前準備環(huán)節(jié)應設計三個層級教育目標。首先設計基礎目標,要求全體學生掌握doctor、worker、driver、farmer、cook、nurse等代表不同工作、不同職業(yè)的詞語,同時掌握seat、glad、kid、parent等詞的含義及用法,從而夯實基礎,以此為前提設計下一層級目標,要求基礎扎實的學生能使用“What does your mother do?She is ...”句式完成日常交際,在實踐訓練中提高語用水平,最終再設計拓展教學目標,要求有發(fā)展空間的學生談論greetings and introductions的策略,并根據實際生活經驗完成實踐表達。
二、學生分層輔助指導,建立英語自信
教師在正式授課前需要將本班學生按照英語素養(yǎng)水平分為不同層級,在客觀分析各層級學生認知訴求的基礎上給予他們個性化的輔助指導,第一時間幫助各個層級學生答疑解惑。對學生的分層要考慮如下因素:一是學生當前的學習知識結構,包括詞匯的理解記憶、語法認知、語言表達流暢度等,明確真實學習情況;二是在教學觀察中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式,以此為基礎對他們的語言感知能力、英語學習情感態(tài)度進行準確評估;三是分析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程度,明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特征,從而確定不同教學方向。
在完成綜合評估、考量后進行正式分層。將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英語意識薄弱的學生歸為A層;將能熟練掌握所學詞匯、語法知識但是缺乏實踐、無法掌握高效學習技巧的學生歸為B層,授課過程中重點為他們組織實踐活動,鼓勵他們開口說,在多元互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將英語學習天賦高、綜合能力強的學生,將他們歸為C層,日常教學中拓寬他們的學習空間,讓他們能突破自我,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科學分層輔助指導能從根本上幫助全體學生建立學習自信心,他們能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優(yōu)勢與潛能,在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中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三、閱讀語篇分層講解,適應能力差異
閱讀是初中英語的重點教學環(huán)節(jié),初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教師應順勢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而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呈現出多元能力強弱差異,具體體現在速度、深度、理解層次等不同方面,教師必須尊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差異性,對能力較弱的學生降低要求,保證他們能夠在掌握語篇中新詞、新句式內涵的前提下進行流暢閱讀,在此過程中不斷鼓勵他們自主探索,并且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幫助他們樹立閱讀自信心。
針對能掌握基礎知識的學生,則需為他們設置探索性任務,采取任務教學的方式滲透閱讀技巧,最大限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讓他們能以最佳狀態(tài)面對未來的閱讀考核。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要布置探索性、開放性問題,強化他們的英語素養(yǎng),增加他們的閱讀深度,為他們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
如講解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單元中“The Spring Festival”一文時,首先教師在閱讀導入環(huán)節(jié)借助PPT呈現春節(jié)的各個場景,自然滲透重點詞匯,如sweep、help、decorate、pudding等,在此過程中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引導他們回憶生活,從而深化他們對詞匯的記憶,保證A層學生有效學習并夯實基礎。此后在課內組織實踐交流活動,在明確文本內涵的基礎上設計問題,如“What did you do last Spring Festival?”,提高他們使用英語語言知識介紹難忘經歷的能力,最終在課內展開頭腦風暴,要求學生迅速想出中西方節(jié)日,并且在尊重異國文化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語言學習觀,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閱讀課堂中,隨著多元活動的開展,知識學習難度不斷升高,各層級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突破發(fā)展的機會,教師適應了學生的能力差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讓他們在教師的層層引導下將所學知識內化,提高整體閱讀水平。
四、信息技術科學利用,提高分層趣味
當前我國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初中教室中也配備了先進的信息化教學設備,教師將信息技術手段與課程教學完美融合,在課內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在發(fā)揮出主觀能動性的前提下達成學習目標,實現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同時信息技術在課內的應用也促進展開分層教學,首先借助信息技術將抽象知識形象化,從根本上降低教學難度,讓少數基礎薄弱的學生能夠在情境中快樂學習、主動探索,從而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內涵及應用方法,同時信息技術情境也能與實際生活、社會動態(tài)相融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主動思考問題,基礎薄弱的學生能開闊英語視野,其余學生則能提高實踐學習能力,他們會深入探索知識內涵,在交流、互動中將所學內化,從而提高整體學習效率。
例如,教授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Our world”單元時,教師首先播放植物生長的動態(tài)視頻,由此完成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視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他們能在討論對植物看法的過程中復習形容詞比較級、最高級的使用方法,同時還能在自主交流中理解課內新詞cover、earth、surface、forest、control、wood、protect等的含義,提高A層級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表演對話,鍛煉他們描述動物、植物的能力。而“protect”是本課的核心問題,教師在展示植物生長視頻的過程中融入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內容,如不亂砍濫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小貼士,以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深化他們的記憶,以此為基礎鼓勵學生結合實際生活來總結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并一起討論環(huán)境污染對人類和大自然的危害。在此過程中,學生們能將已學知識與課內“比較級+and+比較級”的知識結合,既掌握了知識用法,也得到了思維的發(fā)展。最終教師還需要為C層學生提供自我展示、自我突破的機會,要求他們以“water saving”為主題完成對話創(chuàng)編、故事寫作任務,從而將所學知識充分內化,同時得到人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借助信息技術完成分層教學,既能夠降低教學難度、活躍課堂氛圍,也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每一層級學生都能在積極學習、主動探索狀態(tài)下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英語能力的提升。
五、組織小組合作活動,創(chuàng)造互助機會
分層教學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此時的教師為提高教學有效性,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必須遵循“組內異質”原則,將不同層級的學生穿插排入各個小組之中。這樣在進行組內討論時,A層學生可以向B層級、C層級學生尋求幫助,B層級學生既能在幫助他人過程中將所學知識吸收、消化,同時還能夠在堅定自信心的前提下產生自我突破意識,在輕松、舒適的學習氛圍中對知識進行深層探索,實現個性化發(fā)展;而英語學習能力較強的C層學生在活動中能產生強烈的自我認同感,他們愿意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深度學習,從而產生成就感,實現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此外,以分層教學為指導思想的合作活動的組織能幫助學生建立融洽關系,內向學生和外向學生合理搭配,提高全體小組成員對學習活動的參與積極性,最大程度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授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Keeping healthy”單元時,教師在課內組織小組合作活動,要求學生們合作、互助完成Topic 1“You should see a dentist”探索任務,總結文本的核心觀點,并且準確地用過去時態(tài)描述意外事件,合作完成請假條書寫任務。在此過程中,教師必須根據性格特征、學習層級對學生科學分層,保證每一小組實力的均衡,讓C層學生帶動A、B層學生,營造出積極向上、融洽和諧的組內學習氛圍,他們能合作閱讀Michael因運動不當受傷的故事,并在自由討論中對Michael提出幾點建議:1.You should see a doctor. 2.You can take him home. 3.You need to rest at home for a week.在此過程中,A層組員也能大膽發(fā)言,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閱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熟練掌握take two pills、fall down with a cry等新短語的含義及用法,組內成員相互幫助,最終實現共同提升,強化整體學習效果。
六、英語教學分層評價,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不僅要在課程目標、教學策略上進行分層,同時也要對教學評價進行分層。首先在確保教學有效性、全面性的基礎上展開評價,評價還必須要有針對性。對于A層學生應該以鼓勵為主,為他們設置一些簡單的單詞記憶、短語搭配問題,幫助他們鞏固已學內容,同時不吝惜稱贊的語言,為學生樹立自信心。如教授“Feeling excited”一課后,教師要求A層學生利用“l(fā)inking verb+adj.”的結構造句,由此鍛煉他們的基礎能力,在學生說出正確搭配后使用“Good job!”“You're wonderful!”等語言對他們進行鼓勵。而對于B層學生,教師主要考查易錯點,并組織他們進行實踐表達,在此基礎上展開客觀評價,強化學生自我認知,并且及時對他們進行激勵,為他們設定下階段的學習目標。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英語意識逐漸加深,并且能逐漸愛上英語,并在后續(xù)學習中主動探究知識內涵。對C層學生,教師需提高考核難度,提出開放性問題,既體現出英語知識的開放性特點,同時還發(fā)散他們的思維,保證他們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如教授“Food festival”單元后,教師設置開放性問題“What will the food festival be like,can you imagine it?”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在自我展示中實現個性化發(fā)展,并且積極與他們交流,在引導輔助過程中給予他們肯定,學生在接收到教師的評價信息后更加積極、主動,英語素養(yǎng)明顯提升。
七、課后作業(yè)分層布置,有效鞏固知識
教師課后布置的統(tǒng)一作業(yè)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對于C層學生而言,教師所布置作業(yè)過于簡單,沒有挑戰(zhàn)難度,即使完成作業(yè)也無法實現自我提升;而對于A層級學生而言,教師所布置作業(yè)難度太高,他們在完成作業(yè)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在主觀上產生消極心理,學習態(tài)度會有明顯轉變。面對這一教學現狀,教師首先要進行自我反思,了解不同層級的學生對課后作業(yè)的實際需求,分層布置作業(yè)。首先要減少作業(yè)量,作業(yè)貴在精不在多,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認真學習。其次,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課上表現,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布置A、B、C三層作業(yè),B層作業(yè)相較于A層作業(yè)更注重實踐應用,C層作業(yè)則注重拓展探索,讓學生能利用課內外資源實現綜合素質的提升,在獲得不同作業(yè)后每個層級的學生都能有效鞏固知識。
綜上所述,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之一,新課改形勢下教師必須及時對傳統(tǒng)教學策略進行針對性調整,既保證整體教學質量,也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展開教學模式全新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學生之間由于理解能力、小學基礎水平不同而產生的個體差異,避免采取相同的教學方式,做好學生分層、教學分層、評價分層,激發(fā)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佳.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中的實施探討[J].中國新通信,2020(8):226.
[2]景有成.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探索[J].科教導刊(上旬刊),2020(13):163-164.
[3]周麗嫻.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遞進教學法的實踐研究[J].英語廣場,2020(26):131-133.
[4]楊愛華.巧用分層教學法讓初中英語教學再次騰飛[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275.
3366501908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