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波
【摘 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經實施了十多年,取得的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其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學校課程制度不夠完善、教師的課程實施能力不足、課程評價失當,以及教學資源匱乏等。想要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常態(tài),形成體系,就需要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fā)。本文對以上問題展開研究,從學校、教師、資源等多個角度分析資源整合在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掌握更多教學資源,切實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教學 綜合實踐 資源整合
新課標要求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現有知識經驗、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更符合其實際情況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夠在綜合實踐中探索、成長。其目的就在于實現知識和生活的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知識發(fā)揮出應用價值。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實踐意識,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具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為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深入、全面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很有必要。而綜合實踐教學的效果也應得到保證,教師應掌握資源整合的技巧和方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資源的價值,為小學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基礎支持。
一、綜合活動課程資源特征與其開發(fā)意義
(一)綜合活動課程的資源特征
綜合活動課程在實踐中其實并沒有規(guī)定統(tǒng)一的框架,也未形成完整體系,一般都是通過教師的組織,帶領學生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并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發(fā)現課堂上所忽略的問題,切實感受和學習一些具有生活性的事物。綜合活動課程的開展需要教師有靈活利用資源的能力,通過適當的教學資源的支持來實現實踐活動的有效開展。以下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體現出的基本特征:(1)活動性,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前,教師需要有一個整體規(guī)劃,明確活動想要達成的目標,從而才能保證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取得預期效果;(2)綜合性,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可與社會實踐、社會服務、技術、勞動等進行結合,從而充分發(fā)揮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fā)展;(3)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實踐”,在活動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全程深度參與,從而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二)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的意義
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能夠有效幫助學生提高其問題意識、合作意識和動手能力,使其能夠具有一定的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問題意識是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和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體現出來的,二者之間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使得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時能接觸到很多平時沒有接觸到的事物,會遇到一些無法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逐漸形成問題意識,思考問題的形成原因和解決辦法;學生的合作意識體現在實踐過程中與他人的互動和協(xié)作。綜合實踐活動是在教師的組織下進行的互動式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頻繁地交流與協(xié)作,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慢慢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動手能力體現在學生自身的動手實踐,每個學生都需要參與實踐,親自動手處理一些任務,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自己動手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fā)中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際脫節(jié)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展能夠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做出重要補充,是貫徹落實課程理論的體現。但當下來看,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基本上都是按既定規(guī)則組織教學,而沒有充分考慮不同實踐活動的不同特征,由此使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和實際需求的契合度不高。比如教師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思維過于局限,只是將目光放在校園當中,從校園中搜集資源,沒有真正理解實踐活動的精神內核,從而延伸思維,發(fā)掘和利用更多資源。
(二)活動條件有限
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教學是根據學生的興趣點來選擇主題的,但學生的認知水平不高,他們對于事物的看法仍處在初級層面。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帶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知識、社會活動等,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幫助學生系統(tǒng)地認識某一領域、某一主題,這也是實踐中所缺乏的。很多教師都將綜合實踐教學片面地理解為帶領學生動手實踐即可,而不能擴大實踐教學的范圍,使得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實施條件受限。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fā)整體思路
(一)從科學教學中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資源
綜合實踐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應多方面思考、打破學科之間的限制,從而實現學科資源、社會活動資源的深度聯(lián)系,積極利用各方面資源來豐富教學。只有放開思維,才能使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更具新意,保證活動過程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注入科學靈魂,借助實踐這種方式讓學科知識的價值得到凸顯。
(二)從社會生活中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資源
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資源需要密切結合社會生活。教師設計課堂活動時還需要考慮各地的特色文化,充分利用這些獨特的地區(qū)文化資源。如可以組織學生參觀造紙廠,在這一過程中向學生講解當地的造紙條件、自然資源條件等,讓學生了解造紙廠的運行除了技術條件之外還需要哪些獨特的社會條件,使學生不僅通過參觀直觀地理解造紙原理、造紙流程,還能夠對自己所生活的環(huán)境有一定了解,這才是綜合實踐教學活動更高層面的意義。開展綜合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加深自身與社會、家庭之間的聯(lián)系,所以資源的整合與開發(fā)也要做到從生活中取材,更多地凸顯社會性、生活性的價值。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開發(fā)的具體思路
(一)整合學科知識,精選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多樣,相關教材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大量的可選素材,教師需要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總結提煉可用內容,精選活動主題、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為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活動。如在組織“釘紐扣”這一主題活動時,教師可為學生準備操作材料,之后向學生介紹紐扣的縫紉方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借機為學生介紹關于紐扣、針線、碎布的選擇和適用知識,將基本的操作原理告知學生,并利用多媒體的方式以動態(tài)形式展示紐扣的縫紉過程,之后給學生自主操作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予以實時關注并提供及時的指導。在活動中,教師可穿插播放動畫視頻,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給學生觀摩、討論的時間,讓活動過程豐富起來,圍繞一個主題輻射更多的相關知識和經驗。
(二)結合當地特色資源,發(fā)掘活動主題
不同地域的學校有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在設計綜合實踐教學活動主題時,教師也需要考慮到當地的獨特資源環(huán)境,讓活動能夠充分凸顯當地特色,更具獨特性。這種因地制宜設計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對自身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有更多認識,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也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活動主題,接受活動內容。如在開展“民俗文化”這一主題的實踐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任務,讓學生先自行搜集有關這一主題的材料、基本知識,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咨詢家長、查閱書籍等方式先對本地的民俗文化有基本認識,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將自己搜集整合到的民俗文化知識分享出來,學生之間可以進行交流,補充對民俗文化的知識儲備。在學生自己有了一定認知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去一些能夠代表當地民俗文化的場所、景點等,如參觀當地的古建筑、博物館等,讓學生對主題的認識提到更高的層面,能夠對當地民俗文化的起源、發(fā)展過程有所認識。再結合學生此前自己調查了解到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加深理解,發(fā)現自己所搜集到的知識需要哪些方面的補充,讓學生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靈活利用社會資源,豐富活動形式
活動內容的確定需要以教師的充分調查、了解更多信息為支撐。對此,教師應進行學情調查,掌握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基礎、理解水平及動手能力,了解學生的學習、活動訴求,以保證綜合實踐教學活動能夠契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如在組織“一次性物品使用情況調查”這一主題實踐教學活動時,教師先要了解學生對一次性物品的認識和理解,通過提問等方式進行“摸底”,判斷學生在這一主題方面的知識積累以及對這一主題的認識、興趣度等,了解學生對一次性物品的認識、對一次性物品的判斷依據、對使用一次性物品所持的態(tài)度以及對使用一次性物品的危害的了解程度等。在此基礎上進行的實踐教學活動才能夠與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水平、知識體系相符,活動過程才能夠順利進行。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發(fā)布任務,讓學生進行實地調查,掌握自己身邊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情況,從而對調查到的數據進行總結、計算,估算當地每年消耗一次性物品的量,通過這種任務安排,學生可以掌握大量的一手資料。學生的調查過程也是鍛煉、提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強化。活動的過程是非常豐富的,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對學生產生的歷練效果也會更加顯著。
(四)發(fā)掘場館基地科技特色,拓寬實踐研究
學校是科技特色學校,充分利用科技基地建設的“一廳”和四個基礎科學互動長廊:“科技大廳”和“科普”“科幻”“科探”“科創(chuàng)”空間長廊。四個基地長廊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層層遞進。通過看、畫、探、創(chuàng)等形式與壁掛設備互動,學生親身操作感受基礎科學帶給我們的神奇,了解聲光電磁的基本物理屬性。上述手段激發(fā)了學生的科學興趣,促使其主動閱讀科技書籍、認識科學名人、繪制科幻畫,以及進行科技小發(fā)明。
綜合實踐活動不同于傳統(tǒng)枯燥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體現出了參與性、互動性的特征,也使活動更加具有趣味性。在更加輕松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輕松學習的感受,在實踐中深入學習知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技能,從而收獲了更多難忘的學習體會。作為綜合實踐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要學會開發(fā)課程資源,通過豐富課程資源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形式更加多樣、靈活,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實踐教學活動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瓊瑜.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期待創(chuàng)新開發(fā)[J].小學教學參考, 2020(21).
[2]譚銳由.農村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資源的有效開發(fā)[J].陜西教育, 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