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詩琪
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經(jīng)歷數(shù)千年文化熏陶沉淀下來的經(jīng)典。古詩詞所蘊含的文化價值與歷史精髓,對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審美情趣具有現(xiàn)代文不可替代的作用。古詩詞不僅在語言形式及寫法上與現(xiàn)代文不同,且很多古詩詞中都有意象和典故,這些對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有難度?;诖?,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情感陶冶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感陶冶;策略
引言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對古詩詞的教學大多有固定的套路,教學方式比較枯燥,在帶領學生熟讀后直接進行詩句解讀,分析主題意境、作者感情,并沒有真正關注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與理解情況,從而制約了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因此,隨著新課改的進行,教師應該認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自己作為課堂的主導,應帶領學生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學習,幫助他們理解與體味古詩詞的韻律美、情感美等內(nèi)在元素,從而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品味分析能力,提升學生的古詩詞核心素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入勝
在語文課程教學時,情境的創(chuàng)設也十分有利于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教師可以借助人物事件進行場景的描繪,帶動學生進入與相應的場景當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更加深入地感受場景中人物的情感。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由于受到古詩詞語言的影響,加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教師通常難以引導學生直接進入到詩詞情境中,感悟蘊藏在古詩詞中的美感。由于小學生好奇心較重,新鮮事物往往能激發(fā)起他們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可以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創(chuàng)設生動的情境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與古詩詞相關的情境中感受古詩詞中蘊藏的美感。通常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利用特定的音樂、圖片、視頻等給予學生聽覺以及視覺上的沖擊,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例如進行《贈汪倫》這首詩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先聽一聽《送別》這首歌,通過音樂的旋律以及歌詞讓學生們在腦海里形成送別的畫面,繼而進行詩詞鑒賞,學生們就能夠更好地帶動自身情緒,感受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情感,理解古詩中蘊藏的無限深情,從而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又如在《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的教學時,教師同樣也可以借助音樂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
二、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
在信息技術2.0背景下,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很大變化,過去那種利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講一節(jié)課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尤其是信息技術融合式教學為課堂教學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視頻、音樂、動畫等融為一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的情境,增強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讓學生深入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意境,激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從而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構建一個古詩詞情感意境,達到對學生進行情感陶冶的目的。例如,教學王冕的《墨梅》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雪中梅花景色與王冕的畫作《墨梅圖》,讓學生在欣賞梅花的同時感受梅花的高貴氣節(jié),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三、分層教學,加強對于名句的賞析
由于學生先天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對于事物的理解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差異,教師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程序化地對古詩詞進行講解,因為學生水平參差不齊,他們的收獲必然存在差異。有的學生可能已經(jīng)掌握,而有的學生可能仍然跟不上教師課堂的節(jié)奏。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針對學生水平的不同因材施教,制定適宜的教學計劃。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掌握古詩詞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甚至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目標不明確的現(xiàn)象,只是在教師的督促之下進行被動式的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教師進行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讓學生對中國古詩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讓學生知道古詩詞與生活的聯(lián)系,以此激發(fā)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并在古詩詞教學中加以引導,逐漸增強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與理解能力。
四、想象誦讀,感悟詩情
古詩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蘊含著巨大的美學價值。通過朗讀成誦,學生深入體味詩歌所體現(xiàn)的內(nèi)涵。所以,在學生了解背景、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教師采用點讀、分讀、男女混合讀、分角色朗讀、誦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出詩句的節(jié)奏、輕重緩急、詩人的情感等,真正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詩句的意思展開合理的想象。如在學習《詠柳》這首詩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出輕柔的音樂,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凜冽的寒風逐漸消失,溫暖的春風正悄無聲息地刮起,這時候你慢慢走在田間小路上,那原來光禿禿的柳樹現(xiàn)在有什么變化了?那河邊、道路旁無數(shù)的柳樹呢?有的學生爭著站起來回答:“柳樹慢慢抽出了嫩芽,它們都垂下無數(shù)柔軟的枝條,那么青翠,那么嫩綠。”教師再通過多媒體播放出具體的畫面,讓學生加深對詩句的理解。學生也會逐漸明白這首詩的主旨:詩人并不是只是寫柳樹,而是贊美春風吹綠了大地,給人們帶來勃勃的生機。
結束語
古詩詞像一顆璀璨的明珠,豐富了中華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體現(xiàn)著文學之美。在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古詩詞的重要性愈發(fā)顯著,古詩詞的教學也備受關注。對于小學生來說,古詩詞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其語文運用能力、審美鑒賞等能力,正因如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把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古詩詞學習指引前進方向。
參考文獻:
[1]姚禮芬.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0(11):6.
[2]高松林.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情感陶冶策略研究[J].家長,2020(29):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