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
【摘要】新高考時代背景下,素質教育開始成為主旋律。素質教育希望培養(yǎng)有全面素養(yǎng)的人才,因此,本文倡導學科的融合理念,嘗試進行高中語文和政治學科的聯席教學,探索學科聯席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策略,努力創(chuàng)設更加理想的素質教育格局。
【關鍵詞】素質教育;學科聯席教學模式;新高考
長期以來,高中學科教育都是以“單軌道”的方式來進行的,不同的學科,負責不同的知識傳授或者技能培育,看起來似乎沒有多大的關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最終的知識或者技能會匯總到一個高中生身上,決定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從素質教育的角度來看,不同學科之間是可以實現聯席的,增強學科知識的交互性,鼓勵學生站在不同學科角度去審視對應的問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
一、深入研判聯席內容,形成學科交互課程體系
如果說語文與政治分屬于不同的軍隊,那么聯席教學就是倡導聯軍,形成合力,提升戰(zhàn)斗力,而作為軍隊必須要保證“師出有名”。也就是說,既然是高中語文學科與高中政治學科的融合,就需要有著一致性的聯席內容,或者可以將其作為聯席教學的目標,有著相同的聯席主題之后,在此基礎上去進行各個學科的交互,才能夠確保后續(xù)的聯席課程朝著有效的方向發(fā)展和進步。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往往是在一個一個聯席教學目標實現基礎上達成的,因此要關注聯席內容的界定,做好兩個學科內容的充分研判,然后形成學科交互課程體系。
粵教版高一語文必修第一單元主題為《認識自我》,牽涉到的文章有:《精神明亮的人》《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我是怎樣決定了自己的一生》。這些文章講述了作者自己與自己人生的對話,講述了對應的人生軌跡的故事,也闡釋了自己認識自己的一些技巧,目的在于引導高中生能夠學會去與自己對話。這里提及到“人的認識”這個概念,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的重要知識點,于是在高中語文與高中政治聯席教學的時候,就設定了聯席主體為“認識自我”。一開始由政治老師引入對應“人的認識是如何來的?”話題。引入人類對于月球探索的歷程,在探討中,學生發(fā)現實踐活動是人們認識的前提和基礎,也就是說有著怎樣的實踐,才會有著怎樣的認知。
在學生正確理解實踐與人的認識之間關聯之后,將課堂的指揮棒交給語文老師:“我們在閱讀完三篇文章之后,請大家想一下文章中的作者在認識自己的時候,是通過什么方式來進行的?很明顯都是在回憶自己之前的事情,梳理人生軌跡,而這些都是已經發(fā)生的事實,也就是我們剛才政治老師所述的實踐。那么,我們也就找到了認識自己的法門——與過去的自己對話。”然后引導學生學習《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了解作者高考狀元王海桐的人生軌跡,讓學生去思考“如何認識自己”,繼而找到自己的方向,活出自己的人生色彩。
語文教學框架和政治教學框架是有所不同的,要想實現聯席教學,就需要結合彼此的框架,找到合適的聯席切入點,設定好聯席主題,才能更順利步入理想的聯席教學格局,更好地發(fā)揮聯席教學課程體系的效能。
二、選擇合適聯席方式,確保聯席效益的最大化
既然倡導在教學中,將聯席教學模式作為課堂教學策略,就需要確保不同學科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合作無間,這需要的不僅僅是教學上的默契,還需要更加多的聯席經驗的積累,確保兩位或者多位學科教師在素質教育認知上。在聯席教學架構上,能夠做到共鳴和共振,這樣才能夠確保實際聯席教學效益得以發(fā)揮,由此步入到素質教育的格局中去。
在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阿房宮賦》讀后感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文教師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學生開始意識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六國能夠愛護她的人民,就不會出現被秦國滅亡的事情,在出現危難的時候,人民可以自覺地站出來抵抗秦國。秦國也一樣,如果能夠愛戴萬民,懂得休養(yǎng)生息之道,也不會出現迅速滅亡的結局。接著,語文教師進行了聯席引導:我們的政治老師對《阿房宮賦》這篇文章很有研究,現在我們通過在線的方式來聽聽他的意見。通過微信視頻,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政治老師在跟大家打招呼,并開始從人民民主專政的角度來探討,指出其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然后將秦王朝、六國和我們新時代做對比,并讓學生討論分析,學生很快正確理解國家與人民之間的關系了,對我國政治制度形成了正確的認知,政治認同素養(yǎng)也因此得到培養(yǎng)和鍛煉。
上述的案例中,高中語文與高中政治課程的聯席,是以線上線下的交互方式實現的,這樣可以給予學科教師在空間上的自由,可以簡化聯席教學的條件,只要實際聯席過程中,彼此之間關于聯席話題的交互深度和廣度達到理想的狀態(tài),同樣可以使得聯席教學的效益得以發(fā)揮。除了這樣的聯席方式優(yōu)化之外,還可以在課外實踐活動上實現兩個學科的交互,讓‘聯席方式滲透到實踐活動中去,更好地發(fā)揮聯席教學的多維度效能。當然無論選擇哪種聯席方式,其最終還是要兩個學科教師能夠做到合作無間,在聯席課程設計的時候,需要聯席科目的老師思考選擇怎樣的聯席方式,并且對所采取的聯席方式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和反思,商討確定最優(yōu)化的聯席方式;課堂演練中,發(fā)揮聯席優(yōu)勢,及時為學生釋疑解難。因此,無論是課程設計,還是課堂演練,都需要聯席教學的老師緊密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最佳的聯席教學效果。
三、建立合理聯席機制,引導聯席模式步入常態(tài)
第一,建立高中語文與高中政治學科聯席教學課題小組,設定課題,設計聯席教學方案,呈現聯席教學的效益,讓更多人對聯席教學模式有著正確的認知,從而更好更快地推動聯席教學的發(fā)展。
第二,建立良好的交互和溝通機制,確保在平時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的時候,高中政治教師與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相互探討,合作無間,生成更加多的精品聯席教學課程,促使教師自身聯席教學的能力得以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第三,兩個學科教師可以站在更加宏觀的角度,以聯席教學體系構建為目標,實現學科章節(jié)知識的交互和融合,進入到整合的階段,由此生成對應的聯席教學校本課程。比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相關章節(jié)講述的時候,可以引入高中語文議論文,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引入胡錦濤的《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等,這樣就可以使得高中語文文本演變?yōu)楦咧姓谓虒W的重要素材,兩者相互照應,互相融合,使兩者的聯席教學質量得到更好的提升。
新高考的實施,實際上是為素質教育賦能。為了培養(yǎng)高中生良好的綜合素養(yǎng),改進傳統教學的一些不足,采取了聯席教學模式,構建了聯席教學機制,加強了高中政治與高中語文的學科融合,取得了預期的教育教學效果。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2019年度教育科研一般項目“新高考形勢下跨學科聯席教學模式的研究”(課題批準號:2019YQJK456)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彭倩.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改進的策略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12):116-117.
[2]郭愛軍.研學旅行對語文教學的作用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4(22):254.
[3]李延彬.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任務群的設置問題分析及設置技巧[J]. 華夏教師,2019(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