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琴 李東平
【摘要】現(xiàn)如今個性化教育越來越需要教師具備獨特的教學方式,而教學風格作為教師教學藝術(shù)個性化穩(wěn)定狀態(tài)的標志,在現(xiàn)代教育中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試以名師竇桂梅為例,結(jié)合課堂實錄,通過分析其教學風格的特點、形成因素,從而探尋當代青年教師該如何從竇桂梅教師的教學風格中得到啟示,發(fā)掘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
【關(guān)鍵詞】教學風格;竇桂梅;形成路徑;啟示
【中圖分類號】G633?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4-021-04
【本文著錄格式】阮琴,李東平.探究竇桂梅“激情與民主”教學風格之啟示[J].課外語文,2022,21(04):21-24.
葉瀾等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中指出: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很難有學生的精神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fā)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chuàng)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因而,教育的新發(fā)展方向不斷呼吁教師個人的發(fā)展。在這樣大背景下,教師不斷追求個人教學的獨特風格不僅是專業(yè)提出的要求,也是職業(yè)發(fā)展的理想境界。由此,具備一種獨特教學風格于教師而言,意義非常,因而本文所探究的教學風格成因內(nèi)容對青年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道路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一、教學風格
所謂教學風格,是由教師個人獨特性格氣質(zhì)、思想理念融合而成獨特穩(wěn)定的、運用在教學實踐中長期不易改變的教學特點,具有穩(wěn)定性。
竇桂梅的教學風格,總的表現(xiàn)為激情、開放、幽默、人文、詩意,最為突出的是“激情與民主”。竇桂梅說:“沒有激情的課堂就像一口枯井,沒有激情的女教師就像沒有光澤的舊瓷器?!币蚨で槭瞧湔n堂的第一大特點。竇桂梅的課堂總是貫穿其課堂要具有生命力和活力這一信念,從導(dǎo)入授課到朗讀再到與學生的互動,她語言神態(tài),不斷詮釋著其“激情教學”這一特點,因此,她在教育界有著一個極其貼合其風格特點的外號:“激情燃燒的玫瑰”。
民主開放是竇桂梅課堂的另一特征。在教學活動中,竇桂梅認為由于自身成長環(huán)境的不同,學生對事物的認知不可能都具備同一個見解,因而她尊重對問題所得出的不同見解,認為不同聲音的碰撞才能夠產(chǎn)生新的思想火花。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尊重學生各式各樣的觀點以外,她認為更不可將教師自身看法與觀點強加于學生。同時,在教學活動中比起灌輸硬性知識,她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的質(zhì)疑能力,學生要大膽質(zhì)疑教師、質(zhì)疑名人的觀點,對事物的結(jié)論時刻保持好奇疑問的態(tài)度,不斷地去追問溯源,因而其課堂總體形成了一種師生同一地位;見解無高低,勇敢質(zhì)疑,勇敢發(fā)言;師可為生,生亦可為師的民主和諧的氛圍。在這樣民主教學風格之下,學生的情感才是自由暢快的、思維才是散發(fā)跳躍的。
二、竇桂梅教學風格之體現(xiàn)
(一)課堂氛圍的激情與民主
竇桂梅課堂中最突出特點便是激情與民主,情感性與民主性貫穿其課堂導(dǎo)入與結(jié)尾,最大限度體現(xiàn)個人教學風格。
1.激情課堂
竇桂梅激情教學的風格滲透在其教學的語言、思想、動作等每一個角落中。在課堂中,她擅長以飽含激情的話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一個將學生帶入特殊情境氛圍的目的,由此拉近自己與學生的心靈溝通的距離。在導(dǎo)入《落葉》一課時,她是這樣說的:
師:初次見面的竇教師要送給我們班可愛的學生三句話,第一句話是“我很棒”,第二句話是“你真的很棒”,第三句話是“你真的真的很棒”。看看我們今天的課堂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對了,我們周圍有什么?
生:很多聽課的老師。
師:把這句話送給老師。
生:“你們很棒!你們真的很棒!你們真的真的很棒!”(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
師:老師給你們掌聲了,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很溫暖也很光榮。
師:看來你們找到感覺了,溫暖中覺得自己很棒的感覺,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美好的感覺走進課文。
竇桂梅僅用了幾句“你很棒!你真的很棒!你真的真的很棒!”就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fā)了出來、營造出一個輕松平等的課堂氛圍,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由此使師生都能夠以一種高昂飽滿的情緒走進課堂。
課堂上的她在講到精彩處時會揮舞雙臂、豪爽大笑,有時甚至會唱一首歌;在鼓勵和表揚學生時,她會摸摸他們的頭、拍拍他們的肩膀、拉拉他們的小手,這就是她由內(nèi)而散出的激情狀態(tài)。課堂教學是一個相互的過程,教師對教學的激情,無疑是一節(jié)成功的課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教師保持對教學的激情,保持對學生的熱情期待以及鼓勵,學生才會受到情緒的鼓舞,思想更為活躍,行動與發(fā)言會更加勇敢與自信,課堂氛圍才會熱烈,學生才會時刻保持一種高漲的學習熱情。
2.民主課堂
竇桂梅在教學課堂中也時刻貫徹落實著新課程中學生為主體的要求與理念,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課堂教學中她總是時刻注意傾聽學生的回答,并對之做出相應(yīng)的評價以及適當?shù)狞c撥。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在站位上,總體來看教師總是處于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會給學生帶來一種無形的威懾感和壓迫感,從而導(dǎo)致學生懼怕教師,回答問題時總是小心翼翼地觀察教師的神情,一定概率上無法自由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觀點。為了消除這種弊端,竇桂梅總是在課堂上彎著身子,目光與學生對等,眼神散發(fā)出對學生的期待,在學生發(fā)言時,用口頭以及肢體語言肯定鼓勵尊重學生的發(fā)言,真正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尊重每一個學生。
正是這樣的民主課堂,學生的想法無論是多么異想天開,或在他人眼中是多么的可笑的觀點,在竇桂梅的課堂上,從來都不會被否定或被譏笑,而是會得到理解與解答?!霸诮淌凇杜@煽椗芬晃臅r,有學生問主角怎么叫牛郎不是馬郎或羊郎?這樣的問題似乎毫無價值,部分教師甚至會懷疑學生是故意找茬,可以跳之不管,但竇桂梅卻沒有置之不理,而是帶領(lǐng)學生從此疑問出發(fā),引導(dǎo)學生尋找牛郎和牛的品質(zhì)之間有哪些聯(lián)系,由此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給文章的主題理解帶來一定的升華?!?/p>
(二)課堂語言的廣博與深邃性
竇桂梅的課堂在民主與激情下,隱藏更深的是她的人文與詩意性。其人文詩意性在課堂上則表現(xiàn)為課堂語言的廣博性與深邃性上。
1.課堂語言的廣博性
課堂語言的廣博性是指在竇桂梅的課堂中,總是超越文本本身內(nèi)容,融入了更為廣泛的知識面。通過課堂實錄能夠發(fā)現(xiàn),她對課文的講解往往不僅是停在本節(jié)課上,而是通過對相關(guān)文獻進行解讀,讓學生在知識的廣度與深度上擴展。
在《游園不值》一課中,竇桂梅通過與陸游的詩進行對比,引導(dǎo)學生逐步深入對詩句的理解。
師:詩句中哪個字讓同學們感受到了詩人對紅杏的“憐”(竇桂梅先用此問句引出學生的思考。)
生:出墻來。
師:“出”和哪個字相對?
生:關(guān)。
師:誦讀對比陸游“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并發(fā)表見解。
有學生說:葉紹翁和陸游都用了同一個字來形容紅杏的“出”,但陸游的“遮”和葉紹翁的“關(guān)”所表現(xiàn)出來的紅杏不同,葉紹翁的“關(guān)”字更能體現(xiàn)出紅杏的活力與生命力。也有學生提出:“關(guān)”給人一種更密閉的感覺,“遮”只是表面輕輕遮掩一下,而不是真將東西鎖在里面。也就是說“關(guān)”更結(jié)實、更密閉,從而體現(xiàn)出艱辛。
竇桂梅以紅杏為中介,同中求異。在對“關(guān)”“遮”的一問一答之間,帶領(lǐng)學生逐步去揭露陸游詩歌的奧秘。時間雖短,但卻充分顯示出了竇桂梅語言的廣博性,并且對同一類主題進行探討更能加深學生對詩句的理解。
2.課堂語言的深邃性
竇桂梅在使用廣博語言定開闊基調(diào)的同時,也擅長用深邃語言引發(fā)學生思考。在《秋天的懷念》一課中,師生雙方對課文內(nèi)容深入交流后,竇桂梅帶領(lǐng)學生從母親的話語“我倆在一塊,好好兒活……”出發(fā),將其中的“我倆”換成“我們”,使學生回到現(xiàn)實中的每一個個體來感受生命該怎樣“活”,怎樣“好好兒活”下去。
三、竇桂梅教學風格生成原因
(一)對職業(yè)的熱愛
教學風格的形成是一個漫長并且艱難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竇桂梅非科班出身,但對語文教育事業(yè)的熱愛,讓她在多次受挫后還是義無反顧地在語文教育這條路上前行。她從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提升自己的機會,如果沒有對教育事業(yè)的真心熱愛,就很可能半途而廢。因而竇桂梅教學獨特風格的形成與其對語文事業(yè)的熱愛是分不開的。
(二)對學生的理解
竇桂梅的課是民主開放的,這樣的課堂來自她以學生為課堂本位、師生在交流過程中需是民主平等關(guān)系的思想有關(guān)。師生民主平等及學生本位的思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yīng)一直保持居高臨下之態(tài),而要放下架子,與學生進行知識、思想與靈魂的平等交流。此外,竇桂梅認為每個學生個體之間不可能完全相同,雖然個體年齡相同,但在家庭背景、成長環(huán)境、興趣愛好等方面,個體卻并不相同,由個體發(fā)展背景的不同中能夠知道學生之間都是有著不同性格特點的,她從不贊成用相同模式對所有的學生進行課堂教學,這是對學生個性的扼殺。她采用不同方法來對待每一個在不同環(huán)境長大的學生,讓學生敞開心扉,與其成為朋友,這一教育理念就促使了其民主開放的教學風格的形成。
四、竇桂梅教學風格對青年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啟示
(一)堅持中積累經(jīng)驗
竇桂梅的成功,最突出的莫過于她創(chuàng)造了一種屬于自己的激情課堂風格,這也是使其在眾多名師中脫穎而出之點,從她的經(jīng)歷到她的教學藝術(shù)風格,有著許多值得青年教師學習的點。
1.堅持不懈的精神
目標就是人們前行的燈塔,沒有目標就沒有方向,從竇桂梅的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中可以發(fā)現(xiàn)高遠的目標對教師的成長有著重要的激勵作用。人在有高目標的激勵時,能力會提升得更快。
竇桂梅從小立志做一名教師,也正因為如此,在之后的道路上教師這個目標不斷激勵著她前行。很多教師都有成為一名教學名師的目標,希望能像竇桂梅那樣成為有自己獨特教學風格的名師。但是人常常會給自己定下許多空泛的目標,又很少能夠知行合一,給自己的目標匹配相應(yīng)的實踐行動。高遠的目標只有與腳踏實地的實踐行動相結(jié)合才能夠?qū)⒗硐胱優(yōu)楝F(xiàn)實。
2.高漲的教學熱情
在竇桂梅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之所以能夠總是時刻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正是由于教師保持住了對教學的熱情。竇桂梅對語文教學事業(yè)的堅持與熱愛是有目共睹的,正是由于熱愛,她才能夠在漫長的歲月中堅持住自己的初心。她珍惜每一堂課,珍惜每一秒與學生共度的時光,她在每一堂課上都保持著激情狀態(tài),感染學生情緒,帶動課堂氛圍。
教育不是簡單枯燥的知識單向傳播,而是傳達人生哲理的心靈教育,語文學科更是如此。教育需“情”一字,若師生之間有著深化的矛盾,則情塞氣堵,師生之間就無法做到感情的雙向互動,課堂就失去了熱情活力,宛如一口枯井。青年教師最該學習的是對教育的熱情這一特點,既然選擇語文教育這一行業(yè),便要一輩子投身于教育事業(yè)中,只有表現(xiàn)出對課堂的熱情以及對學生的熱愛,教學才能夠有序地向前發(fā)展,師生才能夠真情相待,課堂氛圍才會活躍。
3.教學相長的師生關(guān)系
竇桂梅對學生是親切友好的,在課堂上,她從不靠嚴肅的教學面具來偽裝自己,帶給學生壓迫與威嚴感,從而來到達有序的教學場景。她總是溫和、熱情、帶著對學生的期待來進行教學,不把學生當成下屬,師生之間地位是平等的,教學中,師可為生,生也可為師,從傳統(tǒng)的師本位轉(zhuǎn)變?yōu)樯疚?,時刻貫徹著新課標的要求。青年教師也要謹記課堂民主這一點,教師不是學生的領(lǐng)導(dǎo)、不是絕對的觀點權(quán)威人,有知有識且精者皆可為師,在課堂教學的思想碰撞中,學生也可為師。只有師生關(guān)系平等,才能夠教學相長。
4.深厚牢實的文化底蘊
給學生一碗水,教師需一桶水,教師若想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就一定要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礎(chǔ)。竇桂梅的課堂教學表面看似活躍熱鬧,但其內(nèi)在蘊含的是語文學科的詩意性與人文性,而她的詩意人文性正來自對書籍知識孜孜不倦的追求。
欲渡人者先渡己,一個人的文化底蘊并非在短時間內(nèi)能形成的,它需要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閱讀、積累、沉淀、思考。閱讀是教師提升自己最基本的方式,因而對年輕教師來說應(yīng)先博覽群書,在書中浸潤自己的靈魂,吸取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作品精華,將其內(nèi)化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形成獨特的精神氣質(zhì)。年輕教師一定要像竇桂梅老師一樣,永遠不放棄對知識的渴望,要多看書、看好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結(jié)出滿枝桃李,達到教師職業(yè)的高層次境界。
(二)模仿中超越
年輕教師一開始大都會模仿照搬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經(jīng)驗和做法,卻不能一直處于模仿階段,教師在模仿過程中需不斷思考,在借鑒中要形成屬于自己本身的教學模式與教學風格,這就需要年輕教師不斷地轉(zhuǎn)向自我,回歸本位,而不是做他人的影子。此外,要想成為優(yōu)秀教師,還需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設(shè)計,完全生搬別人的方法對自己的學生來說不一定適用,針對不同的學生生出不同的適合學生特點,學生易于接受的設(shè)計,這就要求教師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
(三)經(jīng)驗中改變
竇桂梅老師的課堂雖有值得借鑒之處,但在實際教學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課堂會有不同要求,青年教師也需要跟隨時代對課堂做出改變。
其一便是對學生的肢體接觸,竇桂梅的課堂教學總是激情澎湃的,在學生回答之時,她總是對學生眼含殷切之情,手舞以表贊嘆之意,她會對學生進行一些肢體上的接觸,例如拉學生的手、摸學生的頭、拍學生的背等,這些行為對當下的課堂教學不具借鑒性,容易引發(fā)家長、學生、教師之間的誤會,引起矛盾。且這一行為對小學生來說具有激勵作用,但是對初中生、高中生就不應(yīng)再出現(xiàn)這種行為,因為隨著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學生在這一年齡對教師的肢體接觸,都具有一定的抗拒性,若再與學生接觸,效果極有可能適得其反。新教師在借鑒時應(yīng)注意這一點,如果想營造激情熱烈的教學氛圍,教師大可以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從語言上入手,找尋出除肢體接觸外能夠點燃課堂氛圍的方法,找尋另一種獨特的、屬于自己的“熱情教學法”。
五、結(jié)語
一門學科,怎么教都能教,學生怎么學也都學了,這其中效果可能就有所不同。名師總是能夠如竇桂梅一般,用熱情澆灌理想,提出獨特的教學理念,教出自己特色的課,走出自己獨特的不同于他人的教學風格之路,因而對她教學風格形成之路的研究對青年教師有著極強的學習與借鑒意義。希望廣大青年教師在經(jīng)過不懈追求和努力后,終有一天能夠如竇桂梅一般,擁有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踏上教學名師之路,譜寫屬于自己的教育新篇章!
參考文獻
[1]馬力. 中小學特級教師教學風格研究[D].錦州:渤海大學,2014.
[2]魏正書.教學藝術(shù)論[J].江寧大學學報,2001(2).
[3]程少堂.教育風格論[J].教育科學,1988(2).
[4]李如密.教學風格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譚頂良.學習風格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
[6]廖婧. 竇桂梅語文教學藝術(shù)風格論[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4.
[7]王婉. 竇桂梅課堂教學語言藝術(shù)性的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學,2017.
作者簡介:阮琴,女,1995年生,貴州貴陽人,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育;李東平,女,1965年生,山西大同人,教授,研究方向為語文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