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水
摘要:閱讀和寫作作為語文學習的兩個方面,其能力的提高是學生語文素質全面提高的關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組織和開展語文教學時,要重視寫作與閱讀的有效整合,在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基礎上實現語文水平和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從分析閱讀和寫作教學現狀、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兩方面入手,提出相應的整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與寫作?? 整合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現狀
在現如今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師將閱讀與寫作教學進行拆分,分成兩個板塊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下降,無法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偏向于理論的講解,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忽略閱讀對寫作的影響,這樣一來使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還影響教師的教學質量。
二、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關系?
(一)閱讀是寫作的前提與基礎 ?
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間具有一定的聯系,閱讀是寫作的前提與基礎。同時,對于閱讀、寫作這兩部分內容而言,二者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又具有較大程度的關聯。此外,對于閱讀而言,劃分為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兩部分,課內閱讀指學生對課本中的課文進行朗讀,課外閱讀指學生閱讀閱讀課本外的書籍。從而在學生積累大量的閱讀詞匯后,將使學生語文知識含量逐漸提高,進而對學生價值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在進行寫作的時候,將具有較多的語句進行采寫。?
(二)寫作是閱讀的深化和表達?
在學生進行寫作的時候,便是對閱讀的深化和表達過程,同時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邏輯思維等能力都會得到充分鍛煉,進而使學生獲得較大的發(fā)展。
三、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效整合的策略
(一)降低難度,模仿起步
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采取不同的訓練方式。比如,在進行中年級學生寫作訓練時,可以引導其以片段為基礎,將自己想說的話和想描述的事件寫出來,同時還要保證片段的清晰性和具體性。比如:在學習完《桂林山水》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比如有這樣一段“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根據這一描法,我引導學生用生活場景作為素材,模仿這一手法進行寫作訓練。結果有的同學寫出這樣的段落:“每當夜幕降臨,這座城市美極了。那幾條主街道兩旁的路燈,就像幾條盤曲著的巨龍,而街上川流不息的車和車燈,就像軋鋼廠鋼爐里流出的鋼水一樣,那些高低不同的住房內的燈光,亦像遠處天際里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由此可見,寫作與閱讀的有效整合,能夠使學生“樂寫”、“想寫”的情緒得以激發(fā),在其“樂寫”中妙筆生花、文思泉涌,從而更加促進其多讀、勤讀。
(二)以閱讀為媒,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是寫作素材沉淀的過程,是學生情感經驗累積的過程,以閱讀為媒,對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整合,能夠在充分發(fā)揮閱讀作用的基礎上,不斷豐富素材知識和情感體驗,幫助學生開闊視野,進而增強學生的寫作效果,讓學生習作立體豐滿更真實動人。 素材積累方面,古人提倡“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道理時至今日同樣適用。素材積累關鍵就在于閱讀,故教師進行閱讀和寫作整合教學時,要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讀好書,讓學生在不斷閱讀中漸漸形成將閱讀知識內化為自身功底的能力,進而使其寫作更如魚得水。
(三)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經驗?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朗讀作用。讓學生通過朗讀,直接感受語言的特點,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描寫的場景,感受主人公的心情,若學生能夠熟讀成誦,自然對文章的理解就更進一步了。同時,能將這些優(yōu)美的詞句和篇章在自己的頭腦中留下烙印,輪到自己寫文章時,就會變成自己的語言呈現在習作中。久而久之,寫作經驗就積累下來了。
(四)在閱讀中進行語感的培養(yǎng)
依據新課標要求,對于小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要非常重視學生語感能力的培養(yǎng),進而實現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綜合增強。而小學生語感能力的養(yǎng)成與提高,需要更多地借助于各種文字材料的閱讀。比如:學生在閱讀《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這篇作品時,文章中存在這樣一句話:“細雨如絲,一棵棵楊梅樹貪婪地吮吸著春天的甘露”。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需要學生反復體會。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一眼就能看出,此句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細雨如絲,才造就了楊梅樹的“貪婪”。而“貪婪”一詞一般是用在人或者動物身上的,植物是不可能有貪婪的情緒的。而楊梅樹被駕接了“貪婪”,就將它沐浴雨露的形象寫得生動豐滿了,給人留下的印象也格外深刻。當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認知視角和感知世界,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認識和理解。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夠非常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感,也能夠學到一些語法知識,從而對自己語感的形成有著莫大的幫助。
(五)結合課外知識,引導學生累積語文文化素養(yǎng)
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是小學語文教師進行教學活動中應該留意的,學生可以利用閱讀大量的語文材料掌握語文知識、增加知識儲備。量變決定質變,學生寫作的能力根據學生閱讀的知識儲備量決定。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中要注重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開展各類活動,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閱讀寫作能力不是一天可以練就的,這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學生要在日常進行訓練才可以逐步養(yǎng)成。小學是構建知識基礎的時期,學生要想提升自己的寫作經驗必須閱讀大量的文章,從中積累知識。
在語文教學中,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順利從閱讀中吸取對寫作有益的元素,并在寫作過程中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