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源
摘要:美術是一門藝術性學科,既是實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也是滲透德育的有效渠道,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尋找適合的德育切入點。本文分析了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并探討了具體的滲透途徑,以期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與道德素質,將其培養(yǎng)為優(yōu)秀的少先隊員。
關鍵詞:小學美術;德育;教學策略
德育一直是學校教育中的主旋律,開展德育是所有教師必須履行的職責,無論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注重德育的滲透,達到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目的。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基礎的美術知識與技能,還要通過多種途徑滲透德育,讓學生在欣賞作品、創(chuàng)作作品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與道德品質,為將學生培養(yǎng)為全面發(fā)展的國家優(yōu)秀儲備人才貢獻力量。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主要希望通過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和指引,幫助小學生成為道德素養(yǎng)較高的新型人才。德育教育不是簡單地對道德準則的說教性教學,而是貫穿和充斥于學校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和學習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也與智育、體育、美育以及勞動教育的教學工作之中,與其他各個方向的教育課程互相促進、相互交融,進而達到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為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指引正確的方向。然而,當前的教育局勢下,很多學校對于德育教育的開展只是單純地組織學生學習學生守則、校規(guī)校紀、行為規(guī)范等條條框框又枯燥乏味的理論,強制要求小學生按照校規(guī)校紀去做,不留給小學生自主發(fā)揮的空間,讓小學生覺得德育教育就是枯燥乏味的念校規(guī)、背準則,嚴重背離了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美術教師要將自己的美術教學工作與德育教育內涵聯(lián)系起來,這樣既可以增加美術教學的課程內涵,還有利于小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道德水平和道德素養(yǎng)。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審美品位以及審美能力,幫助小學生樹立自己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奮斗目標。
二、小學美術融入德育的現(xiàn)狀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就是將枯燥的思想政治內容糅入美術教學中,但在實施過程中仍舊會存在部分問題。首先,在美術教學中融入德育一直都是教師研究的課題,因為德育內容大多是理論而且十分枯燥,美術教學實踐性比較強,如果德育滲透合適,那么起到的效果就非常好,如果只是將德育內容硬性插入美術課堂中,則會適得其反。目前,在小學階段的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處于探索時期,如何將德育恰如其分地滲透到美術教育中,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進行參考。學生喜歡美術課,但在學習中對理論知識則比較畏難,這就造成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時,一旦涉及理論方面的知識學生就會出現(xiàn)排斥的現(xiàn)象,如學生交頭接耳、思想拋錨等。其次,某些美術教師較少關注德育,而且在課堂中普遍會忽略德育,或者不重視德育的滲透和對美術課堂的作用,同時,美術課也屬于副科,學校、家長、教師等對這門課程也比較忽略。最后,小學中的師資力量相對有限,能夠為美術課堂提供的設備、工具等也有限,美術教師無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
三、德育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滲透探究
(一)應用多媒體手段進行美術教學
美術教材中有著大量的圖畫作品,但僅憑教材上的圖畫作品,并不能給小學生以視野的擴展,對小學生藝術美的熏陶也是遠遠不夠的,因此美術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通過多媒體將課外知識與更多藝術作品引入到小學美術的教學課堂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將美術課堂上所涉及到的圖畫及相關的音樂影像資料和相應的文字說明通過整合和總結,以生動形象又快捷方便的方式展現(xiàn)給小學生,在進行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將德育教育的部分內容融入進去,使小學生在愉快的課堂范圍中學習美術學科的相關知識,還受到了精神的熏陶和德育思想的影響。小學美術課程不應當拘泥于教材內容,教師應當主動篩選課外資料對學生進行知識延伸,讓學生體會到美術世界的奧妙,感受到多樣美術作品所帶來的沖擊,從而從內心產(chǎn)生震撼、欽佩以及欣賞之情。在此基礎上,教師將適當?shù)牡掠址ㄈ谌肴粘=虒W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建立審美觀的同時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讓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手段來展示多樣藝術作品是教學基礎,教師只有利用豐厚的教學材料作為鋪墊,才能調動起學生們的思想感情,以感性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避免學生由于教師說教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二)充分利用課堂進行美術教學和德育滲透
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將德育教育的理念融入進教學課堂的開展中是新課改以來對我國小學美術課堂的基本要求。課堂作為教師教學的主要場所,應當擔任起德育的重大責任,這就要求教師在素質教育的核心基礎上,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多種適用于小學生的美術教學方法,尊重小學生的意愿和想法,發(fā)揚民主精神,探索開放性、多元化的小學美術教學手段,讓小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激發(fā)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認識美、了解美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美、享受美,在享受美的過程中獲得審美的升華和素養(yǎng)的提升,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v觀小學美術的教材設置,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分成三個部分,一是對教材中給出的美術作品進行欣賞和賞析,二是根據(jù)教材要求組織小學生進行繪畫,鍛煉小學生的繪畫能力,三是根據(jù)教材要求組織小學生進行手工創(chuàng)造,鍛煉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教師要抓住這三個方向的教學特征和教學基本點,鍛煉學生審美能力、繪畫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
(三)教師以身作則
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學,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相應的知識,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育,并且在多種教育方式方法中共同進步,進而推動學生能夠從被動接受德育轉變?yōu)橹鲃咏邮艿掠?,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美感。對小學生而言,模仿是他們的天性,也是本能。學生不僅會從教師的教學中學習知識,也會模仿教師的一舉一動,這種下意識的模仿就是教師言傳身教對學生的影響,這種影響比課堂授課更為重要,影響也更為深遠。這就要求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以身作則,通過言傳身教來影響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言談舉止,雖然美術課每個星期的排課比較少,但也要注意這方面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學用語要做到簡潔明了,教學動作要規(guī)范,這是尊重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同時也能通過以身作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關系。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在無形中熏陶和感染學生,提升德育工作的成效,還能讓美術課堂的內容更加豐富、充滿趣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體而言,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增強學生的道德認知,靈活組織多元化的實踐活動,深化學生的道德行為。教師通過種種措施實現(xiàn)美術教學與德育的有機融合,啟迪學生的智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素養(yǎng)與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柳慧琳.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滲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神州,2020(14):154.
[2]陳婧.從實踐中來,到作品中去———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J].流行色,2020(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