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藍
摘 要:素質教育背景下,基礎教育不僅注重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還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音樂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得到了教師的高度重視。音樂課堂教學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而合唱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藝術感染力。基于此,以下對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率的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率;策略分析
引言
要想有效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就應積極地推進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工作。由于合唱教學不是單一的教學形式,既要保證合唱的整體效果,又要讓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都得到發(fā)揮,這要求小學音樂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演唱方式都進行調整,要面面俱到,如此才能讓一個作品的意義與內涵得到全面、深度的詮釋。因此,創(chuàng)新合唱教學模式非常重要。
一、創(chuàng)設趣味音樂課堂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
對于小學生來講,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到合唱效果,因而教師要創(chuàng)設符合小學生興趣的教學情境,以發(fā)揮小學生的主動性。在整個合唱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將唱法和情感融為一體,不斷提升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在小學階段的合唱教學中,情境教學法往往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生活化情境、游戲化情境和信息技術教學情境呈現形象生動的合唱課堂,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和審美能力的小學生的真實需求,降低了合唱教學的難度。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融入音樂律動、節(jié)奏、音準等基礎知識,做好合唱的遞進與銜接工作,以提升合唱教學質量。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明確指出,教育和生活密不可分。對于音樂學科而言,生活中的豐富素材對合唱教學具有指導性作用,因而教師需要結合音樂教材和學生的審美能力來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讓我們蕩起雙槳》這首歌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的劃船經歷,接著利用圖片、視頻、音樂來展示歌詞中描繪的畫面。在教師針對性的引導下,小學生能夠融入自己的親身經歷體會歌詞傳達出的喜悅、歡快的情感,從而和歌曲創(chuàng)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提升藝術感知力。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隨著社會與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素質教育理念也在不斷的變化。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從各個角度來摸索、探究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新模式與新方法。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的不合理部分應及時轉變與摒棄,教師要密切結合學生的身心和成長特點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這樣能對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進行有效的優(yōu)化。例如,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憶江南》這首歌曲的時候,不僅要有與班級學生一起合唱的情景,也可以適當加入獨唱、領唱的情景。領唱,是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領唱者需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天賦的,能在臨場發(fā)揮中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情緒。因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活動、比賽來選拔領唱者,在這些活動、比賽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合唱能力與膽量,還能使學生從各種角度來分析《憶江南》這首歌曲,更好地去理解這首歌表達的情感。
三、注重概念的構建
針對學生基礎知識薄弱的問題,建議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時,注重概念的構建,深化學生對合唱的認識,豐富學生的合唱體驗,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有更準確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合唱思維,強化音樂學科素養(yǎng),實現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具體而言,在基礎知識的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應注意以下兩個概念。第一,音高概念。學生對音高的正確認識,有助于提升音準。考慮到學生在理解概念文字方面有難度,建議音樂教師通過柯爾文手勢或歌曲旋律線,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音高,結合具體的歌曲理解音高概念,提高學生的音準。例如,在人音版二年級下冊的《兩只老虎》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歌曲相對熟悉,可引入音高概念。教師向學生介紹柯爾文手勢的含義,引導學生根據圖譜中手勢的位置,理解音高,降低識譜的難度,強化學生的聽覺。再如,在人音版三年級下冊的《柳樹姑娘》一課教學中,教師將旋律線設計為柳枝形態(tài),向學生展示歌曲中音高的變化,深化學生對音高的認識,寓教于樂,培養(yǎng)學生的視唱能力。第二,和聲概念。和聲概念是學生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為豐富學生的和聲體驗,教師可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方法,使學生在練習中更好地體會和聲概念。對于低年段的學生,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音階練習、旋律音程練習,也可引導學生在縱向練聲時感受立體和聲的效果。例如,在《柳樹姑娘》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將歌曲分為春風和春雨兩類聲音,學生分小組演唱,并為其提供春風及春雨的聲音曲譜與二聲部曲譜,組織學生分小組練習,培養(yǎng)和聲聽覺能力。對于高年段的學生,教師可根據合唱歌曲的特點,創(chuàng)編配套的練習曲,組織學生進行二聲部合唱練習,也可指定主題,要求學生以小組形式自主創(chuàng)編練習曲,讓學生深化對概念的認識。
結束語
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對合唱教學給予足夠的重視。首先,教師需進行充分的教學研究,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合唱教學應用的必要性;其次,教師要分析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問題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傊?,教學是圍繞學生主體學習需求開展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選擇適當的合唱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計歡歡.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探索[J].讀寫算,2021(33):156-158.
[2]孫藝.親近合唱,感受和諧之聲——小學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策略[J].學苑教育,2021(33):27-28+31.
[3]馬利娜.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C]//.2021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1:95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