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麗波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積累知識、掌握技能的關鍵時期。數學知識具有理論性與邏輯性特征,要求學生積累與構建獨特知識體系。知識體系的構建過程不僅是知識梳理與知識緩存,也是學生知識再造的過程。因此,教師應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問題加以重視,以此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知識緩存;知識再造;研究思考
在教育教學新課改標準下,應轉變教育思維、開拓思想,構建一套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目前,小學數學教學雖然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但教學資源與教學手段的不科學使用將會影響學生的知識儲備與知識再造能力。因此,應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予以重視。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有效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1.基于知識緩存優(yōu)化數學教學
教育教學的內容大多源于生活,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傳統(tǒng)模式下的案例式教學方法,在對實際案例分析講解時需要占用大量課堂時間,教學成果并不明顯,學生也難以集中注意力、失去學習信心。從學生層面分析,學生長期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所影響,將忽視自身在教育教學與課堂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將會制約學生發(fā)展。使得學生思維與課堂教學相脫離。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展中,為實現(xiàn)數學知識緩存,教師應合理地利用數學課堂時間,把握數學課堂節(jié)奏,為學生營造優(yōu)質高效教學氛圍。教師應對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觀念進行優(yōu)化,把學生作為數學課堂主要對象,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獨立思考的時間與機會,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意識,能夠總結與探索所學的數學知識,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以此作為數學教學的立足點和出發(fā)點。對學生人格進行全新塑造,轉變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調整學習及生活狀態(tài),提高學生思維意識,讓學生通過班級自主管理實踐最大程度獲得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發(fā)展[1]。
此外,教師應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過程,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情境,增強數學課堂民主,激發(fā)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參與意識。只有這樣,才能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數學知識高速緩存的基礎上對數學知識進行重建,實現(xiàn)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小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學生應善于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學習與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互動教學,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多媒體互動,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的疑難問題進行妥善解決,以提高學生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實現(xiàn)數學知識的緩存與重構[2]。
將知識框架以圖表模型的形式進行連接,表明與主體概念之間的階級關系,明確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教師可按照優(yōu)勢互補原則對學生進行合理分配,使學生能夠在舒適環(huán)境之中對數學知識點加以鞏固與理解,以此提高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掌握。教師還應該始終遵循因材施教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樹立正確的數學教學觀,為數學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奠定基礎
2.基于知識再造,實現(xiàn)有效梳理
小學數學知識再造的過程簡單來講就是復習與鞏固數學知識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對其給予高度重視,幫助學生強化數學知識點,增強數學知識掌握與實際應用能力,學生可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數學問題。教師應重視數學知識的復習,實現(xiàn)數學知識的再生產。在復習數學知識的具體過程中,教師須讓學生回憶起所學過的數學知識[3]。
由于數學知識量較大,只有在系統(tǒng)復習與鞏固的過程中整合數學知識,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相互補充、相互啟發(fā),才能達到更多知識積累,以實現(xiàn)完整數學知識的復習與鞏固。在復習與鞏固數學知識時,教師要給學生發(fā)言機會,使學生明確自身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缺失與不足,從而提高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由于學生身心發(fā)展較為快速,學生自我意識及思維想法不斷提高,為學生實現(xiàn)自主管理提供了前提條件,整合優(yōu)化初中生自主管理已然成為當前初中院校發(fā)展的新趨勢與新視角,可從根本上滿足社會發(fā)展對專業(y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在學習與解析的過程中,很容易與其他知識相結合,以期進一步加強學生數學思想方法[4]。
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單元形式復習,也可以將概念作為復習主題。通過安排數學問題和任務,學生可以整理和總結數學知識,從而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實現(xiàn)智能數學。因為在復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復習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技能。無論是整本書還是整個單元,學生都應該清楚地進行整理和了解。數學知識點分散,在數學知識重組過程中,學生必須注意數學知識的系統(tǒng)化和組織化,從整體上感知數學知識,全面重構數學知識[5]。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數學學習進度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編寫多樣化的數學習題,在鞏固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和方法,學會表達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數學知識的緩存與再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6]。
3.結束語
在數學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不斷優(yōu)化與革新基礎上,以傳統(tǒng)教學為基礎的數學內容和課堂形式發(fā)生了轉變。教師要注重數學知識的緩存和重構,尊重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與探索,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現(xiàn)階段,鼓勵與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教學規(guī)律已成為一種新型數學教學方法,同時作為提高學生數學知識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從而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謝鵠.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教學[J].江西教育,2021(27):54.
[2]顧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江西教育,2021(27):58.
[3]呂麗萍.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64):55-57.
[4]何英春.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的策略[J].學周刊,2021(22):99-100.
[5]蘇喜平.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06):65-66.
[6]劉世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知識緩存到知識再造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