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軍
摘要:在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運用各種方式為學生尋找好的閱讀資料,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對于課內閱讀學習,也要有延伸的思想,不可執(zhí)意追求課本的單一內容。課堂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建立知識框架,開拓學生的學習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課內擴展閱讀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前言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蓬勃發(fā)展,學校教育對網絡信息的應用逐漸廣泛。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也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資源和機會。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學校越來越重視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和閱讀量的提升。為了分析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內擴展閱讀的發(fā)展模式,下文將根據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展開研究。
一、課內擴展閱讀教學現狀
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課內擴展閱讀教學中,大多數小學教師仍未充分認識到課內擴展閱讀對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意義,認為學生只要學好課本內容并提高成績,就是完成教學任務;認為只要把課本中的內容全部講解給學生,把課本知識講解透徹,就能讓學生學好語文。小學階段的學生精力充沛,有著豐富的想象力,課本上有限的文章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求。盡管教師會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講解課本,但教師的方式可能僅適用于一部分學生,無法適應全部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就造成許多學生對教師所講述的內容不感興趣,也無法調動學生閱讀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無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在相關問題的講述上,經常無法站在學生的角度上開展,導致學生出現聽不懂、不愿聽等現象,甚至出現厭煩心理,這樣學生就不會收獲良好的聽課效果,不能真正去體會文章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也不能體會文章所帶給他們的精神鼓勵。導致學生對文章的印象也會轉瞬即逝,甚至還會養(yǎng)成機械化聽課的習慣。
在小學語文課內擴展閱讀過程中,學生所閱讀的內容相對寬泛,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這也導致閱讀內容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沒有太大效果。同時閱讀材料的講解也主要依靠教師來完成,給予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不足,從而導致學生難以抓住課文的重點,難以理解課文所傳達的思想。隨著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內擴展閱讀教學,教師在課堂中進行課內擴展閱讀時,總是根據自己的主觀意向,過分依賴網絡信息技術,造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大量減少。這種教學方式,十分不利于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突出。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內擴展的閱讀教學中,對網絡信息技術的使用,一定要做到合理規(guī)范。
二、課內擴展閱讀的教學指南
(一)網絡環(huán)境教學
通過網絡,教師選擇更適合的教學資料,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營造更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接受更深層次的教育,同時也能給予學生更大的發(fā)揮舞臺。教師運用網絡平臺還能為學生選擇更多更好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優(yōu)秀的教學視頻,讓學生看到外面的世界,開闊學生的視野。當教師的授課內容結束后,可應用網絡再次為學生搜集更詳細的關于小興安嶺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再次去感受小興安嶺的四季變換。
(二)課內閱讀擴展教學
教師在授課中,應將網絡與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尋找更多的閱讀材料。在完成授課之后,教師所搜集的閱讀材料應起到練習的作用,能夠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拓展學生的閱讀面,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網絡信息技術的確對教師教學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協助作用,但是也要注意網絡不能完全代替教師個人,只有教師親自授課、親自去講述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真實地體會所學內容,才能提高語文素養(yǎng),實現現階段教育的教學追求。
(三)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
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網絡信息技術主要是為學生服務,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究和思考的平臺,教師在教學中,切不可過分依賴信息技術。在小學中高年級閱讀中,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教師也要把多媒體與教學適度融合,以動畫、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教學內容,不僅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保證課堂效率,最終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影視片段能幫助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文章內容,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于本篇文章的印象,教師還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名家的閱讀朗誦音頻,對朗誦有一定了解的教師,也可為學生講述朗誦的方法。當文章學完之后,教師還可開展朗誦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朗誦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發(fā)揮主觀能動性
教師可以把學生平均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并布置閱讀任務,每個小組可以制作簡單的 PPT 展示。這樣不僅加快了教學進度,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部分復雜的文章,不僅文章內容繁雜,同時還有大量的生僻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這類文章不適合教師在課堂上直接講解,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教師在備課這篇文章時,強調重復的閱讀能夠增強學生對文本的印象,同時也能幫助學生充分理解作者所傳達出來的思想情感,理解魯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學生在反復閱讀、查找資料的過程中,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結語
在網絡環(huán)境的大背景下,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教學資源,發(fā)揮網絡教學環(huán)境的優(yōu)越性,為學生尋找更適合的閱讀資料,增加閱讀量。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把握網絡信息技術在閱讀教學中的利弊,不可過分依賴網絡現成的資料。網絡應該成為教師最得力的助手,不應該成為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阻礙,教師應合理運用網絡,通過學習同行的優(yōu)秀課堂來豐富課堂內容,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晶晶. 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課內擴展閱讀研究[J]. 語文課內外,2019(12):195.
[2] 陳惠嬌. 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課內擴展閱讀研究[J]. 考試周刊,2015(46):43-43.
[3] 王效強. 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課內擴展閱讀研究[J]. 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20):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