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琴
摘要:群文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教學形式,對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群文閱讀這種新型閱讀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深刻體會閱讀文本中蘊含的思想和哲理,還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跳躍性思維,鍛煉學生把多種事物聯系到一起的能力?;诖?,文章以小學語文為例,探討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的實踐路徑,希望對有關語文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群文閱讀是一種新提出的閱讀方式,是近年來在我國慢慢崛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群文閱讀還處于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中,需要教育研究人員以及廣大教師的實踐探究[1]。
一、群文閱讀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是小學生獲得更多知識和信息的主要途徑和方法,群文閱讀教學有助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更廣泛的閱讀。通過閱讀,學生可以不斷地獲取知識,能不斷提升自身的價值,能通過學習挖掘自身的巨大潛質,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擁有立足之地。群文閱讀可以將很多主題相近或體裁一致的文章放在一起學習,這種方式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規(guī)劃教學課時。另外,群文閱讀可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2]。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多篇不同的文章中總結出需要掌握的內容,也能讓學生進行不同文章之間的對比,總結和掌握教內容。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掌握閱讀技巧,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通過群文閱讀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能夠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學生學習到越多的知識,對知識的渴求和需要就會更加強烈,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主動學習知識,逐漸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群文閱讀構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設立科學理念,實現多方準備
教師要擺正自己的教學角色,教師不僅要在群文閱讀活動中充當指導者的角色,而且要讓學生成為群文閱讀活動的主體對象,結合學生的真實閱讀需求、知識水平來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以此來增加學生的課內、課外閱讀知識量,拓寬他們的閱讀視野。教師要下意識滲透一些群文閱讀策略,使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老師要引導學生多提問、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能夠勇于表達自己真實的觀點、看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思維意識。同時,教師要注重引入多方力量,開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準備工作,教師之間要多互動和溝通,把以往的教學經驗融合在一起,再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定群文閱讀教學方案。
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到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中,這樣能夠了解學生真實的閱讀需求與閱讀進度,使得群文閱讀教學方案更加有針對性,進而方便教師與學生共同構建高效的群文閱讀課堂。除此之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多角度篩選群文閱讀主題,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探究空間,通過形式議題、內容議題、語言議題,讓學生更全面掌握群文閱讀知識。教師也可以結合閱讀內容和思想內涵確定主題,這樣更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閱讀共鳴、情感共鳴,全面進行思考與探究,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yǎng)。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
首先,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得到交流發(fā)言的機會,利用班級里小組的作用,讓每一個人都去思考并表達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這也能鍛煉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學生整體的閱讀氛圍和表達能力。教師的作用就是在學生有認知沖突和思想矛盾的時候,給予他們合適的建議,引導他們對文章產生更加深刻的了解,在進行完課本內的閱讀分析之后,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課外拓展,鼓勵學生去閱讀課外的文章,找出與自己所學知識的相似之處。其次,由于小學階段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安排閱讀任務和綜合閱讀文本的準備階段,一定要盡量選擇適合學生閱讀、容易理解的文章,在初期講解的時候一定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一步一步地了解到學習的知識是可以串聯起來的。教師還可以根據文章的字符和主題特點,篇幅由短到長,手法由簡到繁,有順序有規(guī)律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比如,在一年級下冊識字5“動腦筋想辦法”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涉及的內容有四個太陽、烏鴉喝水、司馬光砸缸、曹沖稱象等故事,這幾個故事都是具有一定思考性的故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為學生做一些簡單的介紹,展示故事的大概,但是故事所涉及的解決辦法先不要告知學生,等介紹完畢之后,再讓學生自主閱讀。這時教師不再打擾學生,讓學生專注閱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者問題可以先記下來,在課程的結尾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統一解答,或者其他學生幫助解答。如果學生之間可以解決問題,則是最好;如果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其他學生解決時存在錯誤,教師要及時糾正,避免錯誤的延續(xù)。整個過程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
(三)培養(yǎng)閱讀習慣,鞏固知識技能
在小學階段,教師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以幫助學生擁有更寬廣的眼界和豐富的知識。教師可結合課程目標和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課前將學習任務確定并告訴學生,讓學生帶著完成任務去學習,然后上課的時候檢驗學生的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課后,教師需要布置相應的作業(yè),讓學生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并及時檢查學生的學習結果,然后總結不同類型的閱讀材料的閱讀技巧,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技能。
例如,學習《自相矛盾》這一課的時候,學生需要通過閱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并能理清故事的起因、發(fā)展、高潮和結局,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語言來復述這個故事。在本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相應的寓言故事,如《濫竽充數》《鄭人買履》等,讓學生每天都能抽出一定的時間閱讀。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寓言這種體裁,并能學會從閱讀材料中發(fā)現線索,可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束語
總而言之,不同的文章綜合起來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對于天性活潑好玩的小學生來說,群文閱讀更容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培養(yǎng)和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容易養(yǎng)成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語文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胡紅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方法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02):11.
[2]史偉光.借助群文閱讀? 助力語文教學[J].安徽教育科研,2021(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