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互聯網時代,微信公眾平臺為英語教學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傳統第二課堂具有占用時間長,師生互動不夠深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發(fā)展等問題。本文介紹了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學生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中的實際應用方法與過程并分析總結了活動的教學成效,旨在為學生課外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方面提供一些經驗。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第二課堂;自主學習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與應用,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信息交流平臺,逐漸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微信公眾平臺功能是2012年騰訊公司新增的一個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或企業(yè)可以打造一個微信公眾號,并實現與特定群體的文字、圖片、語音的全方位溝通、互動。公眾號的申請不需要繁瑣的審核,而推送功能和朋友圈轉發(fā)功能非常適合短小知識的分享。微信公眾平臺可以在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方面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遠程進行管理,通過微信后臺查看每篇文章的瀏覽數量,或者與學生進行互動。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由于在公眾平臺中,學生完全成了學習的主體,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在相應的板塊進行主動學習。英語學習從“要我學”轉變到了“我要學” 。
本研究中,筆者實際建立了微信公眾號并對學生進行后臺推送。主要研究目的為以下三點:第一,學生對于傳統第二課堂的感受,是否有積極性參與,認為傳統第二課堂的優(yōu)勢和局限是什么。第二,微信公眾平臺打造第二課堂的可行性研究。第三,學生對于通過訂閱微信公眾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感受、積極性,以及微信公眾平臺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效果。
二、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英語第二課堂中的實證研究
(一)研究方法與過程
研究選取了一定數量的,英語程度差不多的學生,在研究前后分別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查相關情況。研究結束后對問卷進行分析。此外,教師還會分別找一部分同學進行私下訪談。第二課堂的主要目的是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發(fā)揮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問卷調查與訪談都會圍繞著這幾點進行。
研究對象為2016年秋季入學的大一新生,總共的樣本人數為108人。本次研究對象全部為“95后”。這一類學生的特點是:自我意識強,善于通過網絡尋找發(fā)掘自己喜歡的事物。研究對象的英語水平處于中等,高考英語成績普遍在90至110之間。大部分學生表示對英語有興趣,想學好英語,但是覺得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對。
研究共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微信公眾號建設階段, 根據微信交互性的特點及學生的需要,設立合適的菜單及自動回復功能。本階段的任務是搜集有趣的課外英語資料,并編輯成推送內容。第二階段為公眾號推送階段。本階段將此公眾號公開并要求學生關注。學生可以通過微信留言功能和教師進行交流,亦可通過微信瀏覽自己感興趣的推送內容。第三階段為學生反饋與研究結果分析階段。在本階段,學生將再一次接受問卷調查,該問卷調查內容主要為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微信學習的適應程度、學生的滿意度等。在本階段教師還將從所有參與本次研究的同學中隨機抽取30名,進行私下的一對一訪談,結合問卷調查的結果,進一步挖掘學生的行為動機。研究結果將結合問卷調查和師生訪談內容,總結分析微信公眾平臺在第二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
(二)學生學習需求前期調查
2016年春季學期開學時,教師就學生情況和通過微信公眾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習意愿做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智能手機和微信在學生中普及率很高,大部分學生每天花在微信的時間很長,但是訂閱英語方面的公眾號的學生很少。由于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社交,在私下找學生訪談時,他們也表示大多數使用微信的時間是用于聊天和刷朋友圈。至于是否想過用微信公眾平臺學習英語,大部分學生表示很多公眾號學習是要收費的,價格不菲;另外公眾號的推送內容和學習內容的難度不一致,有一些公眾號推送的內容比較適合中小學生。英語方面公眾號太多,不知道如何選擇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參加過第二課堂活動一問的大多數同學選擇了英語角。但是就筆者對英語角活動的了解,英語角固然能提高英語口語水平,提高交際能力,但是大多數同學去過幾次之后就感覺遇到了瓶頸,話題局限于某幾個,想要深入溝通很難。因此同學們紛紛表示,現階段更需要的是通過地道的語言輸入來提高英語水平。這也是為何在第二課堂活動中,筆者把發(fā)音和原版影視資料作為主要推送內容的原因。
(三)微信公眾號建設
完成了公眾號的注冊與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前期調查后,筆者即開始著手公眾平臺的建設。從2016年4月到8月,我們建立了名為“英語加油站”的訂閱號,并且編輯了相關內容以便開學推送給學生。
根據調查問卷內容及以往的教學經驗顯示,學生對視頻資料更感興趣。網上雖然有不少英語學習的視頻資源,但是質量良莠不齊,而學生缺乏鑒別能力,有時花了很多時間學習,但學到的并不是重點。另外,為了避免和市面上大多數公眾號的推送重復,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從外國網站上下載了一些優(yōu)秀的原聲教程,有的是教學,有的是英語學習短劇。除此之外還推送了一些原創(chuàng)內容,例如美劇臺詞分析等。
訂閱號主要分為三個子菜單:英語學習,答疑專區(qū)和資料下載。點擊英語學習子菜單,學生可以獲得美文推送、英語新聞、英文歌曲、英語電影等相關英語鑒賞學習類資料。點擊答疑專區(qū),可以獲得和教師互動的方式,以及往期教師答疑的推送。點擊資料下的子菜單,將會獲得5個二級菜單,分別是BBC音標講座、Tim的發(fā)音工作坊、Elementary English發(fā)音講座、Channel-C英語視頻和Extra English英語視頻的資源下載。每點擊一個二級菜單,都會出來一個相關的推送。該推送包含兩條信息,第一條信息為下載資料的介紹,其中包括文字介紹、圖片介紹和視頻介紹。第二條信息為下載地址。一般來說,下載資料都放在速度比較穩(wěn)定、普及率比較高的百度云盤。
關于微信推送中的視頻插入,騰訊公司有著很嚴格的要求。要想在微信推送中顯示可以實時觀看的視頻,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上傳視頻到微信素材庫。這個素材庫在微信后臺,上傳的東西只有上傳者自己能看到。需要推送的時候,在素材庫里選擇視頻插入到推送文章當中即可。第二,通過外部鏈接。目前騰訊公司支持已發(fā)布的微信公眾號鏈接、視頻詳情頁鏈接和騰訊視頻鏈接。如果要鏈接到別的公眾號,則需要其他公眾號的授權。一般來說,采用騰訊視頻鏈接是比較方便快捷的辦法。首先在“騰訊視頻”注冊賬號,接著可以通過網頁和騰訊視頻軟件兩種方式上傳資料。筆者推薦后者,騰訊視頻的上傳和審核速度都比較快,且支持多任務上傳、斷點續(xù)傳。但是上傳的資料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看或轉載,這不利于公眾號的版權保護。
(四)研究效果評估
本次調查的效果評估分為兩個部分:問卷調查評估與學習者反饋。問卷評估發(fā)現,學生對于微信公眾號和微信操作的滿意度都比較高。大部分認為微信公眾號能夠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對于開展第二課堂的學習動力是“微信公眾號提高了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生表示普遍認同。但是對于“微信訂閱號提高了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大部分同學表示不確定,亦有一部分同學表示有些符合。這說明雖然微信第二課堂的內容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但學生在學習當中對材料的利用率不高,吸收程度也不高。原因有可能是微信公眾號在學生中的推廣只有一個學期,同學們還不熟悉這種學習方式。學生習慣了老師布置任務、學生接受學習任務的模式。因此在老師并沒有要求一定要查看學習訂閱號內容的情況下,大部分同學不會主動查看;另一部分同學在查看后并不能積極的自主學習。在遇到問題的情況下,也沒有通過微信平臺的答疑功能與老師溝通。對于“是否愿意參與到微信號的建設”,“愿意參加”和“不愿意參加”的學生比例大概是一比一,這大大出乎了筆者的預料。因為從課堂成績來看,程度非常好的學生僅占10%左右,這說明學習程度不那么好的學生對于英語還是有較大的熱情。對于“微信公眾號的不足”,大部分同學選擇了資源不夠豐富。這個也是比較遺憾的地方。和市面上大量由專業(yè)團隊運作的英語公眾號相比,教師確實缺乏大量時間整合不同的資料,精心排版,做出推送頻率高、質量又好的公眾號。
學習者反饋則主要通過教師對部分同學的面對面訪談進行了解。該訪談主要集中在調查問卷的幾個問題上。比如,就“微信訂閱號是否提高了您的自主學習能力”一問,學生提出,學校本身有要求每個班的學生要定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學生的業(yè)余時間已經被這些課外活動占用了很多,除此之外還要花費大量時間在第一課堂上面,因此對于微信號推送的內容雖然很感興趣,但是在自主學習上還是缺乏精力和時間。
大部分同學認為將微信公眾平臺用于第二課堂學習,是非常創(chuàng)新和新穎的學習方式。他們也是進入大學后第一次接觸到這種方式。大部分同學承認缺乏獎勵機制確實是影響學習的動力之一,他們建議可以在微信平臺中加入測試功能,也有同學提出可以把微信二維碼和簽到聯系在一起,作為第一課堂考核的一部分。這些提議是在后續(xù)研究中需要討論和解決的問題。
三、微信公眾平臺對于第二課堂建設的局限性
微信公眾平臺本身對于第二課堂建設存在著以下幾點局限:
第一,公眾號用戶每天只能發(fā)送一條推送信息,如果該信息為語音信息,那么時長必須在60秒之內。這大大限制了公眾平臺推送學習內容的容量。
第二,微信公眾平臺的管理只能通過PC端登入,發(fā)布也只能通過PC端。那么一些同學的留言與語音信息不能得到及時的回復。同時教師如果想編輯內容,也不能通過手機端隨時操作。公眾號為個人用戶,如果教師組成團隊共同參與平臺建設與管理,每次登陸都需要在注冊人手機上進行驗證,過程繁瑣且耗費大量時間。
第三,現有的教學資源比較少,尚未形成一定規(guī)模。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向學生推送適合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習內容,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層層篩選合適的資料,尋找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這對教師來說是一項極其龐大的工作量。如果教育部門能夠創(chuàng)建相關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庫,再由教師選擇,將會使公眾平臺的建設更加便利有效。
第四,公眾號的管理建設形式太單一。高校教師普遍為“80后”,在內容選擇上面有自己的時代特點,而“90后”的學生正處在時代的浪頭,他們捕捉熱點、時尚的能力要比教師們高得多,編寫的內容應該能獲得同齡人更高的關注度。將部分有積極性的同學加入管理隊伍,由學生管理運營公眾號,教師進行審核。不僅可以減輕教師大量查找素材編寫內容的負擔,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四、結束語
通過一學期的微信公眾號的實際操作與分析,在微信公眾平臺對于第二課堂建設的應用方面得出以下三點結論。第一,學生目前的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比較少,學生對于利用互聯網開展第二課堂學習興趣很高。第二,團隊建設時,出于安全性,微信需要反復在公眾號建立者的手機上進行驗證,操作有一定不便。同時,如果微信公眾號推送的資源在平臺上發(fā)現有類似內容,那么它會默認你的公眾號轉載對方的公眾號。因此在推送過程中,必須原創(chuàng)比例非常高。而教師精力有限,公眾號的長期建設存在一定困難。如果推送不能保持一定頻率,學生對微信公眾號的關注度有所下降,積極性也不會有那么高。第三,在研究結束后的問卷調查和私下訪談中,學生普遍反映了微信公眾號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有所幫助,提高了學習積極性,發(fā)展了自主學習能力。
總體來說,微信公眾平臺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在第二課堂教學方面還有非常大的潛力。學生普遍愿意接受這種新模式,并且也認為通過微信學習節(jié)省了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擴展了學習興趣。但是要把這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完全發(fā)揮出來,還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不斷溝通合作,讓教師熟悉微信的操作,讓學生習慣用微信學習。
作者單位:李佳? ? 河南中醫(yī)藥大學 外語學院
基金項目:2016年度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微信公眾平臺在高校英語第二課堂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SKL-2016-1333)。
李佳(1985.01-),女,漢族,河南鄭州,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文化研究。
參? 考? 文? 獻
[1]蔣銀健. 微信公眾品臺支持英語閱讀教學的實驗研究[J]. 外語電化教學,2016,(169):58-63.
[2]黎英. 微信平臺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課程教育研究, 2015,(16):80-81.
[3]李惟嘉. 外語多媒體教學的原則及實施[J].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 2011(4):24-29.
[4]嚴軼倫. 第二課堂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知識體系的影響[J]. 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24(4).
[5]朱曄. 論社交媒體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的應用[J]. 外語電化教學, 2015,7(164):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