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旗
摘要:在中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中職計算機教學要與時俱進,全面創(chuàng)新。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新中職計算機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考評機制,優(yōu)化中職計算機課程設置,重視中職計算機實驗教學,實現創(chuàng)新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文章重點探究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育的應用策略,以此提升中職計算機教學效率,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創(chuàng)新教育;應用策略;教學模式;教學內容;考評機制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1-0080-03
創(chuàng)新是企業(yè)、行業(yè)、社會、國家發(fā)展的動力源泉。為培養(yǎng)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全面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計算機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需要通過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教師要針對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創(chuàng)新教育策略,不斷提高中職計算機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滿足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在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時,教師要改變原有的計算機教學理念,結合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不斷探索新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全面激發(fā)學生參與計算機學習的動機,為中職計算機教學效率提升提供保障。
1.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可從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幫助學生建立計算機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促使學生不斷拓展思維。教師還要加強師生互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而對其做出科學正確的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常見的網絡服務與應用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網上購物、網上學習引入課堂,引導學生了解網絡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形式,使其學會申請和使用網絡空間,并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深化學生對網絡的理解。另外,教師還可結合實際生活將教學內容以視頻或幻燈片的形式呈現出來,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促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深入挖掘網絡的服務和應用價值。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
在學習中,部分中職學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學習熱情不持久、學習方式和方法比較陳舊的情況。對此,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動畫教學為例,教師要改變以理論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開始階段,將自己提前制作的動畫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在規(guī)定時間內根據導學案和相關教學視頻自主進行動畫創(chuàng)作,然后在班級分享本小組制作的動畫作品。教師可組織學生對每個小組制作的動畫作品進行評比,對比較優(yōu)秀的動畫作品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同時,教師還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質疑相關計算機知識,并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探究具體的解決辦法。以計算機的組裝與維護教學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計算機故障巧妙設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對故障發(fā)生的原因進行猜測和質疑,并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排除故障,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促進創(chuàng)新教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落實。
3.采用分層教學法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
在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時,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從而達到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分層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實施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在應用分層教育模式時,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計算機學習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對理論知識掌握得非常透徹,也具有很強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但是操作能力卻比較弱。有的學生雖然理論知識掌握得不好,但是實踐操作能力比較強。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開展分層教學,確保計算機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Excel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制定不同難度的數據分析要求,基于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基礎精心設計Excel制作任務,促使各層次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的過程中形成創(chuàng)新性思維。
4.基于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
在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時,教師要準確掌握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圍繞學生的興趣愛好開展個性化教學。這也是實現學科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興趣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讓學生進行自由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可促使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充分感受計算機學科的魅力,從而喜歡上計算機學科。例如,部分學生比較鐘愛短視頻,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興趣愛好成立一個短視頻小組,鼓勵他們獨立設計視頻主題,確定視頻具體內容,然后利用現有工具,如手機或平板電腦等進行自主拍攝。拍攝完成后,小組成員可自主選擇合適的剪輯方法對視頻進行剪輯,通過相互交流確定視頻的語言風格、畫面處理方法。視頻制作任務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將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在班級展示,以此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對其他同學起到榜樣作用。再如,有的學生喜歡制作PPT,教師就可以組建PPT小組,鼓勵學生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制作一些有意義的PPT,記錄自己的美好時刻,并將制作的PPT在課堂上分享。這不僅可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還可促進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素養(yǎng),在提升學生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的同時,也發(fā)展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5.采用案例教學法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一些經典的案例引入課堂,通過案例的講解引導學生以積極的狀態(tài)參與計算機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促使學生結合案例反映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和分析,最后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就案例中的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分析,共同探討問題解決辦法。學生在探討問題的過程中可摩擦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提升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進一步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除了對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之外,教師還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計算機知識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這就需要計算機教師及時關注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并主動學習新知識、新技術,進而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從而達到創(chuàng)新計算機教學的目的。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新需要教師以目前的計算機教學內容為基礎融入新的計算機知識,并科學、合理地運用不同的計算機教學手段,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計算機知識。
例如,教師可以充分發(fā)揮網絡技術手段和聊天工具的優(yōu)勢,將計算機知識以新穎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或在教學中融入學生樂于接受的具有趣味性的視頻或動畫等,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生對計算機重點知識的理解難度,實現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深入理解。在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之后,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主消化、吸收學習內容,并鼓勵學生從多個層次、多個角度對相關計算機問題進行思考,促使學生萌發(fā)出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
在創(chuàng)新教育落實的過程中,中職學校要不斷優(yōu)化計算機課程設置,將計算機課程設置為兩個模塊,即基礎知識課程模塊、專業(yè)知識課程模塊。計算機課程的模塊化教學有助于建立知識創(chuàng)新體系和平臺,實現計算機知識的科學、合理分類。這樣不僅可以形成更加清晰的知識網絡,還可以細化計算機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和思辨奠定良好基礎?;A知識課程模塊主要包含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它是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也就是必修課的內容。通過這一模塊的學習,學生可以熟練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技能,為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針對基礎知識課程模塊,教師可不進行過多的創(chuàng)新,重點引導學生將基礎知識學好、鞏固好,為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在專業(yè)知識課程模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社會、企業(yè)對計算機人才的具體要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專業(yè)知識模塊,將崗位要求的知識、技能融入課堂教學中,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應用深度、廣度。
以互聯(lián)網為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網上沖浪活動,鼓勵學生通過網絡瀏覽一些知識、資訊,利用搜索引擎搜集相關信息,下載需要的文件。這樣可以拓展學生對互聯(lián)網的認知和了解,使其認識到互聯(lián)網的應用價值,意識到計算機知識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以此推進計算機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的發(fā)展。
計算機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征。教師通過開展各種類型的計算機實驗教學活動,可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發(fā)展、提升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設計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開展獨立的實驗教學活動,或進行嘗試性的、模仿性的實驗教學活動。在具體實驗中,教師要進行全面、仔細的查漏,確保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不斷提升。如果學校的計算機實驗室配套設施比較完善,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大膽嘗試和實踐,也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以多媒體軟件應用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相關的素材完成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可學會如何獲取多媒體素材,借助相關軟件加工、處理獲取的圖像,安裝音頻、視頻播放軟件,轉換獲取的音頻、視頻文件格式,并對視、音頻文件進行簡單編輯等。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探究,還可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應用技能,提升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為給學生提供更好的實驗環(huán)境和條件,中職學校可通過與企業(yè)聯(lián)動的方式,積極建設計算機實訓基地,讓學生及時接觸、應用新軟件,豐富計算機知識、實操經驗,進而形成獨立的思考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團結協(xié)作意識和探究意識,為創(chuàng)新教育的實施奠定基礎。
中職計算機創(chuàng)新教育的落實還需要對考評機制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教師要改變以試卷成績?yōu)橹鞯目己嗽u價方式,構建科學、完善的計算機考核評價機制,在筆試考核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考核學生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出勤率,這樣才能確保考核的全面性、準確性。同時,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師生評價,生生互評、自評,以此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確保評價的公正、客觀、綜合。中職計算機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要將學生的實踐能力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圍繞學生的實踐能力構建考核評價機制,打造理論結合實踐的教學體系,不斷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養(yǎng),強化創(chuàng)新教育在計算機教學中的實施效果。
綜上所述,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的有效融合和滲透,對于學生計算機專業(yè)實踐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在中職計算機創(chuàng)新教育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對計算機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進行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確保計算機教學與時俱進,還要重視實驗教學,并對教學考評機制進行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養(yǎng),促進學生成長為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研究[J].成才之路,2018(31).
[2]魏茂林.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精品網絡課程建設與實踐[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8(12).
[3]謝玉瓊.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精品課程的開發(fā)與建設[J].職業(yè),2014(05).
[4]陳莉,陳紅,李剛.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2(29).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Computer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Guo Xiaoqi
(Shanxi Luan Vocational Secondary School, Changzhi 047506, 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innovate comprehensively. In the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nnovat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optimize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curriculum, pay attention to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realize the training goal of innovative computer talent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teaching, meet the diversified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 and promot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mputer; innovative education; application strategy; teaching mode; content of courses; evalu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