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漢民
摘要: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大國,從古至今對于品德修養(yǎng)極為看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品德學習已經作為一門專業(yè)的學科存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就是這樣一門品德教育學科。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具有較高的技能,更是對于個人品行修養(yǎng)有嚴格的考核,德才兼?zhèn)涑闪巳瞬诺暮饬繕藴?,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是非觀念,但價值觀尚未完善,需要教師進行科學有效的引導。本文以小學德育學科實施優(yōu)化途徑為課題進行深入探究,期望可以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關鍵詞:小學;德育學科;優(yōu)化途徑
在小學眾多學科中,德育學科是比較抽象化的,不同于語文、數學等學科,需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實踐和領悟,小學生學習壓力小,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進行社會德育實踐,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孩子正是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是素質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長有重要指向作用。
一、小學德育學科教學現狀
雖然素質教育已經普及落實多年,但與我國應試教育制度仍舊有一定的融合空間,一些小學教師仍舊存在“教學偏科”現象,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其他知識學科上,忽略德育學科的教學創(chuàng)設與效果,沒有意識到德育學科的重要性,甚至占用德育學科的課堂時間用來講解其他學科內容,嚴重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核心理念與任務要求,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注重德育學科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設,德育學科本來就相對抽象和枯燥,如果缺少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德育學科的興趣,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長。下面結合現狀問題給出相應優(yōu)化策略。
二、小學德育學科具體優(yōu)化途徑
(一)理論結合實踐的生活化教學
道德與法治課本中雖然有許多德育小故事和案例,但僅僅依靠課本理論講解時遠遠不夠的,所以教師要以開放式的教學思想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挖掘課本中的德育內涵,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三年級道德與法治課本第三單元中《生命最寶貴》單元中,給學生講述了生命的意義和重要性,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由于沒有生活經歷,很難領悟生命的含義,所以教師就要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可以組織學生去參觀紅色歷史博物館,去感受戰(zhàn)爭年代人們?yōu)榱撕蟠訉O的幸福生活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參觀之后的心得需要學生每人一篇,然后在下節(jié)課進行集中演講,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去觀看紅色電影,更加直觀的體會生命的可貴。
(二)重視課堂上互動交流
在《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合作學習的指導與要求,能更好地使學習成為一種合作關系,通過人際交往而進行的社會活動過程,它更有利于學生社會性的發(fā)展,即實現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的“社會參與”的能力。對于合作學習的重視,我們應深入地思考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果,如何提高課堂交流的效度。眾所周知,《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隨著學生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 我們應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而小組的合作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合作學習時,我們應特別注意對合作學習的目的任務的要求、對小組的分工合作、職責的指導,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職責,達到讓每一個學生既有獨立思考,又有合作學習與能力的提高,使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
(三)將德育與日常生活結合
德育實際上是一種情感上的抽象概念,所以對于小學生來講,需要聯系實際,讓孩子清晰德育是樸實的,不是大道理,如通過《孔融讓梨》一類的典故,讓學生課后回家進行創(chuàng)意品德活動,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提示,如愛家人、愛生活和愛祖國可以通過什么樣的行為表達,完成后還可以進行分組討論,從中獲得了什么樣的感受和收獲,加深學生德育觀念??梢栽谡n本中深入挖掘德育內容,在小學德育教學中,學科教學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各學科教師要加強對教學課本德育內容的挖掘(需要和其他學科老師的有效溝通),從而更好地滲透德育教學,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
(四)增加德育評價機制
素質教育理念下,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不僅要參與教師的品德投票,更要深入的去評價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和幫助情況,師生之間朝夕相處,如果教師沒有一顆關愛之心和作為教師的高度責任感,是不可能教育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的,在教育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一直是教育研究者關注的問題,因為教育是需要情感支撐的,良好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率,也能讓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順利的開展,可以說師生關系是教學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師生關系影響兩方面教學效果,學科教學和德育教學,從學科教學角度講,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讓教師的授課效果更加明顯。
結束語
優(yōu)化小學德育學科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貫徹素質教育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為社會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道德品質既可以讓自身變得勇敢自信、樂觀向上,同時也能感染他人,品德要從小時候抓起,良好根基,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法律作為約束人們行為和平的修養(yǎng)的標準,理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和透明化。
參考文獻:
[1] 金亞慧. 對課堂教學增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實效的幾點思考[J].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6).
[2] 文圓. 中小學德育課堂教學的思考——從赫爾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說起[J]. 學園,2015(2).
[3] 張紫屏.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變革[J]. 全球教育展望,2016(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