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乃卓
摘 要:筆者結合多年的教材編輯與選題策劃實踐經(jīng)驗,以《新一代大學英語》系列教材為例,論述了新時期大學英語教材策劃的幾個要點:堅持正確方向,緊扣時代主題,服務國家戰(zhàn)略,遵循英語教學客觀規(guī)律,結合課程思政要求,將“立德樹人”“三全育人”“全人教學”有機融入“語言—文化—思維”的教學目標中,與信息數(shù)字技術深度融合,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做外語教材精品。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材 選題策劃 課程思政
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教材毋庸置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負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材的編寫要依據(jù)教材建設規(guī)劃以及學科專業(yè)或課程教學標準,服務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育出版社應當肩負起策劃和出版精品教材的使命,牢記教育出版初心,堅持正確出版方向,響應國家和時代要求,服務國家戰(zhàn)略,遵循教學客觀規(guī)律,結合課程思政要求,融入先進教學方法及理念,與信息數(shù)字技術深度融合,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
《新一代大學英語》系列是外研社近年來重點開發(fā)的一套大學英語教材,總主編是南京大學王守仁教授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文秋芳教授,二人在2021年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中雙雙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外研社在2015年6月出版了《新一代大學英語》(發(fā)展篇),2018年7月,出版了“基礎篇”和“提高篇”,均配有數(shù)字課程及網(wǎng)絡資源;2021年,在先期舉辦的課程思政教學線上虛擬教研室系列活動的基礎上,開發(fā)了教材配套課程思政課件。目前,該套教材已經(jīng)被眾多高校選用,廣受好評,教學成效已初步顯現(xiàn)。本文將以《新一代大學英語》為例,談一下如何在新時期進行大學英語教材的選題策劃。
一、響應新時期教材編寫的政策要求,落實課程思政內涵
優(yōu)秀的教材必須回應國家需要和時代要求,應緊扣時代主題,遵循“立德樹人”“三全育人”“學用一體”“全人教學”的先進理念。2016年12月,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2017年12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識體系的有機統(tǒng)一。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yǎng)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fā)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提出:“大學英語教學應融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使之在高等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我們認為,與高校其他非思想政治類課程相比,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實施有效、可行的課程思政建設可能更為迫切。首先,大學英語課程是高校學生學習時間最長、學分最多、修讀人數(shù)最多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其次,大學英語課程的內在教學目標要求融入思政教育,思政教育是大學英語教育的應有之義。作為一門集語言、文化和思維教育于一體的課程,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從來就不僅僅是傳授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技能,還要幫助學生通過英語學習拓展國際視野、樹立世界眼光,幫助學生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西方文化及核心價值。要將“立德樹人”“三全育人”“全人教學”有機融入“語言—文化—思維”的教學目標中,這也是策劃大學英語教材的基本立足點之一。在教材策劃中,應當注意找尋相關話題的選篇,并設置相應的活動和練習,將立德樹人落在實處。由此,《新一代大學英語》在策劃之初,筆者就根據(jù)英語教材的育人作用在目標院校調研的情況,將課程思政和立德樹人擺在整套教材的重要位置,在使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及融合信息數(shù)字技術的同時,將語言知識與課程思政和價值觀塑造進行有機融合,打造一套有溫度、高質量的英語教材,符合政策與市場要求。
在充分考慮國家對國際化人才“走向世界”要求的基礎之上,《新一代大學英語》在選篇及練習設計之初就注重從課程思政角度切入,所選主題涵蓋家國情懷、中國歷史文化、科技發(fā)展、大國外交、時政熱點等多方面,凸顯中國視角,堅定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yǎng)愛國情懷、奮斗精神和人文情懷,為英語學科發(fā)揮思政育人功能提供抓手。如《新一代大學英語》(基礎篇)第一冊第八單元的選篇為China’s Climate Change Commitment,第二冊第七單元為Chinese Technology,分別講述了中國的生態(tài)文明和科技發(fā)展,教師可從篇章、練習,甚至圖片等各方面圍繞中國環(huán)境變化、生態(tài)文明、科技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觀等方面講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國家意識,提升他們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
根據(jù)教育部精神,并結合《新一代大學英語》的思政特點,2020年,外研社設計了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育人為指導思想,探討外語思政教學新思路,幫助外語教師從多角度理解外語思政教學內涵,通過教學活動設計將思政價值引導融入語言教學,在潛移默化中實現(xiàn)以思政育人為目標的《新一代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線上虛擬教研室系列活動。2021年,為助力教師更好地開展大學英語思政教學,外研社聯(lián)合高校深挖《新一代大學英語》系列教材中的思政資源并加以延伸,開發(fā)了課程思政課件。課件內容涵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青年使命、傳統(tǒng)文化、人物等時代話題,將思政育人自然融入單元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能。在開發(fā)過程中,應時刻注意教材及課件中的思政元素要兼具時政特色與文化底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文化自信心,幫助學生深刻理解新時期中國的使命與格局。
二、汲取外語教學研究新成果,融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縱觀我國外語教學七十余年的發(fā)展,我們引進改造了課文中心法、語法翻譯法、聽說法、交際法、任務型教學法、合作學習法等,編寫了一系列外語教材,取得外語教育的一系列成就。到了20世紀90年代,不少著名學者提出外語教學進入了“后方法時代”,“后方法”不同于任何一種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學法流派,是一種靈活、動態(tài)、開放的外語教學思想,而“后方法時代”的外語課堂教學觀將課堂視為多種因素互動的場所,以產出為導向,認為外語教學是一個能動的、發(fā)展的過程。
在外語教學活動中,產出是更為重要的學習目標,更能激起學習者學習的興趣。2015年,在“后方法時代”背景下,為了克服中國大學外語教學中“學用分離”的弊端,文秋芳教授創(chuàng)建了“產出導向法”教學理論體系。其發(fā)展歷經(jīng)十余年,從早期的輸出驅動假設,到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再到整個體系的形成,凝聚著國內外研究者的理性思考和實踐智慧,以及一線教師多輪課堂行動研究的成果?!爱a出導向法”體現(xiàn)了“學習中心”“學用一體”“全人教學”的教學新理念;其教學假設為“產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性學習”;教學新流程是“產出驅動(Motivating)—輸入促成(Enabling)—產出評估(Assessing)”,是非常先進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
《新一代大學英語》根據(jù)此教學理論策劃編寫,將其滲透入教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驅動—促成—評價”的教學流程,即以產出任務作為教學的起點和終點,用輸入材料引領學生進行“選擇性”學習,有針對性地學習重點詞匯、搭配、功能表達、篇章組織等,從內容、語言和結構上為完成產出任務做好準備,最終實現(xiàn)學與用的無縫對接。如圖2所示。
在此基礎上,常小玲指出,現(xiàn)有外語教材編寫雖有理論指導,但缺乏對理論轉化和教材編寫過程的深入研究。她對“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新一代大學英語》編寫過程作了分析,提出“教學理論—行動研究雙輪驅動”的教材編寫模式,闡述了教學理論與行動研究在教材編寫不同階段的作用,以及在此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系。
就此來看,《新一代大學英語》系列教材是吸取當下先進的教學理念及方法編寫而成,是后方法時代“產出導向法”的作品。
三、深度融合信息數(shù)字技術,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
科技一直在改變著教育的面貌。在策劃教材的開始就應該注意將傳統(tǒng)教材與智慧教學平臺相結合,探索技術賦能教育新范式,打造“產品+內容+技術”的三輪驅動模式,紙質圖書與在線課程同時進行策劃與開發(fā),深度融合移動數(shù)字課程和慕課平臺,實現(xiàn)在線學習與面對面教學的結合,充分融合和利用在線學習和面對面教學的優(yōu)勢,實踐混合式教學。
據(jù)此,從最初,《新一代大學英語》系列教材就采用數(shù)字課程與紙質教材同步進行策劃和開發(fā),堅持以學習為中心,設計線下教學和線上學習的時間,并使師生可以進行實時協(xié)作,從而形成學習共同體。數(shù)字課程采用了微課設計,含視頻微課、在線練習、互動討論等;慕課平臺可讓院校上傳共享慕課資源,形成云端學習共同體。學生通過掃描教材中的二維碼,可以定位至相應微課,隨時隨地學習;通過交互課文學習,學生可點讀課文單句及生詞,查看課文翻譯及重難點講解。教材、數(shù)字課程和慕課相融合的智慧課堂既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資源支持,又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同時為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與實現(xiàn)智能教學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實現(xiàn)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融合。在“課前—課中—課后”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進行課文預習、微課觀看、項目展示等。數(shù)字課程集學、練、測、評為一體,結合課堂面授,形成完整學習閉環(huán),有效實踐混合式教學模式。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王芳社長曾講道:“在一本看上去很小的教材后面,凝結的是各部門的心血。我們看到的是一本教材,教材后面是支撐著這本書的龐大而堅實的技術力量。”
四、結語
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大學英語教材的選題策劃和編寫應當堅持正確方向,落實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推進改革創(chuàng)新,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遵循外語教學規(guī)律,緊扣時代主題,融入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以信息數(shù)字技術賦能教育新范式,用心打造更多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構建、完善高質量教材體系,進而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提升國際傳播力,培養(yǎng)高質量國際化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畢爭.“產出導向法”教學材料的使用理念與實踐[J].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18(1):35-42.
[2]常小玲.“產出導向法”的教材編寫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17(03):71-80,150.
[3]陳力.外語教學法的“后方法”時代[J].基礎外語教育,2009,11(3):3-8.
[4]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5]邱琳.“產出導向法”促成環(huán)節(jié)設計標準例析. 外語教育研究前沿,2020(2):12-19.
[6]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547-558.
(作者單位系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