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榮莉
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白榮莉
(陜西省商洛市小學,陜西商洛726000)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詞匯量積累不夠,閱讀習慣尚未養(yǎng)成,閱讀興趣不濃,對課外閱讀缺乏重視,閱讀量小,閱讀能力相對較弱。對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對核心素養(yǎng)下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進行簡要論述。
核心素養(yǎng);小學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小學英語重要的技能目標之一,閱讀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英語水平的發(fā)展。作為一名小學英語教師,筆者發(fā)現(xiàn)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影響、制約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解不到位,對英語閱讀的本質和價值缺乏認識,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尚未得到根本轉變,對英語閱讀教學重視不夠,教師關注“教”多于關注“學”。閱讀教學多呈現(xiàn)碎片化狀態(tài),教師更多關注學生對于詞匯和語法的學習與記憶,而淡化了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部分學生對英語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英語閱讀起步晚。教材閱讀內容有限,閱讀材料不足,學生閱讀量少,大部分學生沒有制定相應的閱讀計劃,未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堂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重要渠道。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推進,英語閱讀教學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但由于部分教師對英語閱讀教學方式變革認識不到位,加之考試的壓力,教師不敢大膽創(chuàng)新,對學生閱讀策略缺乏必要的專業(yè)指導,而是把教學重心放在學生是否掌握詞匯、句子、語法等知識點。教師通過講解生詞,補充詞組,逐句、逐段分析,講解語法等方式授課。這些雖然對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提高有幫助,但是難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內部閱讀動機,導致英語閱讀能力低下。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要想學好英語,英語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不容忽視。然而,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有在課堂上有接觸英語的時間和機會,課后缺少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家長在英語課外閱讀方面重視不夠,認為英語學習只是學校教育的事情,不主動督促孩子閱讀課外英文書籍。這導致學生對英語課外閱讀不重視,也沒有課外閱讀的意識。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英語課程要培養(yǎng)的學生核心素養(yǎng)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等方面。新課標指出:語言技能分為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具體包括聽、說、讀、看、寫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綜合運用。聽、看、讀是理解性技能,說、寫是表達性技能。閱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英語閱讀蘊含著重要的育人價值,對于提升小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促進學生的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一線小學英語教師要深入研讀新課標,更新理念,把握課程標準的內容精髓,將新課標的理念和要求落實到課堂實施中。
新課標要求:營造積極的課堂生態(tài),創(chuàng)設寬松、平等、和諧、向上的課堂氛圍,構建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但很特殊的一種人際關系,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如果師生關系良好、和諧,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就會喜歡英語教師,愛上英語課,努力學好英語,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反之,師生關系緊張,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所以,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小學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必要條件。小學英語教師應具備敬業(yè)精神、良好的師德和扎實的語言基礎知識,能夠熟練運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教師要熱愛英語教學工作,要將“責任、愛心、耐心”貫穿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關愛每一位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并且讓學生深切感受到來自教師發(fā)自內心深處的關愛。
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主要陣地,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例如,在閱讀教學的Pre-reading環(huán)節(jié),筆者通過采用與話題有關的問答、頭腦風暴、游戲等方式創(chuàng)設情境,促使學生復習已學知識,為學生提供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引出所學話題,解決語言障礙,降低閱讀難度。在While-reading環(huán)節(jié),筆者設置由易及難的任務型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獲取與梳理、概況與整合等活動,進行由略讀到精讀的閱讀過程,學生在任務型活動中學習和運用語言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了解文章大意,獲取具體信息,并提煉、概括、分類、對比所獲信息,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加深對語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開展多種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內化語言知識,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在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筆者設置閱讀后的拓展練習,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觀念,多角度認識和理解世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新情境中的問題,達到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新,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基礎。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經常有計劃地、及時地、反復地強化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積累詞匯的習慣、朗讀習慣、默讀習慣、猜詞習慣、限時閱讀習慣、課外閱讀等習慣。新課標指出:根據(jù)上下文線索和非文字信息猜測語篇中詞匯的意思,推測未知信息,養(yǎng)成意群閱讀的習慣。課堂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主渠道、主陣地,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具有基礎性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猜測詞意的方法,通過精讀閱讀策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有了閱讀的興趣才能產生閱讀的欲望。在閱讀教學中,課前,教師讓學生聽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英語歌曲,開展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課中,教師利用網絡挑選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如聲情并茂的英語兒歌、動畫視頻、圖文并茂的英語繪本等資源輔助教學,讓學生樂于閱讀、善于閱讀。長期堅持,學生的閱讀能力必然會有顯著提高。
激勵性的評價手段對保持小學生持久的閱讀興趣有積極作用。英語閱讀評價主要以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為主,評價形式應多樣化,評價主體應多元化,既有師生評價,還應該有學生的自我評價,體現(xiàn)學生在閱讀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評價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成為各類閱讀評價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和合作者,幫助學生學會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主動反思和評價自我表現(xiàn),促進自我監(jiān)督性閱讀。教師應經常采用閱讀評價表評價、記錄學生參與閱讀活動及其閱讀行為等閱讀情況,記錄每周、每月、每學期閱讀篇目、閱讀時間,期中、期末做閱讀情況小計,根據(jù)積分情況評選“閱讀之星”等,平時加強檢查力度,促進學生課內、外閱讀落到實處。
良好的閱讀氛圍,能有效影響、激勵和推動學生英語閱讀。在平時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課內、外英語閱讀相結合,在班級中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為學生提供用英語進行交流的空間,讓他們展示交流自己的閱讀收獲,并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提高學生主動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可經常采用以下方式:建立班級英語圖書角;制作閱讀手抄報;制作班級英語黑板報;建立英語角;開展閱讀日志、故事會、朗讀比賽、書面比賽、戲劇表演和讀書心得分享等英語語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學會閱讀,在英語閱讀活動中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教師要指導學生堅持開展課外閱讀,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為學生提供課外閱讀的環(huán)境、資源和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督促學生每天保證一定的閱讀時間,堅持精讀與泛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得到全方位的發(fā)展,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提升英語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進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時應遵循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研讀、領悟、落實新課標要求,有效開展閱讀教學,營造閱讀氛圍,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開展課內、外英語閱讀活動,善用激勵、評價手段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學會閱讀、樂于閱讀、善于閱讀,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M].2022.
G622
A
1002-7661(2022)28-00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