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露
[摘 要]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引入多元化的課外閱讀素材,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從而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教師要優(yōu)化閱讀教學設計,積極探討聯(lián)結英語課內外閱讀教學的可行性策略,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有溫度、有深度的英語教育。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聯(lián)結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6-0065-04
有效的英語閱讀教學需要大量的語言輸入和語言實踐。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fā)現(xiàn)只依靠教材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明顯不足,會導致學生接觸和使用英語的時空受到限制。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計劃、有意識地把課內課外閱讀進行聯(lián)結勢在必行。聯(lián)結小學英語課內外閱讀教學應以課內主題為出發(fā)點,向課外遷移。因此,教師要根據文本主題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重難點處適時融入多樣化的文本素材,促使學生在遷移運用中鞏固英語能力,加深對語篇主題意義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下面以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教學為例,探究聯(lián)結英語課內外閱讀教學的設計與反思。
一、課前準備
1.分析教材
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的主題屬于人與社會的范疇,子主題是不同國家的文學、藝術與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國家,發(fā)現(xiàn)它的有趣之處,尋找它與我國的差異。
基于教材,筆者精心挑選了三類課外閱讀素材。一是《跟上兔子》系列繪本之Welcome to Chicago。這一繪本介紹了芝加哥的各類文化,屬于人與社會的范疇。二是關于袋鼠、樹袋熊、澳洲足球等內容的科普類視頻。此類視頻是在授課時由教師播放給學生觀看的,以補充教材內容,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三是根據本課的主題引入China這一英語繪本,推薦給學生作為課后延伸閱讀的文本,其主題依然屬于人與社會的范疇,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形成文化認同。
2.分析學情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已經熟練掌握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及句型,具有較高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有較強的表達與概括能力。因此,教師在教授新課的過程中,需要在主題情境下盡量多地開展具有反饋性質的課堂活動,使學生在貼近生活實際的活動中體驗文化,習得語言,發(fā)現(xiàn)世界的多元與精彩。
3.明確教學目標
經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要達到三方面的目標。首先是知識技能方面的目標:學生要能夠理解課文,說出課文大意;能夠聯(lián)系上下文,結合插圖,在語境中理解kangaroo、koala、magazine、sport lover、Sydney、visitor等新詞,初步感知will的用法;能夠通過相關的視頻資源和課堂學習活動,了解、體驗澳大利亞的有趣之處。其次是應用實踐方面的目標:學生要能夠將中國和澳大利亞進行橫向對比,提升文化品格;能夠通過模仿與練習,運用所學句式,正確介紹不同國家的地域特色。最后是遷移創(chuàng)新方面的目標:學生要能在課后運用類似的方法進一步了解其他國家;能在課后自主閱讀英語繪本China,了解更多中國的人文知識,進一步提高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教學設計
1.開門見山,找到主題語境的切入點
(1)開展Speaking Shadow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Speaking Shadow的字面意思是“說話的影子”,即教師說什么,學生就跟著說什么的游戲。上課伊始,教師運用各國語言以Speaking Shadow的游戲形式跟學生打招呼,以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師說Hello(英語)、Hallo(德語)、Bonjour(法語)、Ciao(意大利語)、Hola(西班牙語)、你好……引導學生重復教師的話語。
設計意圖:通過Speaking Shadow游戲,用各國的基礎性語言“你好”進行導入,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借此引出環(huán)游世界的主題,為喚起學生的舊知及引入本課教學做好鋪墊。
(2)跟隨熱氣球“環(huán)游世界”,回憶熟悉城市
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世界地圖,為學生創(chuàng)設通過熱氣球“環(huán)游世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想象在熱氣球中“環(huán)游世界”,從中國“飛到”英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熱氣球“飛”到一個國家,教師就帶領學生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在這一情境中,學生回憶了自己所了解的國家。例如,在熱氣球“飛”到美國的時候,師生著重談論芝加哥這座城市。學生根據自己在Welcome to Chicago這一繪本中了解到的內容,從昵稱、運動、動物和食物四個方面談論這座城市。
設計意圖:教師帶著學生跟隨熱氣球“環(huán)游世界”,在地圖上找到不同的國家,一方面能夠學習地理等跨學科知識;另一方面能巧妙地引出Chicago這個城市,從而復習繪本故事Welcome to Chicago,為聯(lián)結課內外閱讀教學做好準備。
2.任務引領,找到課內課外閱讀的聯(lián)結點
(1)從導入到破題,強調閱讀和發(fā)現(xiàn)
在熱氣球的“帶領”下,教師和學生共同來到澳大利亞這個國家。此時正是破題的最佳時機,教師板書課題后提問“Who will learn about Australia next week?”,并播放課文視頻,視頻內容為課文中的主人公Mike、Liu Tao等人正在討論何如預習下周要學習的內容。在觀看視頻之后,學生能夠回答出關于課文主要人物的問題。教師再次提問“How will they learn about Australia?”,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學生閱讀課文后,教師運用第二人稱提問,引導學生使用第一人稱進行回答。如教師問一個學生:“Hi, Mike! How will you learn about Australia?”該學生回答:“I’ll ask...”在學生說出答案的同時,教師板書關鍵詞ask、look for、read on等,再引導學生齊讀課文第一部分。
設計意圖:教師以“Who”“How”兩個問題分析文本的第一部分內容,引導學生在兩次閱讀之后,了解查閱資料的不同方式與途徑,培養(yǎng)學生選擇和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用第二人稱提問,意在引導學生用目標句型“I will...”進行回答,讓學生初步感知will的用法。
(2)從方式到內容,強調閱讀和概括
教師讓學生思考對學習策略的選擇:“The children chose the different ways to find out the information about Australia, which way do you prefer?”學生紛紛表示自己會選擇上網查資料這一途徑。教師追問:“Why?”學生回答:“Because the Internet is convenient.”教師回答“So does Liu Tao.”后,繼續(xù)提問:“What did Liu Tao find on the Internet?”同時,要求學生必須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學生對文本進行再次閱讀之后,找到正確答案:“You will find many interesting things in Australia.” 教師立即追問:“既然有‘many interesting things’,那么到底是哪些有趣的事情呢?What are the interesting things in Australia?”此時,教師要求學生用三個關鍵詞來回答。學生再次回到文本,通過閱讀與思考,最終給出了答案:“Animals, sports, cities.”教師提出本環(huán)節(jié)的最后一個問題“Why are they interesting?”,并給出兩個選項備選(見圖1)。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B. They are different. ”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次閱讀任務,抽絲剝繭地逐漸明晰課文第二部分內容的脈絡。通過對主旨句的查找和分析,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對閱讀任務提出具體要求,意在提高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最后問題的提出,是為后面的題眼處理埋下伏筆。
(3)圍繞“interesting”關鍵詞整合文本
教師圍繞文本中的“animals”“sports”和“cities”三個部分展開教學,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開闊學生的課外閱讀視野。
①學習“animals”部分:強調提升學科素養(yǎng)
此部分教學主要為結合中文譯名,運用句型支架,總結“interesting animals”的特征和習性。教學時,教師運用多媒體播放關于袋鼠和樹袋熊的科普視頻,要求學生運用句型支架“...is like a...”“It has...”“It can...”來向大家介紹這兩種動物(見圖2)。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回答:“The kangaroo is like a big mouse. It has a pouch. It can jump high. ”“The koala is like a bear. It has a pouch. It lives in the tree.”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到澳大利亞的動物確實不同于我們常見的老鼠和熊,覺得很有意思,課堂教學充滿趣味。
設計意圖:教師運用多媒體拓展課外閱讀內容,提高學生課外知識的儲備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體會題眼的含義;同時,給出句型支架,為后面的表達做鋪墊。
②學習“sports”部分:強調開展實踐活動
此部分教學主要為了解中澳式足球的異同,按照新規(guī)則,體驗“interesting sports”。在“sports”這個部分的教學中,教師不僅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澳式足球的科普視頻,還可以運用“找不同”和“仿真比賽”等游戲活動進行閱讀拓展。澳式足球和足球聽起來很像,但是兩者是不同的。教師在播放完澳式足球的視頻之后,給出句型支架“Australian football...,but football...”,引導學生討論。經過合作討論,學生能夠概括出澳式足球與足球的4個不同點:“Australian football is oval, but football is round.”“Australian football has 18 players, but football has 11 players.”“Australian football can use hands and feet, but football can only use feet.”“Australian football has three goals, but football has two goals.”根據學生找出的4個不同點,教師引入“仿真比賽”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澳式足球賽。在座的“觀眾”也有任務,要喊“come on”或者“fighting”來給隊員打氣。教師作為裁判員,宣布分兩場比賽進行,第一場用“feet”,第二場用“hands”。在比賽結束后,教師對球員進行采訪:“How do you feel?”學生回答:“I am excited.”“I am happy.”……最后,學生又一次感嘆澳大利亞的運動項目:“How interesting it is!”
設計意圖:運用實物道具開展“仿真比賽”游戲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國外運動的了解,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對國內外相似運動有直觀的對比。同時,教師給出句型支架,為后面的拓展閱讀與表達做鋪墊。
③學習“cities”部分:強調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此部分教學主要為運用建筑圖和句型支架,引導學生對比和描繪悉尼歌劇院“interesting”的樣子。教師運用對比、想象的方式展開教學,展示出中國傳統(tǒng)劇院的建筑圖和悉尼歌劇院的建筑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它們的不同。同時,教師要求學生使用句型支架“It looks like...”描述自己對悉尼歌劇院的感受,并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發(fā)揮想象力,各抒己見。學生在思考與討論后給出許多有趣的答案,如“It looks like waves.”“It looks like a shark.”“It looks like teeth.”“It looks like bananas.”“It looks like a flower.”等。教師和學生均感嘆悉尼這座城市:“How interesting it is!”
設計意圖:運用想象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內容,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在對文本三個內容的教學中,教師運用適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拓展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學創(chuàng)結合的英語學習活動中,體驗、總結澳大利亞這個國家的有趣之處。
3.首尾呼應,找到主題意義的遷移點
(1)呈現(xiàn)任務,引導小組進行合作展示
教師用問題引出任務:“學習完這一課后,我們知道了外國人是怎么介紹自己的國家的。那么,如果你是一名中國大使,你會怎樣向外國人介紹中國呢?我們來進行下一個任務。Group work: to be an ambassador of China to introduce interesting China to the visitors.”教師引導學生列舉出我國的幾種代表性動物、運動項目和城市之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對話,并要求學生用到之前學過的句型(見圖3)。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結合本課所學句型,把我國有趣的事物介紹給外國游客,用英語宣傳中國文化,弘揚民族自信,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標。
(2)挖掘文本內涵,總結本課所學
小組展示結束后,教師將話題轉回文本“Besides introducing interesting China, what else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lesson?”,引導學生說說今天都學到了什么。有的學生說:“我了解了澳洲的interesting things。”有的學生說:“我學會了好幾種查找信息的方式?!庇械膶W生說:“我學會了玩澳洲足球?!薄處熤钢鍟ㄒ妶D4)提問:“Look at the board, what does it look like?”學生回答:“A key.”教師繼續(xù)追問:“What’s the key for?”學生回答:“To open the door. ”教師總結:“只要我們堅持‘asking’,堅持‘looking for’,堅持‘reading’,就能發(fā)現(xiàn)精彩的世界!”
設計意圖:以鑰匙形狀的板書,引導學生感受到只有保持學習與探索的精神,才能擁有打開精彩世界的鑰匙,才能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的美妙與有趣。
(3)運用新知再讀繪本,進一步延伸閱讀
教師引入繪本,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去了解芝加哥;將芝加哥的有趣之處介紹給你的朋友;想像你是一個中國大使,嘗試更好地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對于第三項作業(yè),教師推薦了繪本China(見圖5),書中介紹了中國的衣食住行等文化習俗,與本課的主題相匹配。
設計意圖:教師將本課所學知識遷移到繪本的展示上,建立課內課外閱讀的聯(lián)系;同時,推薦一本課外讀物作為本課教學的延伸,幫助學生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更好地為中國代言。
三、教學反思
筆者依據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實踐后,對本課教學進行了反思。
首先,開展聯(lián)結課內外閱讀教學,要注意抓住題眼,多角度剖析。本節(jié)課運用了“仿真比賽”“想象游戲”等游戲活動挖掘“interesting”這一關鍵詞的多層含義:因與眾不同而有趣,因分享快樂而有趣,因馳騁想象而有趣。教師在引導時要注意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盡量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易于學生理解和內化。
其次,開展聯(lián)結課內外閱讀教學,要注意以語篇為載體,滲透學習策略。教師應在授課的過程中適當傳授給學生一些學習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延伸閱讀以及自主學習。如在本課教學中,學生學會了運用主旨句來概括文本大意的方法,在自主感知與合作探究中了解了查找信息的有效途徑等。從教到學,從學到悟,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悟。
最后,開展聯(lián)結課內外閱讀教學,要注意抓住細節(jié),落實核心素養(yǎng)。在本課中,教師引領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同時肯定自我,在討論、操練、展示中增強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與認同感。此外,巧妙設計鑰匙形狀的板書,起到畫龍點睛之效,使學生逐漸領悟到學習是打開精彩世界的鑰匙,于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
總之,將課內外閱讀有機聯(lián)結,可以有效拓寬閱讀教學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對主題意義的探究范圍更加廣闊,使現(xiàn)行英語教材煥發(fā)生機。以學生課前、課中的主動閱讀和交流討論代替教師的單一授課,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真正實現(xiàn)對學生有意義、有價值、有溫度、有深度的英語教育。
(責編 韋於坊 杜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