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蘋
莊子《天道》里說:“語之所貴者,意也?!笔堑?,千古文章立意高。寫好考場作文,審題立意很重要。只有把握好這一關鍵環(huán)節(jié),才會“口中有話,筆下生花”;否則,下筆千言卻離題萬里。正如王夫之所說,“無論詩歌與長行文字,俱以意為主。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彼?,考場作文要想吸睛,受到閱卷者青睞,惟意足以攝之,以至“意能稱物,文能逮意”。那么,在寫作中如何審題立意呢?下面給大家介紹“六種”審題立意法。
一、主旨概括法
主旨概括法,也叫中心思想概括法。針對給出的作文材料內容,簡明扼要地概括出材料的思想主旨,并以此作為審題立意的基點。
如,2022年全國乙卷作文題——“‘雙奧之城’的跨越與再跨越”,通讀材料內容后,可以概括出其主旨:看“雙奧之城”之成就,感受接續(xù)跨越的榮光,談談肩負的歷史使命。又如,2022年新高考Ⅰ卷作文題,通讀材料內容后,可以概括出其主旨:對“圍棋三手‘本手、妙手、俗手’含義”的理解,以及從中所受到的啟發(fā),從而辯證闡述基礎與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
二、關鍵詞句法
關鍵詞句法,即重要詞句法。重要詞句在整個作文材料內容闡述中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它或者提示某些隱含信息,或者暗示寫作對象。考生可以以此為突破口,找到最佳的立意角度。
如,2022年全國甲卷“《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這一作文題中的關鍵語為:直接移用、借鑒化用和情境獨創(chuàng)。由此可確定立意,只要緊緊圍繞“繼承、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之間的關系行文即可。又如,2020年全國Ⅲ卷作文題——“尋找各種‘鏡子’、不斷繪制‘自畫像’”中的關鍵句為:“我是怎樣的人”“我想過怎樣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義”。由此可以確定立意:關注自我,認識自我,思考人生。
三、求同存異法
求同存異法,就是尋找共同點,保留不同的看法和意見。這種方法,可運用在內容相近或者相似的多則作文材料的審題立意中。
如,下面這道作文題目。
材料一:2022年2月,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稱,因為在上班時間向招聘網站投遞簡歷,在領導約談后被裁員。據介紹,該公司采用監(jiān)測系統(tǒng)來分析員工的離職傾向,員工訪問求職網站的頻率、聊天關鍵詞、簡歷投遞頻率等,通過該系統(tǒng)可一目了然。
材料二:2020年11月21日,有網友爆料稱,湖北省廣水市一位94歲的老奶奶行動不便,為了激活社???,被人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11月22日,涉事銀行回應:已向老人道歉。此事引發(fā)網友熱議。多數網民質疑涉事銀行——為何不能關照一下老年人?這種做法是否有失人性化?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和感悟?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一中的公司采用監(jiān)測系統(tǒng)分析員工的離職傾向,并根據監(jiān)測數據對員工進行約談并裁員,缺少最基本的人文情懷。材料二中94歲的老奶奶為了激活社??ū惶У姐y行進行人臉識別,銀行這樣的做法看似嚴格遵守規(guī)章辦事,實則卻是缺少最基本的人文情懷。綜合兩則材料,可找出其共同點:大數據(或者科技創(chuàng)新)時代,缺少人文情懷。
四、由果溯因法
由果溯因法,即根據結果去尋找或分析內在原因,在原因處立論,從而確立文章的觀點。寫材料作文,審題時如果能由材料中列舉的現(xiàn)象或結果推究出所列現(xiàn)象或者結果的根本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如,2020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這是一道社會時事類材料作文,與2020年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緊密相連。要寫好這道作文題,可以由“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以及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lián)系”這個結果,去分析其內在的原因,從而確定文章立意。
五、由此及彼法
由此及彼法,又叫拓展延伸法。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沒有哪件事物是獨立存在的。所以,寫考場作文時,可以采用由此及彼法來提高審題立意的準確性。尤其是寓言類和漫畫類材料作文,可從“由物(事)及人(社會、民族和國家)”生發(fā)開來,進行合理地想象和聯(lián)想,適當地拓展,其審題立意的范疇就可以完全打開,同時還可以升華文章的主題。
如,2021年新高考Ⅱ卷作文題——《“人”字描紅》,整幅漫畫表面上是在展示書法——“人”字的描紅步驟,即“逆鋒起筆,藏而不露”“中鋒用筆,不偏不倚”“停滯迂回,緩緩出頭”,最后“描紅”,實際上也在說做人。所以,使用“由此及彼法”聯(lián)系起來理解,就會弄清“書法”與“做人”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而確定正確的立意。
六、互補完善法
互補完善法,即相互補充,相互完善。這種方法,多運用于內容不盡相同的兩則或兩則以上的名言警句類材料作文的審題。
如,2019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題,方志敏的話出自《可愛的中國》,主要表達作者在逆境中對國家前途未來的希望與信心;陶行知的話意在表達愛國的精神是每一個中華兒女必備的素養(yǎng);黃大年的話意在鼓勵個人要為國家奮斗,從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不難看出,這三句名言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寫作時,需注意它們之間的關系:對國抱信心,愛國具素養(yǎng),為國獻力量。
當然,以上六種方法,有時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我們面對同一道作文題目,不能機械地死套某一種方法,要靈活運用,找到適合解題的方法。
文 題 展 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人認為書法臨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對臨、背臨和意臨。對臨就是將字帖擺在眼前,照著帖上的運筆和結構寫,追求形似;背臨意謂脫離碑帖而臨,是靠記憶來書寫,力求與原作形神兼似;而意臨指在繼承古人用筆與精神上能有所取舍,自發(fā)創(chuàng)造,加之自己的理解和風格特點。“臨書畫固貴逼真,尤貴能避其熟?!迸R摹書畫的過程中做到對臨,追求逼真形似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在背臨的基礎上走向意臨,在學習古人法度的過程中不被習慣和法度束縛。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 題 指 導
這是一道有關“書法臨摹”的材料作文,學生行文時應圍繞材料內容展開??刹捎谩瓣P鍵詞句法”,或“由此及彼法”,或“互補完善法”,來進行審題立意。材料中有三個關鍵術語:“對臨”“背臨”“意臨”。若想作文出彩,這三個關鍵詞缺一不可。但寫作時不應只談書法,而要延伸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對臨是書法臨摹的起點,是仔仔細細、認認真真地對照著寫;背臨是在反復研習的基礎上“背臨其字,默想其神”,這時已經有自己的思考和體悟在里面,不再受碑帖左右,心中有字。意臨是心中要有自己的字。這個字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的創(chuàng)造和融合,既有碑帖又有自己的理解。我們的生活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要融入生活,去了解現(xiàn)實,但是我們又不能被生活和現(xiàn)實束縛,要明白生活和現(xiàn)實的內在機理,尊重生活和現(xiàn)實的規(guī)律。
書法臨摹是這樣,人生亦是如此。只有活出自己的生命樣態(tài),才能感受生活的意義,感悟生命的真諦。
參 考 立 意
品臨帖三階段,悟人生新樣態(tài);對臨是起點,意臨是創(chuàng)造。
范 文 展 示
品三臨之境 鑄輝煌人生
李萌萌
【題目契合材料內容,簡潔且鮮明準確】
書法作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一,其一筆一劃書寫的不僅僅是文字,傳達的更是意蘊無窮之精神境界。書法練習講究三個階段:對臨、背臨和意臨,在對臨中沉淀,在背臨中錘煉,在意臨中創(chuàng)新。書法如此,人生亦如此。品三臨之境,在一橫一豎中領悟人生真諦,在一撇一捺中書寫輝煌人生。
【由書法的一筆一劃寫起,自然帶出“三臨”之境,最后落到人生之途,并且點題,此謂之巧妙?!?/p>
在對臨中沉淀。對臨即追求逼真形似,承他人之風,堅個人之志。日復一日模仿、順承,重在體味其之神韻,在時間中沉淀,找尋人生之方向,此乃人生之對臨。實踐所得,欲速則不達。一味追求結果并非捷徑,沒有經過時間沉淀也注定經不起時間的沖刷,人貴在有靜氣,有定力才能創(chuàng)作傳世久遠之作品。如《史記》作者司馬遷歷經約13載才出一大作卻可傳承千年而不衰,靠的就是沉淀與堅定方向的不懈。書法是這樣,人生更是如此,對臨人生之帖,在沉淀中找尋成功方向。
【層次一,意旨為:在對臨中沉淀。文段先闡釋其意,接著從正反兩個方面,采用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的方法,得出“對臨人生之帖,在沉淀中找尋成功方向”的結論?!?/p>
在背臨中錘煉。背臨即脫離碑帖而臨,靠記憶書寫,貴在無數次遺忘后的重復與面對一次次坎坷后的堅持。在沉淀與堅定后,錘煉頑強意志,領悟其神韻之真諦,在重復與坎坷之中追求人生之目標。一盞枯燈一刻刀,一把標尺一把銼,這便是匠人的全部世界。在寂寞中守候,在孤獨中堅持,將一門技術掌握得爐火純青絕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內涵遠不限于此。倘若沒有廢寢忘食、金石可鏤的堅持與付出,又怎會有獨具匠心、巧奪天工的卓越與創(chuàng)造;沒有精益求精、物我兩忘的追求與境界,又怎會有臨危不懼、腳踏實地的堅定與從容。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工匠精神正是無數次的重復與極致的堅持、堅定與堅忍,這也正是背臨的內涵所在?!笆朗鲁3捎趫匀?,毀于急躁。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更沒有從天而降的‘偉力’,那些不急不躁、朝著既定目標砥礪奮進的人,才能在日積月累中抵達夢想的彼岸”。誠然,成功的背后是無數次失敗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輝煌的背后是無數艱難坎坷和堅毅頑強的拼搏。背臨人生之帖,在錘煉中感悟堅持,收獲人生精彩。
【層次二,意旨為:在背臨中錘煉。文段先闡釋其意,接著采用道理論證、假設論證和引用論證的方法,得出“背臨人生之帖,在錘煉中感悟堅持,收獲人生精彩”的結論?!?/p>
在意臨中創(chuàng)新。“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我們應在繼承中自發(fā)創(chuàng)造,在已有的基礎上加以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中勇攀人生之高峰。嫦娥五號攬月歸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天問一號探測器奔向火星……中國給世界帶來的一個又一個驚喜無不印證著創(chuàng)新的力量。筑夢太空遨游九天,一代代航天人在傳承中奮斗,在追求中創(chuàng)新,為浩瀚太空留下更多中國身影、中國足跡?!靶坳P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繼承中開拓,在務實中創(chuàng)新。意臨人生之帖,在創(chuàng)新中鑄就輝煌。
【層次三,意旨為:在意臨中創(chuàng)新。文段首先引用名句闡釋其意,接著采用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的方法,得出“意臨人生之帖,在創(chuàng)新中鑄就輝煌”的結論?!?/p>
品味“三臨”之境,在“對臨、背臨、意臨”中沉淀、堅持、創(chuàng)新;以夢為槳,砥礪奮進,揚帆起航,展青春之風采。“三臨”人生之帖,書寫人生之華章,鑄就祖國之輝煌。
【結尾段,總結全文,簡潔有力,同時升華了文章主題。】
【點評】
1.主題鮮明,富有深意。文章觀點直指材料核心,由淺入深,自然過渡到人生成長和國家發(fā)展之中,鮮明的主題,使文章內容更加深刻。
2.論證有力,卒章顯志。文章采用了議論文中的“并列式”結構,采用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等多種論證方法,深刻鮮明地論證了分論點和中心論點;同時,在結尾部分,與前文照應,總結并升華了文章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