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君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不能滿足現(xiàn)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要求,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是目前高中英語教學的目標,更是結果,教師在教學時應當把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基于此,本文對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解讀、現(xiàn)存問題以及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培養(yǎng)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英語核心素養(yǎng);高中;閱讀
一、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解讀
現(xiàn)代教育要回答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yǎng)人才的基本問題,這也是基礎教育改革中人們關注的焦點。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可以回答上述問題。核心素養(yǎng)是指為滿足學生社會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而形成的素養(yǎng)類型。它集中在個人修養(yǎng)、創(chuàng)新實踐、社會關懷、愛國主義等不同層面。核心素養(yǎng)的覆蓋范圍非常廣泛,它可以涵蓋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等不同教育階段和類型,并能響應中國教育體系的共同目標。在德育育人的指導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是教師思考的重要課題,也是提高我國國際教育競爭力的現(xiàn)實要求。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核心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情感、知識、態(tài)度、技能、價值觀等方面的正常表現(xiàn)。它是一種共同的素養(yǎng),以確保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并完成終身成就。由此可見,核心素養(yǎng)不僅強調知識和技能,而且強調如何獲得知識和技能,注重能力取向和素質性格的形成。核心素養(yǎng)概念的提出,可以有效地改變唯分數(shù)論的應試教育思想,強化德育的根本目標。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閱讀教學目前面臨的問題
首先,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對長期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不適應性,尤其是在詞匯以及語法積累方面,對一直說中文的高中生來說有較大難度。其次就是閱讀板塊,作為綜合性較強的一個部分,學生如果沒有積累足夠的詞匯量以及語法知識,那么是無法對閱讀的內容進行理解的,長此以往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上沒有獲得感,那么就會對英語產(chǎn)生厭學心理,影響學生的英語成績。
三、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對情境互動提出新的要求
所謂素養(yǎng),其中一個要求就是在人與情境的互動中得到檢驗,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情境的設置必不可少。最常見的情境設置法就是教師首先對文本進行理解、加工和分析,然后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見語境,設定語言使用情況,讓學生身臨其境地去感受,體驗學習。
在全球化不斷發(fā)展的未來,教師可以綜合運用各種高科技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運用和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在語境中想說英語、想用英語,提高學習效率和知識獲取的廣度。在設置情境時,圍繞本單元的主題設置一個情境任務,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每一個小情境的設置都圍繞這條主線,從而構成一個情景鏈,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從聽、說、讀、寫、譯各個方面來考查學生的運用能力,幫助學生說英語。成功的課堂取決于教師妥善的組織。在過去陳舊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主導控制課堂,通常是自問自答,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內容和方式?jīng)]有發(fā)言權。新的時代對高中英語課堂提出新的要求,倡導教師成為課堂活動的策劃者,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在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時,既要考慮到學生的語言需求,又要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兼顧其他學科素養(yǎng),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探究式學習。在設計課堂教學時,要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基礎、語言技能和語言運用的能力,促進全體學生的進步。而失敗情境設置的典型問題在于,缺乏整體性,導致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碎片化,學生思維受阻,從而不能很好地實現(xiàn)教學任務的達成。課堂活動之間的連續(xù)性能夠很好地體現(xiàn)教師思維邏輯。根據(jù)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理論,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有六個層次: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chuàng)造。
(二)要因材施教
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努力做到的事情。不同班級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上有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教師盲目地采用填鴨式教學,以同樣的方式教所有學生,許多學生可能無法得到與其能力相匹配的教學。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每一位學生,根據(jù)學生的水平搭配不同層次的練習和講解,在課堂上建立英語閱讀興趣小組。成績較好的學生將引導其他學生分享他們在英語閱讀和理解方面的經(jīng)驗,這樣共享的學生可以鞏固他們對閱讀的理解,也可以讓其他學生學習更好的方法,一舉兩得。筆者認為,在因材施教引導時,教師必須對學情進行精準診斷,才可根據(jù)學生的英語學習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制定最佳的閱讀學習方案。
在布置家庭作業(yè)時,教師也可以嘗試將不同的任務分配給不同的學生。例如對成績優(yōu)秀、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報刊雜志上為他們提供一些難讀的英語文章來學習閱讀,從而進一步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也可在原有閱讀材料中深入挖掘,設置新的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主動去探索閱讀新的內容。對成績和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應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定的閱讀量,使他們在實踐中不斷進步和成長,從而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增強自信,提高學習熱情。
例如,高中英語“Module1 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教學時,為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質量,教師應當突出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學生設定相對應的閱讀計劃。鑒于該文本的故事主題為“保持身體健康的良好習慣”,為此教師可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使得學生結合自己的身體鍛煉習慣、健康理解,對文本進行閱讀思考,使得學生能夠循序漸進理解文本,并形成正確的身體健康鍛煉意識,為高中生未來的學習與成長鋪墊基石。
(三)設置問題導向,構建思維框架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語言的學習必須要借助完整的思維鏈條,同時學生語言知識的不斷豐富也有利于其思維品質的增長。教師可以采用設問的方式提出高質量的問題,激發(fā)學生對未知英語世界的探究欲望和熱情。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精心設問,幫助學生搭建思維橋梁和框架,使學生形成獨立推理和獨立探究的技能,對學習內容展開深度學習。例如在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一Module 3 “My First Ride on a Train”這一模塊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閱讀文本“My First Ride on a Train”,之后向學生提出“When did you travelled a long distance?How old were you?Who did you go with?Which means of transport did you use?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choosing a means of transport?If you are a budget traveller,which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economical means of transport?What do you think of a shared bike or car?”這幾個連貫的問題,讓學生開放思考,展開討論。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理解、分享、表達的思維邏輯順序。除此之外,在學生回答問題完畢之后,教師還要對學生趁熱打鐵,及時追問,引導學生對剛才所討論出的結果展開進一步反思,不斷完成自我挑戰(zhàn),反駁同學的觀點并審視自己的觀點。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這個過程不僅鍛煉了學生語言技巧,更有助于讓學生習慣英語的思維特點,讓他們的后續(xù)學習更加順暢。
(四)合理設置問題,培養(yǎng)高中生英語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注意對問題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進而有利于教師教學目標的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對課本內容有較為熟練的認識,從而能根據(jù)課本知識合理設計問題,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問題讓學生進行課前討論,讓學生能夠在課程開展之前更好進入到學習思考的狀態(tài)。同時通過問題的引導,高中生能夠對授課內容有一個大致的猜測與認識,對自身出現(xiàn)疑慮的地方可以更好地聽取教師的講授,提高課堂效率。另外,問題的設置也能激發(fā)高中生探究的好奇,有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要求。傳統(tǒng)課堂模式缺乏問題的有效設計,教師只是單一進行講授,這就導致學生對知識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對教師所講內容記憶不夠深刻。在問題教學模式的輔助下,教師能夠引導學生的思維配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課堂互動,有利于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質。
例如在教學必修四Module 1“Life in the Future”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發(fā)討論想象未來世界的樣子,用英語描述自己所想的未來世界景象,講述可能出現(xiàn)的新科技,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這樣有利于改善課堂教學氛圍。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電影《流浪地球》片段引入課堂教學內容,之后根據(jù)短片中的部分片段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課本中找到適當?shù)恼Z句內容進行回答,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了解。例如“Where will people live in the future without the sun?Or if we run out of all the necessary natural resources,where can we go?”這樣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思考,便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引入。
(五)打造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氣氛
課堂教學是高中英語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寶貴的時間,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提升綜合學習水平的重要意義,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要特別關注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育。學習能力本身就是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組成部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技巧和獨立意識,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理論分析技巧,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能夠學以致用。例如在選修六Module 2這一模塊的教學中涉及了諸多生詞、陌生的短語和語法知識。在教學中為了減少學生的畏難心理,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法,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按照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共同查閱生僻的單詞和短語,減輕單個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時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為接下來的課堂講解打下基礎,提高了學生對本單元內容學習的信心。
(六)避免應試教育,實行多元化教育
英語閱讀的教學不能單純地為了應試而進行。教師應當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多思考多動腦。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通過一篇文章發(fā)掘衍生的意義和內容。例如在閱讀一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多提出幾個新穎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并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對比較難理解的題,學生還可以分小組討論,通過積極參與和合作學習,找出解答思路,提高學習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精彩的語句片段作為重點語句,要求學生進行背誦,并在以后應用到寫作中去。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本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接受程度,從而幫助學生減輕閱讀中的困難。
四、結語
縱觀近幾年各地的高考試題,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特別是思維品質的考查逐漸增多,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利用和抓住每個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機會,一步一步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然而,世間萬物并非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每節(jié)課、每個話題或者學生群體的改變,那么課堂活動內容的設置就要相應的發(fā)生改變。正如高洪德所指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并非某種固定的活動模式,而是一種相對宏觀的學習途徑?!?/p>
參考文獻:
[1]安淑穎. 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改進策略研究[J]. 中學生英語,2022(02):48-49.
[2]李文敏. 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高中英語群文閱讀詞匯教學[J]. 學苑教育,2022(01):29-31.
[3]戴其同.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優(yōu)化舉措[J]. 啟迪與智慧(上),2022(01):38-40.
[4]汪振嵐. 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J]. 甘肅教育,2022(01):95-97.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