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喻雯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的理念符合核心素養(yǎng)培育要求,對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語文素質的提高都大有裨益。面對當前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缺乏系統(tǒng)性和說服力的問題,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策略方法,如發(fā)揮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利用多媒體營造情境,從課文中汲取德育養(yǎng)分,用課外閱讀延伸德育,在家校聯(lián)動中提升效果,組織多樣化扎根于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等,讓學生在全面而充分的感召下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立德樹人
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俗話說“德為才之帥”,一個人的品德處于首要統(tǒng)領位置,其先于個人才能,有才無德往往對社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心智不成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處于模糊甚至真空狀態(tài),急需接受德育來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知,“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印辈拍苄械梅€(wěn)走得遠。而小學高年級學生習得能力已經有所增長,需要正確的引導才能發(fā)揮自己所長,專注于對社會有益的事情上。盡管這些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和為人處世的能力,但相比于成人,心智還是不成熟的,欠缺對事物的豐富認知,思考范圍過于局限,這時就需要教師加以啟發(fā),讓他們秉持著辯證的思維來看待事物,明辨是非對社會擁有科學合理的認知。如果對學生直接進行德育會顯得生硬,甚至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而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思維與素養(yǎng),以柔性的方式取得更好的立德樹人的效果。
(二)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學生都會面臨著一定程度的學業(yè)壓力,小學生也概莫能外,尤其是高年級小學生的課程難度在逐步加大,心理負擔更重。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普遍面臨著升學問題,即將要進入完全陌生的初中階段,在人生的轉折階段,思想和心理都會發(fā)生一些變化,更容易焦慮而產生一些負面情緒。在語文課堂中融入立德樹人教育能作為有效的調劑,讓學生暫時放松自身調節(jié)情緒。德育關注學生細膩而又豐富的內心情感世界,解構他們矛盾而又復雜的情緒特征,給予他們陽光正面的啟發(fā)指示,讓他們拋棄垃圾負面的情緒,在心理上得到減壓,以更加積極飽滿的精神狀態(tài)投入后續(xù)的學習生活中,有利于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三)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的理念就必須要在課堂上充分展現(xiàn)語文知識中蘊含的深刻而又飽滿的情感,以情來感召學生。情感的體悟是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一部分,在滲透德育的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立德樹人是要幫助學生樹立堅韌的品格,一旦品格形塑成功,學生會更加自律,以更好的習慣來應對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在正向的循環(huán)中,學生會逐漸體悟到學習的樂趣,逐漸培養(yǎng)起終身學習的意識。立德樹人傳授學生安身立命的原則,學生會逐漸掌握與人相處、溝通的技巧,與同學開展良好的合作,處理好與同學、老師和親友之間的人際關系,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自然而然優(yōu)化,這會對學習產生明顯的正向促進作用。立德樹人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這與語文學科目標不謀而合。接受過德育熏陶的學生會以人性化關懷來對待這個世界,以更多的熱忱投入生活中,對周遭的事物擁有更敏銳的洞察力。這種細膩豐富的感知與思考是語文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因此立德樹人與語文課堂相結合會產生“1+1>2”的效果,同時提高學生的品質素養(yǎng)與學習能力,實現(xiàn)雙贏。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現(xiàn)存的問題
(一)德育缺乏系統(tǒng)性
部分教師還是難以打破應試教育的固有認知,認為德育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從屬于甚至要讓位于學科教學,沒有看到立德樹人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成長的重要意義。傳統(tǒng)刻板的教學理念一時難以根除,教師對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關注度不足,在滲透德育時也是敷衍了事,常常是在課堂上隨意插入三言兩語,沒有系統(tǒng)性的詮釋。教師想起來德育時就說一兩句,想不起來就忽略跳過德育按部就班進行課程教學,沒有穩(wěn)定連續(xù)的規(guī)劃與輸出,這些零零散散的只言片語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持續(xù)的印象,對學生人格品質的影響微乎其微。
(二)德育缺乏說服力
部分教師在開展立德樹人教育時往往會憑空說教,一股腦向學生傳輸一些他們這個年紀并不能有真切感受的大道理,德育顯得空洞,缺乏說服力。德育脫離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與實踐就顯得十分遙遠,學生不能深刻感受到踐行德育的意義。沒有說服力的德育會讓家長和教師顯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無形中學生會對教師甚至某一個學科產生厭煩排斥情緒。立德樹人教育貫徹得不好同樣會大大降低專業(yè)課的教學效果。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發(fā)揮教師的人格魅力
學生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品行的一面鏡子,教師有什么樣的行為,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就會沾染什么樣的習氣。要推進立德樹人工作,教師就是首先要塑造的榜樣。教師要尤其注意自己在課堂上的一言一行,不斷向學生傳達積極正面的信息,讓學生來積極監(jiān)督自身的表現(xiàn),一旦有什么不合適的行為,鼓勵學生大膽指正。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要首先嚴于律己才能要求學生。教師在課后要加強專業(yè)知識和其他德育知識的學習,不斷提升修養(yǎng)品行和業(yè)務能力,讓學生從心里尊崇教師,主動模仿教師良好的為人處世之道,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最大化教師人格魅力的感召。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鼓舞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不但要努力汲取語文學科知識,還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主動接受德育的熏陶。要想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就要營造輕松自由的氛圍,秉持著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讓所有學生充分感到被尊重和被關懷。
(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有針對性地貫徹立德樹人
教師要在日常生活中加強與學生的緊密交流與良好溝通,及時關注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掌握第一手的學生資料,為更加有針對性地開展立德樹人教學奠定基礎。立德樹人教學必須與學生實踐緊密結合,真正契合學生的心理與精神需求,致力于解決學生當前的困惑,不然立德樹人就是流于表面的夸夸其談,假大空,沒有任何實質效果。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教師要做好德育滲透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搭建立德樹人教育整體框架,在框架內融入能培養(yǎng)學生各種品質的相關文章,多樣化的文本各有側重互為補充,讓學生受到更為完整全面的教育。在日常閱讀講解文章時注重傳達文章表達的思想品質,給予學生急需的精神養(yǎng)料,督促學生對相關德育知識進行深度思考。
(三)利用多媒體營造情境,從課文中汲取德育養(yǎng)分
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幫助巨大,尤其是擅于營造氛圍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更投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多媒體可以呈現(xiàn)圖片、動畫、影音等多種形式,圖文并茂,兼顧學生的視覺與聽覺,能全方位觸動激活學生的感官與思維,讓學生眼、耳、口、腦并用。多媒體能呈現(xiàn)鮮活的形象,比單調枯燥的文字更能觸動人心,也更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質與認知規(guī)律,改變學生對立德樹人教育灌輸?shù)膰烂C刻板單一的固有印象。
在課堂導入前可以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觀看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有趣的視頻,不僅以較為新穎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還讓學生放下心理負擔,以更加理性、平和的態(tài)度對待課堂中貫穿的德育,消除對德育的抵觸心理,更容易接受德育,使教師后續(xù)的引導更加順暢。
課文經過精挑細選凝結著古今中外的無數(shù)人生智慧,因此課文就是德育豐富的素材庫,從中可以汲取充分的養(yǎng)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挑選自己最喜愛崇敬的人物,不斷挖掘人物身上特有的精神品質與靈魂素養(yǎng),將自己的言行與名人進行對標,尋找自己的差距與不足,以這些自己崇敬人物的事跡不斷激勵自我,從而改掉壞習慣,打磨完善自身品性。教師可以展示相關人物的圖片以及視頻傳記等,以課文為基石,展現(xiàn)課文中沒有描繪的人物精彩事跡,呈現(xiàn)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除了教師搜集相關資料外,學生在課后也要多下功夫整理相關信息,如傳記視頻等,并在課堂上分享交流,向大家介紹選擇人物的原因以及人物身上值得學習的品質等。在介紹討論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讓學生在一遍遍的敘述中強化修身養(yǎng)性的意識,促進語言邏輯思維的提升。
一些歷史類的課文可以聯(lián)系起來授課,讓學生在連貫的學習中形成較為完整的歷史觀,從中華悠久的歷史文明中不斷汲取奮進的動力。對一些詩歌、戲劇類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開展詩歌朗誦、課本劇表演等活動,以詩歌戲劇來豐富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思想修養(yǎng)境界。課本劇表演等通過真實的情境情緒調動力更大,讓學生感悟得更深刻,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品格。表演過后,學生間要進行熱烈的交流討論,從不同的視角和觀點來解析故事主旨和人物情感,教師也要充分參與其間,強化正向引導,同時增強師生聯(lián)系。
受時代和人生經歷的局限性,某些作者的觀點和文本的某些部分可能會存在滯后性,在閱讀過程中要帶著批判辯證性思維,不能對作者的觀點照單全收,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隨著課文學習的不斷積累,學生要逐步將感悟內化用于指導自己的實際行動。
(四)課外閱讀延伸德育,家校聯(lián)動提升效果
語文學習不僅僅局限在有限的課堂,還需要延伸課外閱讀,德育同樣需要在課后下功夫。教師要推薦一些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進一步受到書中人物良好品質的感染和熏陶。比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推薦課后閱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伊索寓言》等等,通過短小精悍的文本向學生傳達樸素的人生智慧。這些寓言和童話閱讀門檻低,敘事和語言都較為生動活潑,哲理傳達既直白又形象,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模式又能充分激起學生的閱讀探索興致。而針對高年級的學生就要推薦閱讀一些中外具有挑戰(zhàn)性和哲理深度的文本,如《三國演義》《童年》等,讓學生在充分而深刻的思考中既學習名著語言表述及寫作特色,又挖掘到為人處事、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智慧,達到將立德樹人目標延伸到語文課堂之外的效果。定期在課堂上分享課后閱讀感悟,讓學生在表達與運用中真正將作者的情感與文本主旨意蘊揣摩透徹。
同時倡導家校聯(lián)動共同致力于立德樹人,課后親子共同閱讀,孩子在閱讀中遇到什么困惑都能得到家長及時的指導,且家長看待問題更加成熟理性,能更好地向孩子詮釋文本中的道理,幫助孩子形成全面而系統(tǒng)的認知,捕捉體察到從前未曾注意到的細小的點。
(五)組織實踐活動,讓生活成為德育體驗基地
立德樹人的貫徹需要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通過實踐中翔實而又豐富的事例與經驗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某種精神品質的可貴。通過近在身邊的人和事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召力,以身邊榜樣的感染力鼓舞激勵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行。以集體性的活動在實踐中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合作、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精神??梢猿3=M織參觀博物館、紀念館等,在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同時培育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切身感受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觀看《新聞聯(lián)播》等節(jié)目,在課堂上扮演播音員的角色進行時事新聞發(fā)布,鍛煉學生言語組織能力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關心家鄉(xiāng)的情懷。多樣化創(chuàng)新型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深入生活,使生活實際成為德育的體驗基地,讓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目標可持續(xù)推動。
四、結語
總之,立德樹人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具有天然親和性和眾多優(yōu)勢,不僅對學生語文專業(yè)素養(yǎng)進行訓練,還利于提高學生道德情操和人格修養(yǎng)。立德樹人不是一蹴而就便能完成的,教師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毅力,以水滴石穿的精神不斷在語文課程中進行滲透。同時,為了增強道德教育的說服力和影響力,教師需要一定策略和方法,如發(fā)揮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利用多媒體營造情境,從課文中汲取德育養(yǎng)分,用課外閱讀延伸德育,在家校聯(lián)動中提升效果,組織多樣化扎根于生活的語文實踐活動等。
參考文獻:
[1]馮碩. 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立德樹人教育工作的策略[J]. 天津教育,2021(03):36-37.
[2]談軍艷. 立足特點 以文化人——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有效實施策略[J]. 考試周刊,2021(32):43-44.
[3]賈玉明. 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語文課堂德育的對策分析[J]. 考試周刊,2021(A1):40-42.
(責任編輯:秦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