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潔
【摘 要】寫作能力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英語學習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單元整體教學是目前小學英語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文章以譯林版教材6B Unit 8Our dreams的寫作教學為例,探討如何在單元整體教學中開展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教學。
【關鍵詞】單元整體教學 英語寫作 小學高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6-69-03
在譯林版英語(三年級起點)高年級教材中,每個單元最后都設置了一個Checkout time板塊,這個板塊安排了以單元話題為主題的寫作環(huán)節(jié),以此來檢測學生對單元內容的掌握程度。雖然是針對某個話題的小型寫作,但是對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要求比較高。一個簡單的話題寫作,卻包含了一整個單元知識點的融合運用,不是僅靠一節(jié)課就能達成單元寫作這一目標的。為了達成最后一個課時寫作的教學目標,要對前幾個課時的教學目標進行逆向設計,讓每節(jié)課的子目標服務于最終的單元寫作總目標。為此,以譯林版英語教材6B Unit 8 Our dreams為例,探究如何在單元整體教學統(tǒng)整下開展小學高年級英語寫作教學。
一、統(tǒng)整單元教學,逆向設計分課時目標
單元整體教學就是將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以單元為整體進行教學設計。譯林版英語教材就是按照單元設計教學內容的——每個單元都有一個獨立的話題,然后圍繞這一話題展開一系列語篇、語法等知識點的學習。因此,教學目標的設定在課堂教學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對學生在學完單元內容后能收獲什么的一種明確、具體的表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單元整體教學這一特點,根據(jù)單元寫作總目標,對各個課時的子目標進行合理設置,讓分課時教學為最后寫作課時的教學服務。在譯林版英語教材Unit 8 Our dreams中,最后一個課時的語言技能總目標為:學生能夠從what、why、how三個方面闡述自己的夢想,完成My dream的寫作。根據(jù)這一總目標,教師對前幾個課時的語言目標進行了逆向設計:第一課時完成Story time的教學,以“I want to be...”為重點句型解決what方面的問題;第二課時完成Grammar time、Fun time、Sound time三個板塊的教學,以“I want to be.../I want to...”為重點句型,在第一課時教學了what部分的基礎上增加why部分的內容;第三課時完成Song time、Cartoon time的教學,在前兩個課時的基礎上以“I should/will...”為重點句型擴充出how層面的內容。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完成了前三個課時的教學任務,又能使前三個課時的教學內容都服務于最后一個課時的寫作教學,切實實現(xiàn)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豐富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
二、啟發(fā)學生思維,提煉寫作技巧
在Our dreams這一單元的寫作課時,教師先通過What do you want to be?這首歌導入,然后以“I want to be... and...”這一句型對歌曲中出現(xiàn)的四個夢想進行復述。接著以“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引入本課時主題“My dream”,同時進一步追問學生,如“Why do you want to be a/an...?”“To make your dream come true, what can you do?”“How can you be a/an...in the future?”。通過從why、how等方面的追問來活化學生的思維。緊接著,通過播放一段有關教師夢想的視頻,引導學生根據(jù)視頻內容從what、why、how三個方面口頭闡述教師的夢想,并在口頭闡述后寫在事先準備好的貼板上。學生一人寫一句后貼到黑板上,等到所有學生完成,黑板上就形成了一篇合全班之力完成的“范文”。在全班齊讀“范文”后,一些學生就能發(fā)現(xiàn)“范文”中的語法錯誤,教師也能順勢引出本節(jié)課要教學的第一個寫作技巧——correct sentences。改正了語法錯誤后,教師順勢指著“范文”中字跡比較潦草的那句話詢問學生“How about the handwriting? Is it good or bad?”,以此引出第二個寫作技巧——nice handwriting。指出黑板上“范文”的問題之后,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范文,讓學生跟讀一遍,緊接著提問學生“Which one is better?”,學生會說教師寫的范文更好。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追問學生“Why?”,鼓勵學生以pair work的形式進行探討,引導學生找出beginning—body—ending這一寫作結構,帶領學生提煉出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第三個寫作技巧——complete structure。找出寫作總—分—總的結構后,教師引導學生重點關注body part,啟發(fā)學生找到what—why—how的寫作展開順序以及first、second等詞的使用方式,揭示第四個寫作技巧——clear logic。
此時,成功運用了四個寫作技巧的文章從理論上來說已經(jīng)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了,那如何才能讓文章錦上添花,接近滿分作文呢?教師接著讓學生對給出的范文再一次進行細讀,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好詞好句,隨后向全班同學分享自己所畫的好詞好句,并說出好在哪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對比黑板上的“I should have farming lessons. I will read more books.”以及范文中的“I should have farming lessons, and I will read more books about plants and animals.”,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通過使用and這一連接詞,能夠把短句變成長句,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舊知,引導學生回憶除了使用and,還可以用but、also、because等連接詞實現(xiàn)短句變長句。此外,通過找出范文中的great、healthy、for people等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增加細節(jié)可以使原本平平無奇的句子變得更加精彩,以此來引出最后一個寫作技巧——vivid language。
到此,借助兩篇范文的對比,通過啟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協(xié)助學生提煉出英語寫作的五個技巧。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都是處于協(xié)助者的位置,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來說,經(jīng)過一系列思考過程提煉出來的寫作技巧印象會更加深刻,在接下來的運用環(huán)節(jié)能更好地將技巧融入寫作中。
三、化抽象為具體,突破寫作教學難點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指出,“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認知發(fā)展的具體運算階段,其思維邏輯能力比之前有所提高,形成了可逆性、去自我中心的思維,但問題解決不太具有自我中心傾向,還不能進行抽象思維”。本課時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讓學生掌握五個寫作技巧——表達正確、書寫美觀、結構完整、邏輯清晰、語言豐富,而其中的“語言豐富”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那么如何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呢?教師在設計的過程中想到了combine(合并)以及expand(擴充)兩種策略。對于學生來說,combine比較容易理解,即通過and、but、so等連接詞把兩個簡單句合成一個復雜句。而expand這一概念就超出了小學生的理解范圍,如何讓小學階段的學生掌握這一抽象概念呢?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結合范文把抽象的expand具化為增加時間、地點、任務、修飾詞等,讓學生明白如何在寫作中把一句簡單通俗的話擴展成內容豐富的話。在理論解釋完畢后,教師還設計了一個練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擴充技巧,對“I draw pictures.”這一簡單句進行擴充,要求每個學生在前面學生擴充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擴充。同時,為了讓擴充效果更加直觀,教師會在學生擴充完后夸張地用肢體語言展示出句子越來越長。最終,在學生的努力下,可以形成“I draw a lot of beautiful pictures with my friends in the park every weekend.”這樣的長句。通過這樣的趣味練習,學生明確expand的使用能讓寫作語言更加豐富,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自然得以突破。
四、多元多輪動態(tài)評價,提升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指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評價和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根據(jù)學習需要調整學習方法與策略,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在提煉出五個寫作技巧后,教師要求學生運用五個技巧,從what、why、how三個方面完成My dream的寫作。初稿完成后,教師要求學生先進行自評,自我檢測出有沒有可以完善的地方。自評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評價表進行互評,以進一步掌握五個寫作技巧。同伴互評能使學生學會評價,并樂于接受評價,真正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快樂,產生進一步交流的愿望,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教師要求學生在同伴互評的基礎上形成作文的二稿,之后由教師進行第三輪的評價,一來檢測同伴之間的評價是否合理,二來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一個導向,幫助學生寫出更高水平的習作。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反饋,再完成第三次的修改,形成本話題寫作的最終版本。同伴和教師的反饋能幫助學生不斷實現(xiàn)學習目標。在這個多元多輪的動態(tài)評價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極大的鍛煉,與此同時,也極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五、結合德育目標,滲透價值引領
本單元的話題為dreams,涉及各種不同類型的職業(yè),其實這一話題在之前的學習中就有出現(xiàn),學生對于不同職業(yè)難免會存在自己的思維定勢,認為boss、doctor、scientist之類才是好的職業(yè),而worker、farmer、cleaner等都是不怎么好的職業(yè)選擇。因此,在設計本節(jié)課的德育目標時,教師把德育目標之一定位為“讓學生了解職業(yè)無貴賤”。
為了實現(xiàn)這一德育目標,教師在設計范文的時候,特地把教師的dream定位為to be a farmer,這一來可以打破學生對這一職業(yè)的思維定勢,二來可以向學生展示這一職業(yè)的發(fā)展前景,告知學生世界是發(fā)展的,職業(yè)也是不停變化的。除此之外,教師還在學生完成多元多輪評價后設計了一個展示環(huán)節(jié),讓不同學生展示各自不同的夢想。展示完畢后,教師播放了一個視頻,視頻的前半段以第一視角展示了各種普通職業(yè)的一天,涉及外賣員、保安、消防員、工人、小商人等,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接觸到書本知識以外的各種真實存在的職業(yè)。視頻的后半段選取了部分職業(yè)人員的內心獨白,例如消防員的“時間就是生命,一秒鐘都耽誤不起”,外賣員的“風吹雨打,心里想的都是趕緊送到”,警察的“遇到困難找警察,別怕,有我在”。視頻的最后,進行情感的升華——“感謝每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你”“職業(yè)無貴賤之分”,很多學生在看完視頻后都激動地鼓起了掌,紛紛表示“這個視頻太彰顯正能量了”。
本單元不僅是這一學期的最后一個教學單元,同時也是學生整個小學生涯英語學習的最后一個單元。教材在整個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個單元以“dreams”為主題進行編排,希望達到的德育目標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職業(yè)無貴賤”,而且還承載著整個小學階段所有教師對臨近畢業(yè)學生的祝?!徽搶W生踏出校門后在未來從事什么職業(yè),都希望學生成長為對社會有用之人。為此,在視頻最后,教師還放上了各學科教師對學生的祝福,相信這樣的課堂教學會讓學生的內心有所觸動。
這樣的教學設計之所以受到學生的歡迎,是因為它成功地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借由寫作引導學生深入探討文本主題的內涵,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巨大且深遠的影響,是實現(xiàn)智育與德育雙重目標的有效方式。
六、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有效延伸課堂教學
家庭作業(yè)的布置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在本節(jié)課的最后,教師布置了以下課后作業(yè):①在多輪評價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文章,并謄寫在漂亮的信紙上,折成自己喜歡的形狀,第二天晨會課的時候放入班級的dream bottle中;②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夢想。在執(zhí)教本節(jié)課時,教師整體的設計都是圍繞dream bottle展開的,從最開始的以Miss Song's dream bottle的形式呈現(xiàn)范文,到本節(jié)課的最后學生完成寫作后布置了第二天放入班級dream bottle的作業(yè),dream bottle的形式很好地契合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并且在布置第一點課后作業(yè)的時候,教師還設計了一個與學生之間的約定,即dream bottle由教師負責保管,約定二十年后同學聚會時再打開看看大家的夢想是否都實現(xiàn)了。這樣的作業(yè)設計,將本節(jié)課的德育目標之一“快樂成長,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材”,從課堂上一句蒼白的口號延伸到了學生未來的生活之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這一主題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本次家庭作業(yè)的設計,不僅成功將本節(jié)課的情感教育從課堂延伸至課后、從學校延伸至家庭甚至延伸到社會,同時也成功將本節(jié)課教授給學生的知識、技能從課堂延伸至課后。課后作業(yè)中布置的“在多輪評價的基礎上修改自己的文章”以及“與親朋好友分享自己的夢想”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學生在課堂上已經(jīng)完成了自評、互評、師評,并在此基礎上修改了自己的習作,在課后再一次的分享過程中,說不定會出現(xiàn)第四次甚至多次互評。這樣學生在分享修改的同時不停地鞏固課堂所學,切實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立足單元整體教學開展寫作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單元教學主旨,夯實學生語言基礎,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