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 要:實施單元整體教學符合統(tǒng)編版教材的編排特點,可避免課堂教學產(chǎn)生零散孤立等教學現(xiàn)象,有助于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教學中,教師通過鏈接生活、學科融通、前后關聯(lián)及教學評一體等設計語文學習活動,能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習系統(tǒng),創(chuàng)設真實有效的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實現(xiàn)學生的深度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學習活動;學生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16-0011-03
傳統(tǒng)語文課堂以教師帶領學生一篇一篇“講讀課文”為主要的學習方式,在此背景下,學生很少積極主動地對自己的語文學習活動進行規(guī)劃、思考與探究,這種學習方式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單元整體教學以學習理論與活動理論為主,學習目標內(nèi)容明確,有具體的任務群引領,有思維的參與,有協(xié)作分工,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出完整的學習系統(tǒng)。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從單元整體出發(fā),設計出真實有效的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真正發(fā)生。
一、鏈接生活,設計驅(qū)動性任務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基于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愿望。語文要素包括了閱讀、表達、交流、鑒賞等方面的學習活動,是設置學習任務群的重要依據(jù)。教師依據(jù)人文主題設計學習情境,依據(jù)語文要素設置任務群,可以把單元整體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以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學習用批注的方法閱讀;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情;記一次游戲,把游戲過程寫清楚?!?/p>
首先,教師可以結(jié)合單元課文為學生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整體閱讀情境:“同學們,在你的童年生活中,發(fā)生過哪些有趣或者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嗎?你能把自己童年有趣或者有意義的活動游戲等講給大家聽嗎?你準備從哪些方面對大家講述?”其次,教師依據(jù)單元課文的編排分布情況對每篇課文的核心任務進行分解,形成本單元的學習任務群。
《牛和鵝》:閱讀課文中的示范性批注,初步了解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嘗試對課文進行批注。在此過程中應抓住關鍵語句,體會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動。
《一只窩囊的大老虎》:默讀課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變化的句子,閱讀批注自己的感受,并結(jié)合學生的演出等相關經(jīng)歷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仿寫。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我”的演出窩囊嗎?理由是什么。
《陀螺》:引導學生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進行批注。通過閱讀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教師結(jié)合單元雙線目標,精心研讀,結(jié)合課文特點設置學習任務群,引導學生在關注單元目標的同時,注重課時子任務在教學中的落實,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任務引領下提升單元整體教學質(zhì)量。
二、學科融通,強化實踐訓練
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在語文學習活動設計中,教師要依據(jù)不同領域?qū)W生的學習要求設置有效的學習活動。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語文學習活動不止局限于課堂,也可以在與其他學科的融通中學習。教師要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言語實踐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分工協(xié)作中學習,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
以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借用了楊絳的話“讀書好比串門——隱身的串門”,這樣的人文主題設定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并為本單元閱讀策略“有目的閱讀”的習得奠定了基礎。
結(jié)合本單元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教師設計了以分享閱讀經(jīng)驗為主題的語文學習活動:一是內(nèi)容準備任務,結(jié)合課文要求閱讀,說說自己的閱讀目的是什么。二是交流閱讀經(jīng)驗的準備任務,如事先準備玩具制作的材料,查找相關資料,制作故宮博物院游覽路線圖等。在學習任務群的驅(qū)動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是如何有目的的閱讀的,在有目的的閱讀過程中自己遇到了哪些困難,以及在與小組成員的分享交流中自己又有了哪些新的學習收獲等等,進而把語文實踐的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在學生的分享交流中,不僅完成了學習任務,而且在制作玩具、查找資料等過程中實現(xiàn)了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涵蓋了學生課內(nèi)閱讀與課外閱讀查閱資料、豐富認知等多方面的活動,提升了學生的言語實踐能力。
三、文本前后關聯(lián),發(fā)展整體思維
在單元整體視域下,教師在設計語文學習活動時,不僅需要從宏觀方面進行考慮,而且還要從微觀層面考慮每一篇課文和與這篇課文內(nèi)容相應的學習情境與學習任務。這樣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
以三年級下冊《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教學為例,有教師設計驅(qū)動性問題為:這幅畫上畫有什么內(nèi)容?畫上的街市有什么特點?畫中最有意思的是哪里?這樣過多的提問不僅使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而且使課堂教學結(jié)構過于零散瑣碎。
基于此,教學《一幅名揚中外的畫》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實踐性學習任務:默讀課文,說說《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為什么會名揚中外?假如你是展覽館的一員,你會怎樣向前來參觀的人介紹《清明上河圖》?本單元的課文都與傳統(tǒng)文化有關,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這樣設計語文學習活動,不僅關注了單篇課文中各個段落與整體的聯(lián)系,還關注了單元整體,在注重對單篇課文與單元課文之間共性特點進行概括與梳理的同時,促進了學生思維和言語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提升了單元整體教學質(zhì)量。
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在單篇課文的閱讀學習中,教師打破傳統(tǒng)以單篇學習為主及瑣碎問答的現(xiàn)象,注重課文教學的整體設計以及與本單元閱讀學習內(nèi)容的關聯(lián),整體施教,整體設計,促進了學生思維與實踐能力的同步提升。
四、教學評一體,展示學習成果
在單元整體視域下,教師在設計語文學習活動時,不僅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與落實。教師借助學生的學習成果展示可以看到教學目標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落實情況。當學生完成學習目標與任務時,成就感與價值感會油然而生,從而會以更加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
以統(tǒng)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本單元是神話故事單元系列,為了使本單元雙線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得到落實,教師以開啟神話故事探索之旅為評價目標,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同時,依據(jù)學生閱讀情況設置“小書蟲星級評價表”。
教師從梳理文脈、感受神話的神奇、感受人物形象、復述故事、編寫故事等方面設置評價內(nèi)容,可以使教學評價體系更加完善。有了明確的評價目標體系作為基礎,學生們對教師評價的內(nèi)容一目了然,在閱讀與復述,編寫神話故事方面也更具針對性。此外,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與展示,要集教、學、評為一體,以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教師既要注重單元學習內(nèi)容的設計與實施,又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的過程性評價,并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始終朝著學習方向和目標努力,讓學習真實發(fā)生。在有目的、有對象的學習成果活動展示中,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加充足的動力,把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單元整體教學視域下,教師要基于學生生活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在設計學習任務時,要注重與其他學科融合,且要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并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評價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變被動為主動,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潤生.基于單元整體 落實以讀促寫——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J].教師,2022,(22).
[2]邵巧治.評價具象化: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高效實施的關鍵[J].語文建設,2022,(16).
[3]張麗敏.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探索[J].名師在線,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