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仿寫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創(chuàng)造性仿寫區(qū)別于模仿性仿寫,更能展現(xiàn)學生的思維過程,促進謀篇布局、語言表達、主旨升華等技能的習得。本文探討創(chuàng)造性仿寫的實施思路,在實踐中總結出創(chuàng)造性仿寫策略:提供經(jīng)典范文和作文思路的知識、注重課文學習中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不斷強化寫作心理圖式,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 創(chuàng)造性仿寫;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寫作思維
仿寫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策略,就寫作的規(guī)律和寫作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而言,仿寫訓練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學習謀篇布局的方法,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寫作能力??梢哉f,仿寫一直以來都是初中階段重要的作文教學策略。但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仿寫卻長期停留在低水平、低效率的狀態(tài)。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師往往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使得學生的仿寫只學到皮毛。仿寫的心理基礎雖然是模仿,但“照貓畫虎”式的機械模仿難以帶來理想的效果。有效的仿寫應建立在對范文充分分析、仔細品味、認真研習基礎上的一種臨摹,是在研習范文基礎上的一種創(chuàng)造。所以,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只有堅持創(chuàng)造性仿寫,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一、創(chuàng)造性仿寫的實施思路
在創(chuàng)造性仿寫中,學生的主要模仿對象是范文。一方面,范文可以提供形象化的范例,能將文章的結構、語言的運用、謀篇布局的方法,直觀地呈現(xiàn)給學生。如此,學生可以從范文中觀察文章的結構特征,再加以分析、歸納,由此掌握一般規(guī)律,并應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另一方面,在創(chuàng)造性仿寫中,范文的作用在于幫助學生擴充知識、開拓思路、豐富想象。學生在接受范文啟發(fā)的同時,又不應被范文所局限。
在具體的操作中,創(chuàng)造性仿寫有三個實施步驟:首先,仿其文。模仿范文的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詞語的積累、句式的學習、警句的運用等,甚至還可以模仿部分語言優(yōu)美、結構精致的段落。其次,仿其格。學習范文謀篇布局的章法、文章的結構、段落的布局、寫作的思路、情感的表達等。最后,仿其法。學習范文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和獨特的觀察視角等方面。這三個實施步驟是從低到高、循序漸進的,而對于寫作思維的訓練應當貫穿始終。
二、創(chuàng)造性仿寫的實施策略
1.提供經(jīng)典范文和作文思路的知識
在教學中,要想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性仿寫,教師就應引導學生學習寫作思維方面的知識,同時注重學生寫作思維的訓練。教師可以提供典型的范文,在學習和分析范文的文章結構、謀篇布局、情感表達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范文的寫作思路。進而,在寫作過程中,也能逐漸模仿、應用從范文中習得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教師還可指導學生在閱讀中不斷積累語言材料。如此,學生就能在練習中自覺遵循相關的寫作要求,熟練運用積累的語言材料,反復思考和修改自己的習作,進而提升寫作水平。更進一步,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形成序列化的教學內(nèi)容,將體系化的知識融入每一節(jié)作文課中,一課一得,引導學生建構系統(tǒng)性的作文知識,從而建立仿寫的認知基礎。
2.注重課文學習中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
仿寫的目的在于通過閱讀、理解、分析、思考,把握范文的文章結構和思維特點,從而建立起優(yōu)秀范文的印象。在仿寫過程中,學生不斷地在內(nèi)心以回憶的方式呈現(xiàn)范文的印象,進而達成仿寫。通過“閱讀→模仿→寫作”這一過程,建立起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
有學者指出,閱讀教學要注重模仿性閱讀,關鍵是通過課文的范例讓學生明白其思路、特點,使之成為仿寫最好的樣本?!皹颖尽本褪且活愇恼碌姆独?,學生只要能熟悉樣本,也就可以理解同類作品。將這一道理延伸至寫作教學,教師可從學生寫作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一類文章相對應的知識點,深入研究和剖析樣本文章的寫作思路和文章結構,重點研讀和欣賞這一類文章,抓住共同點,對不同點進行比對、分析、總結,從而掌握閱讀和寫作同一類文章的思維方法。
例如,七年級上冊《春》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習這一篇文章的寫作手法,還要通過這篇散文的學習,補充閱讀這一類寫景抒情散文,以期習得同類散文中不同的寫作手法??蓪⒗仙岬摹稘系亩臁纷鲄⒄?,比較兩篇散文思路及寫作手法的異同。這兩篇散文主體部分都采用構成思維,用幾幅美景的描繪或突出江南春天的美麗絢爛、生機勃勃、充滿希望,或突出濟南的冬天“溫晴”這一特點,結尾強調(diào)對江南春天或?qū)隙暗南矏?。構成思維是寫景散文常見的思維結構,通過揣摩作者的思路和情感,系統(tǒng)性學習寫景散文的結構和寫法,學生在仿寫訓練中就可做到有章可循。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精選的美文,也是最好的范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讀者和作者的不同角度出發(fā),通過閱讀、分析、比較和思考,把握文章的思路,總結文中精彩的表達技巧,并將其整理歸納,形成清晰的模式供仿寫用。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經(jīng)典散文《背影》時,將父親的“背影”作為情感表達的線索,貫穿全文的敘事。作者三次寫父親的背影,在平凡小事中表現(xiàn)出父親對兒子的愛。仔細比較三次描寫背影會發(fā)現(xiàn):文中先總寫一筆背影,再在敘事中仔細描繪背影,最后在結尾中重現(xiàn)背影,按照“略寫→詳寫→略寫”來安排材料,使得情感逐步升華。教師引導學生遷移發(fā)散,由此總結出親情類作文的一種結構模式:提煉人物特點,設置線索,三次描寫,夾敘夾議,遞進式表達情感。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顯得尤為重要。通過概括、總結范文的思路和寫作技巧,強調(diào)閱讀中的理性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水平。在閱讀訓練中獲得范文優(yōu)秀的表達技巧,借助別人的文章鍛煉自己的眼力,是創(chuàng)造性仿寫的重要一環(huán)。
3.不斷強化寫作心理圖式
目前,寫作教學的弊端在于僅停留在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有內(nèi)容可寫的淺層維度,而在仿寫策略的運用上,缺乏具體方法的指導,無法實現(xiàn)從閱讀到寫作的遷移。對此,教師可以先運用陳述性知識介紹寫作技巧重點,然后出示范文中的片段范例,展示文中典型的寫作技巧,指導學生構思。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再教給學生相應的修改方法技巧。在“構思→寫作→修改”這三個步驟的指導中,融入策略性知識,隨時提醒學生注意在寫作流程中需要緊密圍繞寫作中心,如果出現(xiàn)偏離要及時修改,以形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在開展創(chuàng)造性仿寫的過程中,通過對學生寫作過程的全方位、多角度具體指導,不斷強化在閱讀過程中建立起的寫作心理圖式,從而讓學生真正學會寫作。從注重文章句、段、篇的外形到注重文章內(nèi)在的思維結構和特點,創(chuàng)造性仿寫重視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揣摩、比較等訓練,使學生建立起完善的作文知識結構,為學生從仿寫進階到獨立創(chuàng)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鴻苓.語文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2]朱行能.寫作思維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單云德.語文讀寫新視角[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2.
[4]馬正平.高等寫作學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包厚望? ?江蘇省南通市啟秀市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