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生命是人類一切活動的基礎,教育的本質屬于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關乎人的生存與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學校和家庭的生命教育要讓每一個人珍惜自己的生命,明白生命的意義,讓每一個人成為“我自己”,并實現(xiàn)自我的生命價值。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教授認為,從個人角度來看教育的本質是提高生命的質量和價值。學校和家庭教育要從自然生命的長度、社會生命的寬度和精神生命的高度三個方面入手,通過互動交流、環(huán)境建設、活動組織等提升學生對生命的認知,激發(fā)和喚醒學生的生命活力。
【模擬情景】初二學生小張英語默寫又不及格,班主任孫老師將小張的默寫情況拍照發(fā)給了小張媽媽,希望家長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當天深夜,孫老師接到小張媽媽的求助電話。原來小張晚自習回家后,媽媽想和她談談最近學習成績下降的事情,可小張一言不發(fā),自顧自地洗漱。媽媽非常生氣,訓斥了小張幾句,沒想到她當即情緒失控,沖到窗戶邊就要往下跳,幸虧爸爸及時拉住,才避免了悲劇的發(fā)生。
【情景分析】
【關鍵詞】協(xié)同育人;生命教育;心理韌性
【中圖分類號】G62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8-0047-02
【作者簡介】嚴悅,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南京,210003)教師,一級教師,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第三批次培養(yǎng)對象,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曾獲江蘇省、長三角地區(qū)中小學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 年)》從國家層面強化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2016年,《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將“珍愛生命”列入其中。生命權、身體權和健康權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和前提,對學生進行生命安全教育,既是解決其成長發(fā)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的現(xiàn)實需要,也是促進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生命教育體系建立和發(fā)展的要求。
一、原因分析
盡管生命安全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重大,但在實際生活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生命安全教育的實施效果不佳。從模擬情景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重學習輕教育。案例中教師和家長溝通的內(nèi)容是“英語默寫不及格”,傳遞給家長的信號是“關心一下孩子的學習”,家長和孩子交流的話題是“成績下降的原因”,家校溝通、親子溝通的話題只有“學習”“成績”。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教育的主旨不應該是喚醒人的生命意識,激發(fā)人的生命熱情,培養(yǎng)真正意義上的“人”嗎?
二是重控制輕引導。一些家長高舉著“為你好”的大旗,沉迷“內(nèi)卷”,盲目攀比,而少部分教師也忽略了教育主體內(nèi)心真實的需求。因為被置于不平等的位置,幼年時的兒童一味服從,主體意識萌發(fā)時期的少年內(nèi)心矛盾,而到了青春期又撞上角色混亂的難題,缺失了探索生命意義的時空。
三是學生心理韌性不夠。學業(yè)上的挫敗、期望與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會讓學生焦慮、沮喪、無助,他們感受不到自我的價值。而一些在被動安排中成長起來的孩子,意志薄弱,聽不得批評責備,受不了誤解分歧,易鉆“牛角尖”。
二、應對策略
一是營造安全溫暖的家庭教育氛圍。家是孩子溫馨的港灣,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焦躁、煩悶的心情,有效減少孩子沖動的行為。班主任要利用多種形式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和成才觀,引導家長以身作則,關注孩子親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和逆商的培養(yǎng),建立良性的親子關系,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孩子的真實需求。
二是提升班主任的育人自覺。班主任作為學生成長的重要他人和主要精神關懷者,要努力讓每一個學生享受班級公共生活。在班集體活動中,班主任要敏銳捕捉學生的情感變化,注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個體的生命價值在集體活動中獲得提升和超越。班主任要和任課教師形成教育共同體,看到學生的差異性和不平衡性,重視全員育人、全學科育人。師生關系中要體現(xiàn)生命關懷,不要緊盯眼前的“結果”,而是應該用科學的方法疏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生命熱情。模擬情景中的孫老師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困難后,如果能先仔細觀察,主動與學生交流,引導小張說說自己的苦惱,進而為她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科上的幫助和心理上的支持,給予她克服困難的力量,也許就不會出現(xiàn)類似的困境了。
三是建設開放多元的育人課程。無論是班本德育課程還是校本課程,無論是顯性課程還是隱性課程,都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突出開放多元性。例如小學階段生命教育課程的實施,教師可以通過“我是怎么來的”認知課程,告訴學生生命的奇跡;“人是怎么沒的?”理解課程,從繪本《老鼠爺爺?shù)母鎰e信》到生活中的植物衰敗、寵物死亡、親人離世,幫助學生深化對死亡的認知,樹立尊重、敬畏、善待、熱愛生命的意識。當然,教師還可以從自然災害、意外傷害、安全成長等維度,用“講解+體驗+實操+演練”等形式,讓學生懂得“生命至上、安全為天”的真諦。
教育最美好的狀態(tài)是回到生命立場,班級空間尊重民主,家庭生活通達和諧,家校社三位一體,目標一致,共建積極向上的教育空間,以生命治學,為生命立教??傊?,在生命教育中,家校應協(xié)同共進,滿足個體獨立而完整的生命發(fā)展需要,幫助個體探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責任編輯:周小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