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瑋
[摘要]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文本分析法、比較研究法等方法對三個不同版本的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師用書中跳躍類內容進行比較研究,梳理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安排、教學策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內容,分析不同版本的差異,旨在探討當下教師用書存在的優(yōu)點與不足,為新課改下小學體育跳躍類內容教學的優(yōu)化提供建議。
[關鍵詞] 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師用書;跳躍類;教材解讀
教材是國家課程和課程標準的重要載體,是教學中最核心的組成部分。科學的教材分析是保障課程有效落實的重要前提。教師用書是教師備課時的主要參考資料,能從實踐層面為教師提供最直接的指導。目前常用的教師用書是依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編寫,經教育部審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以下簡稱“人教版用書”“華師大用書”“科學版用書”)。
一、教學目標的比較
教師在備課時通常會依據課程或項目教學目標,進行合理拆分、細化和提煉,形成具體、清晰、可操作和可觀測的學年、學期、單元和課時教學目標,而后再規(guī)劃具體的教學安排和教學活動。通過比較跳躍類內容的教學目標,這三本教師用書雖符合課程目標設置的總體要求,卻存在寬泛、籠統(tǒng)的共性問題。具體而言,人教版用書有跳躍項目教學目標,指向性稍強;華師大用書將跳躍項目歸于“基本身體活動方法和游戲”范疇中,因此目標范圍有些寬泛,需要教師自行設計項目教學目標;科學版用書僅有課時目標,缺少統(tǒng)領性的上位目標,教師無法從中把握跳躍類內容整體和部分的關聯(lián)。
二、教材內容的比較
三個不同版本的教師用書中跳躍內容的對比如下頁表格所示。其中,華師大用書以發(fā)展跳躍能力為重點,以游戲形式為載體,練習規(guī)則與方法闡述清晰,有較強的借鑒性。人教版用書和科學版用書設置大量專項運動技能為主的教學內容,指向“多種方式的跳躍→立定跳遠→蹲踞式跳遠→跨越式跳高”的跳躍學習模式,直接導致教師對跳躍的認知停留在田徑項目中的“跳”,教學時過分關注專項化動作的細節(jié)。
新課標提出,教材編寫應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教材內容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認知特點,重視不同水平內容在廣度、難度和深度方面的合理銜接。依據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及認知水平,通過對跳躍教學的深入思考和不斷挖掘,教師可在實際教學中選擇、搭配、設置單一或多種行為構成要素,設計出更加豐富合理的小學跳躍教學內容。
三、教學策略的比較
對比三本教師用書中“立定跳遠”教學策略可見,人教版和科學版用書自水平一階段起,建議利用“三拍法”建立動作表象并形成動作定型,通過創(chuàng)設“小青蛙跳荷葉”等教學情境,開展“越過一定障礙”游戲比賽,幫助學生加深動作記憶;在水平二階段,兩版用書延續(xù)口訣法、游戲法等教學策略,但人教版用書對“踝、膝關節(jié)充分伸展”和“起跳后兩腿前伸”等技術細節(jié)作出特別要求,這是大部分學生無論從主觀還是能力上都無法掌握,甚至不必掌握的動作技術。這一方面,華師大用書在水平一“雙腳跳”和水平二“發(fā)展單、雙腳跳躍能力的游戲”板塊中,創(chuàng)建了以基本活動能力和專項運動技能同步發(fā)展的模式。在基本活動能力發(fā)展中,通過將跳躍教學進行游戲化處理,設置如“模仿動物跳”“夾球跳”“雙人蹲轉跳”“你進我退”等教學內容,切實將趣味游戲融入多種方式的跳躍中。在專項運動技能學習中,重點關注學生能力的發(fā)展,以及學生在練習時的身體感受,鼓勵教師通過多種相關游戲幫助學生體會動作感覺。與此同時,該書在練習方法、游戲規(guī)則、動作要求、組織形式、場地器材設置等方面均有詳細說明,便于參考借鑒,為教師打開廣闊的教學思路。
綜上,華師大用書教學策略的參考價值明顯,教師可以在借鑒其內容的基礎上,利用跳躍動作行為構成要素對教學內容加以改造、拓展或創(chuàng)新,從而幫助學生發(fā)展跳躍能力,保持學習興趣,塑造意志品質,培養(yǎng)協(xié)作能力。
四、教學評價的比較與分析
體育與健康課程重視學習評價的激勵和反饋功能,注重構建評價內容多維、評價方法多樣、評價主體多元的評價體系。人教版用書的教學評價涵蓋運動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在運動性評價中考查專項動作技術,并配套有技能考核評分標準;綜合性評價則檢驗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態(tài)度層面的表現,同時要求教師以發(fā)展的眼光給予客觀、綜合的評價。華師大用書采用過程性與終結性結合的評價方法,考查學生在運動技能、學習態(tài)度、情意表現、合作精神、進步幅度等方面的表現??茖W版用書暫無教學評價專欄,僅在相關內容的考核課時呈現量性評價(動作技能評分標準)。
綜上,運動性評價在人教版和科學版用書占據主要地位,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其他表現關注相對不足。華師大用書采用多維評價內容、多樣評價方法及多元的評價主體,并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表現,真正把全面發(fā)展視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也更為符合新課標理念。因此,廣大體育教師要在新課標的引領下,深挖教材,用好教材,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貢獻力量。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第十二期個人課題“基于動作發(fā)展理論的小學跳躍類教材內容的構建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市規(guī)劃個十二字第Et4273號)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朱宇迪.小學兩版體育教師用書中運動技能教學的比較研究——以水平三為例[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21.
[2]張云超.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育人內容體系構建與教材分析[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22.
[3]李廣,洪星,李青.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用書比較研究——以中國部編版與日本光村版第一階段為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