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施小組合作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文章先探討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然后分析了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教學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主要有分組不合理、偏離學習目標、秩序混亂和評價單一。在此基礎上,從課前做好分組準備工作、制訂規(guī)則以加強課堂監(jiān)管、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幾個方面,闡述了基于小組合作教學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具體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組合作;高效課堂;合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6-0082-03
語文是一門重視體驗和應用的學科,無論是字詞理解,還是文章情感領悟,都需要學生融入思考,親身參與,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了語文學習的本質,加之學生抽象思維尚未建立,很多教師更傾向使用記憶教學法,這種方法雖然立竿見影,但是比較刻板,忽視了語文學科的人文價值以及學生思維、探究、合作等能力的培養(yǎng),不符合新時代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小組合作教學法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更多地作為紀律維護者、學習指導者。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學習更深入,思維更開闊,可以交流不同的觀點,同時還能以強帶弱、互幫互助,這對提升班級向心力,提升學生學習水平有重要作用。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
學習語文的方式有很多,如背誦記憶、互相探討、參與生活實踐、加強閱讀等。學習方式、學生學習能力等因素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沉浸到語文學習內容中,感受語文課文中表達的情感、文字運用的技巧,感受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成為學習的規(guī)劃者,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者。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優(yōu)勢是能夠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課堂地位,幫助學生建立語文學習情感,讓學生愿意學、樂于學,這對培養(yǎng)小學低學段學生良好的學習觀、為其之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知識學習是一個認知不斷提升的過程,提升認知的有效途徑是參與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身臨其境,有助于學生理解抽象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小組合作教學法的引入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機會,學生可以小組的方式探討、分析疑難問題,發(fā)揮各個組員的聰明才智解決問題。這種深入剖析的學習方式對提高學生的認知有重要作用。此外,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打破了學生的固化思維,能讓學生更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敢于挑戰(zhàn)權威、勇敢質疑的學習品格,還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合作、互助、探討等良好習慣,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有積極作用[1]。
二、語文課堂中小組合作教學面臨的現(xiàn)實問題
(一)分組不合理
小組合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發(fā)揮各個小組成員的優(yōu)勢,通過探討、研究等方式,共同解決問題。部分教師為了方便教學,不破壞原本的座位順序,將前后桌,或者座位距離近的學生分為一組,這樣的分組模式雖然方便教師管理,但是分組不均勻,不利于發(fā)揮小組成員的個人優(yōu)勢,甚至導致一些小組難以在學習中獲得學習成就。此外,部分教師分組缺乏客觀事實依據(jù),僅憑直觀認識對學生進行分組,分組中雖然做到了成員性別均衡,但是未根據(jù)成員性格、學習能力等進行分組,而小組中如果缺乏活躍者、組織者帶動,則很難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參與性較低,偏離學習目標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互相了解。但是,在這種學習方式中,學生容易偏離學習目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生脫離學習內容。低學段學生控制能力差,在小組學習中容易脫離學習內容,討論與課堂無關的話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淪為形式。第二,小組成員之間缺乏帶動性。部分學優(yōu)生只關注自己的學習,不會帶動其他學生共同交流,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基本上都由學優(yōu)生完成,其他學生未能參與。第三,教師不注重學習引導。低學段學生注意力難以集中,而且自制力較差,經(jīng)常會做一些小動作,教師若未能及時指導、引導學生,會導致小組中的學生偏離學習內容,無法保證學習效率。
(三)課堂管理、監(jiān)督不到位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小組成員之間探討問題,或者參與教師布置的實踐活動。然而,在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難以保持良好的秩序,會出現(xiàn)場面失控的現(xiàn)象,如有的學生亂走動,有的學生聲音太大,甚至還會出現(xiàn)學生之間打鬧的情況,整個課堂非?;靵y,這樣的課堂秩序很難保證教學的高效性。而教師作為課堂的管理者,對課堂的管理、監(jiān)督不到位,無法保證課堂秩序[2]。
(四)評價方法不全面
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學習內容更深入,學習方式更靈活,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更全面。但是,當前評價還存在以下問題: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評價為主,并未融入學生自我評價、小組成員互評;評價目標單一,以學習結果為主,并未融入學生的態(tài)度、情感價值、思維能力、互幫互助精神等方面;評價比較籠統(tǒng),如只用“真棒”“表現(xiàn)真好”等簡單的語言進行評價,并未對學生的具體行為進行評價,也沒有和學生之前的學習表現(xiàn)情況進行對比,導致評價缺乏啟發(fā)性、引導性。
三、基于小組合作能力培養(yǎng)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教學策略
(一)全面了解學生,課前做好分組準備
小組合作教學的本質是促進學生間的合作、探討、思考。要想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優(yōu)勢,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好分組,使每組成員數(shù)量、學習能力、性別比例保持基本一致,從而保證小組合作教學質量,具體可參考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建立學生檔案,檔案內容包括成績、日常表現(xiàn)、性格、愛好等。教師對這些內容進行匯總、分析后進行分組,使每組學生的學習情況一致,沒有明顯的差別,以增加小組凝聚力,營造競爭氛圍,讓每個小組成員都有爭當?shù)谝坏男膽B(tài)。
第二,做好組內成員安排。為了保證各個小組成員都能積極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做好小組成員角色分配工作。小學班級總人數(shù)基本在55人左右,每組成員人數(shù)一般為6個。教師可將這6個學習成員細分為6個具體角色,其中1、2號為學優(yōu)生;3、4號學習水平中等者;5、6號為學困生。教師可將1、2號成員設為組長,引領組員學習,幫助組員處理學習問題,尤其要幫助5、6號學生。
(二)優(yōu)化合作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參與意愿
課堂授課時間有限,教師需要提前規(guī)劃好小組合作學習活動,設置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參與意愿,為提升學生參與性做好準備,具體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第一,加強小組凝聚力培養(yǎng)。為了讓學生盡快融入小組合作學習情境中,教師可為學生布置第一個任務,即給自己的小組起名字。這個任務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小組的成員,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凝聚力和合作能力。各小組會起一些有朝氣、有力量的名字,如“火焰小組”“勇爭第一小組”“火箭小組”等,這些小組名稱是小組成員智慧的結晶,有助于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3]。第二,創(chuàng)新合作形式。小組合作教學具有靈活性。教師應避免一味使用討論的教學方式,還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開展手工合作活動等。第三,教師應做好小組學習引導。雖然教師的分組是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在具體實施中也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一些小組活躍性較差,小組成員缺乏得力的組織者等,對此,教師應及時調整,使所有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
(三)創(chuàng)建合作規(guī)則,加強課堂管理監(jiān)督
小學生自律性較差,無法控制自身行為。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通過規(guī)則約束、監(jiān)督管理等方式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秩序,避免出現(xiàn)場面混亂的現(xiàn)象。
第一,教師可以設定規(guī)則,如分數(shù)規(guī)則、懲罰制度、動作和聲音引導方法等。分數(shù)規(guī)則,即在一定的學習時間內,通過計分的形式約束學生的學習行為,其中積分的內容不僅要包括學習內容,還應包括紀律、學習態(tài)度等,通過評分督促學生規(guī)范自身行為。懲罰制度,即對犯錯的小組制訂相應的懲罰措施。動作和聲音引導方法,即教師和學生商量好,當教師出現(xiàn)某個手勢動作或者發(fā)出某種聲音時,應保持安靜[4]。
第二,教師應加強監(jiān)督和巡查。教師雖然制訂了規(guī)則,但是個別學生仍然會存在一些紀律問題,對此,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監(jiān)督作用,積極查看各組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情況等,對存在走神、不能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學生加以引導。
例如,在《狐貍分奶酪》小組分角色閱讀學習中,學生會因為角色分配產生分歧。對此,教師可在角色扮演前,將角色分配任務交給小組長,并向學生強調課堂秩序。在小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要加強監(jiān)督,督促學生用心完成角色演繹。
(四)科學選擇合作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淺顯易懂的學習內容沒有探討、思考價值,不適合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科學選擇能使學生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意義和價值的內容,如:
第一,抽象性較強,學生難以理解的內容。例如,古詩是小學語文的重要內容,古人的表達方式和現(xiàn)代人的表達方式有明顯差異,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討論、探究,理解字詞,感受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
第二,有分歧的學習內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引入有分歧的學習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能夠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由點到面,從而讓學生的思維更靈活。
第三,實操性內容。學生完成實操性內容,需要借助團隊的力量,比如繪畫、手工等。
例如,在《登鸛雀樓》的教學中,學生對最后兩句詩的理解不夠深入。對此,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理解詩句的深層意義。又如,針對《青蛙賣泥塘》一課,有學生認為青蛙意志力不堅定,有學生說青蛙沒有主見,還有學生認為青蛙聰明,能夠主動解決問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悟文章主旨,教師可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對青蛙的行為進行討論,探究文章主題,最后總結出最能說明本文內容的精神品質[5]。
(五)健全教學評價,培養(yǎng)學生合作能力
教師應針對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完善教學評價。第一,應完善評價內容,包括學生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思維活躍度、合作能力等方面,評價應客觀、具體,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學習優(yōu)勢和不足。第二,完善評價主體。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會和小組成員建立密切聯(lián)系,因此,教師應融入小組成員互評和學生自我評價等評價方式。第三,評價要有引導性,能夠激勵學生努力學習。尤其對于學困生,當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轉變后,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保持其在未來的學習中的信心。
例如,在教學完《大象的耳朵》一文后,教師布置了制作手抄報的作業(yè)。手抄報制作需要集結所有成員的智慧完成,教師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繪制出內容豐富、色彩鮮艷、圖畫清晰的手抄報。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中,可以讓小組成員說一說,誰在手抄報制作中表現(xiàn)最突出,比如文字是誰寫的,圖畫是誰創(chuàng)作的等,然后教師對此進行評價。此外,教師要關注小組合作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學習進步快的學生、組織能力強的學生,給這些學生發(fā)放獎勵,引導其他學生向他們看齊,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目的。
四、結束語
新時代語文教學應注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能力的提升,小組合作教學法的運用有利于學生深入學習,使學生加深對語文學習內容的理解。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應科學分組,制訂課堂管理制度,課前規(guī)劃好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形成高效的課堂學習體系,為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提升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王建草.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路徑探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2(7):92-94.
龔凌千.小學高年級語文小組合作學習實踐的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22.
薛妹.探究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信息化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1,23(16):193-194.
劉偉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應用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21.
賈永明.小學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xiàn)狀、問題及策略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0.
作者簡介:詹芳芳(1982.8-),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qū)第六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