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yǎng)”這一理念,強調了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這預示著學生學習方式的重大變革。在中低學段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順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根據單篇課文的特點,聚焦微項目化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在微項目化學習中,教師要找準學生的學習起點,設計達成型任務鏈、關聯型任務鏈、進階型任務鏈等,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大膽實踐,使學生獲得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微項目化學習;任務驅動;真實情境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4)22-0034-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強調“立足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并指出“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昂诵乃仞B(yǎng)”這一理念的提出,預示著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個單向的、線性的過程,而是不僅要理解“是什么”,而且要探究“為什么”和“怎么做”的過程。核心素養(yǎng)具有鮮明的綜合性和整合性的特點。在中低學段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探索的方式學語文,語文課堂也應順應中低學段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
在學生、教師、教材、環(huán)境“四位一體”的語文世界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是學習客體,環(huán)境是學習支撐,教師是連接學生、教材、環(huán)境的橋梁。基于以上關系,中低學段的語文學習應以教材為生長性資源,以環(huán)境為浸潤式學習場域。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多樣化的真實情境中進行語文項目化學習實踐,逐漸形成像專家一樣的思維。學生要沉入學習場域,像專家一樣思考,自發(fā)構想、自主加工、自己調整,獲得語文學習的沉浸式體驗。在中低學段教學中,教師可聚焦學科學習任務,進行單篇微項目化學習,這是順應兒童學習觀、實現兒童生長的一條合適的路徑。
語文新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群是由若干個互相聯系的學習任務組成的,通過整合零散的客觀知識,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展開語文實踐活動。語文新課標設置了“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實用性閱讀與交流”“文學閱讀與創(chuàng)意表達”“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整本書閱讀”“跨學科學習”六大學習任務群,它們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既具有整體性,也體現學段性。為了順應中低學段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我們通過梳理與整合,將大學習任務群轉化為小任務鏈,融于單篇課文的微項目化學習中。這樣,符合學生的整體認知、思維邏輯與游戲精神,成為學生學習的引擎,引導學生用語文的方式解決語文問題。
一、找準微項目化學習起始點
微項目化學習應基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可能會產生的阻礙、誤區(qū)來提煉出核心概念,并生成驅動性問題,觸發(fā)學生的探索與思考。找準學生學習的起點,弄清楚學生應該從哪兒出發(fā),將會大幅度提高課堂項目化學習的效率。在微項目化學習開始之前,教師應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梳理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與能力
學生的學習經驗是螺旋式上升的,即使是中低學段的學生,也有語言文字學習的基礎和經驗。教師根據文本內容,梳理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經掌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能進一步明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能更好地展開微項目化學習。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一課,在微項目化學習前,教師設計一份預學單(見表1),引導學生關注單元頁、閱讀課文,運用已有經驗解決簡單問題,并進行自我評價。隨后,教師設計與之相關的習題,檢查學生對本課生詞掌握和對主要內容理解的情況,進一步落實概括文章內容的基本方法,為微項目化學習做好鋪墊。
(二)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嘗試解讀文本
在學生進行微項目化學習前,教師要設置一些與學習項目有緊密關聯且能讓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容,放手讓學生帶著審視的眼光來學習。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一課,微項目化學習的第一個任務是“循聲找詞”。因此,在預習單(見圖1)的設計上,教師引導學生先探究本課的生字,再進行微項目化學習。
預習要求學生關注雙橫線中與田字格里的字,發(fā)現規(guī)律。聲音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表示聲音的字一般帶有口字旁。因此,發(fā)現帶有口字旁的字,就能引出課文的關鍵詞——“聲音”,這樣教學水到渠成。此項任務不僅為學生找準學習起點,更為擬聲詞的學習埋下伏筆,自然地開啟課文的探究。
(三)創(chuàng)設真實的課堂學習情境
中低學段語文教學的任務性驅動往往需要真實的情境。真實情境,并不是把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環(huán)境引進課堂,而是聯結學生的真實生活,把學生真實的生活經驗巧妙地融進課堂,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意識和主動學習的能動性。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一課,教師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一只店都開不下去的可愛小蜘蛛,來到我們中間,向我們訴苦。你會怎么幫助蜘蛛解決他的問題呢?”這個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沉浸式地學習童話故事。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入理解,感受童話故事帶來的趣味,在心里種下了童話美好的種子。
二、巧構微項目化學習任務鏈
微項目化學習是實現學生自主探究的途徑,任務鏈是引發(fā)學生深度思考的催化劑,真實情境下的任務是學生沉浸式學習的生態(tài)場。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始終遵循著由語言文字的積累和梳理走向文本的表達秘妙,再到言語的創(chuàng)意表達與交流的路徑,這樣拾級而上,順應了兒童的學習觀,符合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在任務鏈的建構上,教師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建構達成型任務鏈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設置“美妙的森林音樂會”情境任務場,要求學生來設計這場音樂會,成為森林音樂會的策劃師,完成“循聲找詞”“眾里尋他”“嘉賓檔案”“鎖定金曲”等任務。這樣,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深度思考,感受大自然各種聲音的美妙,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習任務一:“循聲找詞”,要求學生根據生字中的擬聲詞,尋找相對應的事物。學習任務二:“眾里尋他”,引導學生結合課后練習第二題的思維導圖,理清文章內容和結構,找出課文中分別寫了誰的聲音。學習任務三:“嘉賓檔案”(見表2),要求學生為課文中提到的事物尋找相關的詞語、句子、段落,特別是有聲音的描寫。學習任務四:“鎖定金曲”,品讀描寫微風、狂風和水的代表作品,選擇描繪它們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想象微風、狂風和水的場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它們的韻味。這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水平,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與鑒賞能力的目的。
又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肥皂泡》一課時,教師創(chuàng)設“跟著課本玩游戲”的任務情境,設計達成型任務鏈。在這個大情境之下,教師設計五個子任務——游戲名稱、游戲出處、游戲準備、游戲攻略、游戲創(chuàng)意,引領學生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玩有規(guī)——游戲全搜索”“趣有方——攻略大探秘”“寫有法——創(chuàng)意新升級”等具體的情景任務,引導學生品詞析句,深度思考,在文本、情境、實踐中深入體驗,理解語言文字表達的情感,感受游戲帶來的快樂。最后,引導學生展開創(chuàng)造性表達,以檢驗學生微項目化學習的效果。
(二)建構關聯型任務鏈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蜘蛛開店》一課時,教師用“幫助蜘蛛解決他的問題”這一情境任務來引導學生進行沉浸式學習。為此,教師設計以下幾個任務,形成關聯型任務鏈。任務一:明察秋毫,問題“放大鏡”。要求學生以學習任務單為支架,梳理故事情節(jié)。學生根據任務一的要求,完成“解憂記錄卡”(見表3),在反復朗讀、琢磨文本的同時,欣賞語言文字的美,梳理、提取相關信息,明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條件。學生走進蜘蛛的內心,體會文本的語言特色,理清寫作的順序,對童話產生了一定的理解。任務二:繪聲繪色,挑戰(zhàn)“金話筒”。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尤其是要讀出蜘蛛的內心情感,這樣為講述故事做好鋪墊。任務三:排憂解難,玩轉“金點子”。學生根據童話故事中人物的處境、做事方法以及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為小蜘蛛想出解憂小妙招。任務四:奇思妙想,創(chuàng)意“廣告牌”。要求學生為蜘蛛店制作一張廣告牌,幫助小蜘蛛推銷商品。這一任務能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思考,開闊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搭建表達支架,使學生的學習向縱深發(fā)展。
(三)建構進階型任務鏈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羿射九日》這篇神話故事時,教師可采用進階型任務鏈引導學生展開語文實踐活動。任務一:讀課題,識神力,故事傳講我能行。要求學生琢磨課題,關注人物、關注事件,抓住描寫人物的動詞,初步感受神話人物的特點。任務二:理順序,明條理,做一個合格的故事傳講人。學生借助板書提取信息,理清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并繪制思維導圖(見圖2),并能根據思維導圖按照順序把故事講清楚。任務三:想畫面,探神奇,爭做一個優(yōu)秀的故事傳講人。學生先默讀課文,發(fā)掘故事的神奇之處;再聚焦關鍵詞句,討論故事的特點,如數字顯神奇、動作顯神力、變化顯神威、想象顯神心等,體會神話故事的特點;最后,抓住故事的神奇之處,用自己的語言把故事講生動。任務四:設情境,加技巧,智奪“金牌故事傳講人”稱號。這一任務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學生對神話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引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并通過想象補充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進行創(chuàng)意表達,讓故事變得更有趣、更真實。這樣的任務,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意表達能力得到有效發(fā)展。
總之,學習任務群視域下中低學段的閱讀教學,既要根據語文新課標的精神,立足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增強課程育人功能,又要順應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聚焦學生的整體認知,引導學生溝通課堂內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以開放的眼光、靈活的思維學習語文,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 魏星.語用:語文教學的新坐標[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