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氏春秋
- 《呂氏春秋》果真一個字都無法改動嗎
組織編寫的《呂氏春秋》。而《呂氏春秋》旁的那個告示內(nèi)容是:現(xiàn)將《呂氏春秋》全文公布,歡迎指正,有能增損一字者,給以千金的賞賜。在這個告示之上,果真有明晃晃的一大堆錢放在那里,據(jù)說這就是“千金”,誰若能改動《呂氏春秋》中的一個字,立即按告示中宣布的兌現(xiàn),將“千金”拿走。這的確是件驚人的事,難怪今天咸陽城像一鍋開水一樣都沸騰起來了,眾人奔走相告,議論紛紛?!扒Ы稹?,畢竟是個巨大的數(shù)目,只要能改動一個字,就可以得到這么多錢,怎能不使人激動呢?于是,圍在市門前的人
領導文萃 2022年19期2022-10-25
- 從《呂氏春秋·古樂篇》看先秦音樂發(fā)展規(guī)律
【摘要】《呂氏春秋·古樂篇》是最早關于中國音樂的記載史料,記錄了先秦時期有關音樂的大量內(nèi)容,在中國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把先秦音樂的發(fā)展分為三個時期:氏族部落時期、公天下時期、家天下時期來論述其音樂特點,并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揭示先秦音樂的發(fā)展規(guī)律?!娟P鍵詞】《呂氏春秋·古樂篇》;先秦;音樂特點;發(fā)展規(guī)律【中圖分類號】J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2)09-187-04【本文著錄格式】解婷.從《呂氏春秋·古樂篇》看先秦音樂
中國民族博覽 2022年9期2022-07-19
- 《察今》如何察今?
察今》 《呂氏春秋》 認識方法《察今》是《呂氏春秋》中的代表性篇章,又選入中學語文教材,不乏各類解讀文章,但都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即到底應該怎樣來考察當今社會形勢以擬定法令制度。我們不妨結合文章的中心意旨與論證方法,來分析《察今》如何察今,并借此了解《呂氏春秋》及其編撰時代人們的認識方法與思維方式。《察今》的中心意旨與論證方法關于《察今》的主題,有“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先王之法不可法”“察今而定法”等說法。高中語文教參即認為《察今》一文的中心
名作欣賞 2022年7期2022-07-15
- 《呂氏春秋》音樂美學思想管窺
[摘 要]《呂氏春秋》作為先秦音樂美學的集大成之作,其本身蘊涵著儒、道、墨、法、陰陽等各家的思想理論。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對《呂氏春秋》中的相關音樂理論進行歸納分析,明確其所屬的思想淵源,從音樂本源、音樂審美、音樂功能這三大方面入手,對其中的音樂美學思想進行梳理;針對其中所涌現(xiàn)出的“太一本道”宇宙音樂觀、“全性重生”的美學傾向、“和與適”的審美本質(zhì)等卓有創(chuàng)見的音樂美學觀點進行深入的研析,力求深層次、多維度、全方位地把握其建立在宇宙音樂觀基礎之上,匯融儒家禮
歌海 2022年1期2022-03-29
- 《呂氏春秋》中的酒文化與酒符號
關鍵詞:《呂氏春秋》;酒文化;酒符號摘 要:酒是承載歷史的一個文化符號。《呂氏春秋》共160篇,與酒相關的有29篇,其中“酒”字出現(xiàn)了34次,酎1次,對相關內(nèi)容尚未見有專文探討?!?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保存了儀狄作酒、“六必”造酒法、女性作酒、飲酒禮儀等酒文化史料,關注酒的引導激勵、助威利群功效,并力戒其危害敗壞效果。在敘事方面,酒符號或是引子、線索,或是場景、氛圍,或是終局、惡果,與隨后的議論相得益彰,對后世涉酒小說的書寫有一定影響?!?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中頗為豐富的酒文化史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 2021年3期2021-07-06
- 融洽和諧
摘 要:《呂氏春秋》是一部學術著作,也是一部教育著作?!?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中很多教育思想吸收了儒家學說。書中提到實現(xiàn)教育目標必須通過學習,學習效果的好壞離不開師生關系,而師生關系受教師、學生、環(huán)境的影響。將教師、學生、環(huán)境三者處理得當,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達到好的學習效果。從《呂氏春秋》中倡導的“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可以看出它突破“教師中心論”,認為在教學活動中師生同樣重要。同時,19世紀末提出的“兒童中心論”思想,在兩千多年前的《呂氏春秋》中已經(jīng)有涉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1年4期2021-06-24
- 歷代序跋、評點對《呂氏春秋》的文學認知
貫穿其中?!?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成書于公元前239年左右,自東漢盧植、高誘作序以來,經(jīng)宋元明清近代,兩千多年來,其序跋、評點數(shù)量,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103篇(則)以上,較為可觀,典型的如漢高誘序,司馬遷、桓譚、王充等評點,宋鏡湖遺老跋,明張登云跋,李鳴春序及評點,李瀚序,清畢沅新校正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評論等,這些序跋、評點雖然對呂不韋及《呂氏春秋》不完全持肯定態(tài)度,但多數(shù)對《呂氏春秋》的文學、文獻價值稱贊有加。20世紀80年代以來,《呂氏春秋》的文采、文學價值逐
阜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年3期2021-02-27
- 《史記》述評《呂氏春秋》再探
首次記述了《呂氏春秋》一書的基本信息。《史記·呂不韋列傳》曰: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1]在西漢前期反秦的氛圍之下,學者只能偷偷研習《呂氏春秋》,極容易造成一種后果:在《呂氏春秋》的思想內(nèi)容被暗暗地利用轉(zhuǎn)化之后,《呂氏春秋》一書消失了。歷史上有諸多這樣的例子,很多書的內(nèi)容被吸收進一部新書之后原書消失了,檢索古籍目錄易見。司馬遷記述了《呂氏春秋》一書的內(nèi)容結構,包括八覽、六
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年3期2020-12-20
- 《穿井得一人》寓意探微
行文本身、《呂氏春秋》成書之目的、《察傳》之用意等方面,深入分析這則寓言之寓意。關鍵詞 《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 《穿井得一人》 寓意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穿井得一人》一文出自部編版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2課《寓言四則》之第三則,節(jié)選自《呂氏春秋·慎行論·察傳》(中華書局2012年版)。單元導讀推評為“本單元課文有童話、詩歌、神話和寓言等,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導我們換一種眼光來看世界?!弊鳛樵摻滩呐涮椎摹督處熃虒W用書》課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0年17期2020-12-17
- 對《呂氏春秋》成書問題的重新審視
摘 要?《呂氏春秋》是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確定不存在真?zhèn)螁栴}的先秦古籍,然而,關于成書的一些細節(jié)性問題,歷史上聚訟紛紜,主要包括《呂氏春秋》的成書時間、撰寫者、編次、版本等問題。厘清這些細節(jié)性問題,對于《呂氏春秋》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根據(jù)現(xiàn)有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可以判定《呂氏春秋》是由秦相呂不韋組織其門客于公元前239年一次性創(chuàng)作完成,題目有明顯意旨,篇章結構整齊,為全面了解先秦思想提供了重要條件。關鍵詞 《呂氏春秋》 呂不韋 成書問題 重新審視中圖分類
蘭臺世界 2020年11期2020-12-07
- 《呂氏春秋》“君道無爲論”淵源新論
——以互見文獻爲研究對象
要 學界對《呂氏春秋》之思想性質(zhì)多有研究,論爭不絶,素無定見。本文從《呂氏春秋》之“君道無爲論”爲切入點,嘗試析論《呂氏春秋》之論説來源,並就《呂氏春秋》撰著者如何總合諸家論説提供新證。本文先劃分“君道無爲論”之相關篇章,並概述“君道無爲論”之論説。再者,以《呂氏春秋》與諸書之互見現(xiàn)象爲論據(jù),先後析論“君道無爲論”與《老子》《韓非子》《慎子》之關係,並從《莊子》《荀子》《呂氏春秋》三者之學派承傳梳理“君道無爲論”之思想淵源,望能對整理先秦諸子學術思想流變有
諸子學刊 2020年1期2020-11-30
- 《呂氏春秋》及高誘注代詞研究
文在統(tǒng)計了《呂氏春秋》及高注所有代詞的基礎上,找出高誘作注的部分,并分類說明每一部分代詞的變化。由此發(fā)現(xiàn),《呂氏春秋》成文到高誘作注這三百年間,人稱代詞“而”在高注中已經(jīng)被“汝”字取代;指示代詞“茲”的衰退,指示代詞“此”功能的擴大。疑問代詞變化比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明顯:“奚、胡、曷”在高注中被“何”替代,證明了“何”功能的擴大;“惡”在高注中替換成疑問代詞“安”,說明了“安”功能的擴大。關鍵詞:《呂氏春秋》 高誘注 代詞 分類描述 歷時比較《呂氏春秋》是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20年7期2020-08-31
- “貴生”“重己”與“形神”
摘 要:《呂氏春秋》以“性命”和“精氣”為“生”(生命)的本原。此“性”為“生質(zhì)”之義,不同于道德性的定義。精氣說很好地解釋了“精神”的來源問題?!?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以兼收并蓄的態(tài)度吸納了性命說和精氣說?!?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的生命哲學集中在本生論、貴生論、重己論、形神論和養(yǎng)生論上,集先秦生命哲學之大成。其目的首先是為了全生、身心健康和長壽;其次是為了滿足政治的需要,確保統(tǒng)治主體(“人主”)的身體健康和延年益壽。《呂氏春秋》特別注重對情欲(聲色滋味和富貴權勢)的控制和調(diào)適。
文史哲 2020年4期2020-07-27
- 師生關系的“異化”與“應然態(tài)”之回歸
上的亮色?!?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所呈現(xiàn)的“達師”形象和“師徒同體”的師徒關系樣態(tài),對協(xié)調(diào)當代師生關系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關鍵詞:師生關系;異化;應然態(tài);《呂氏春秋》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溫馨和諧的師生關系是中國教育史上的耀眼亮色。然而,近年來,由于復雜的歷史和現(xiàn)實原因,教育領域出現(xiàn)了功利化、庸俗化傾向,教育生態(tài)污染日益加劇,純凈的“象牙塔”漸變?yōu)椤懊麍觥?。在這種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下,師道與師生關系面臨危機,甚至出現(xiàn)了師生互不信任、相互討好、相互傷害的“異化”
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0年1期2020-05-11
- 從《呂氏春秋》看秦道家思想特點
志云摘要:《呂氏春秋》是先秦時期的重要典籍,對于先秦及秦漢思想內(nèi)涵具有重要的影響。其內(nèi)容以道家思想為主,包含了陰陽、儒墨、名法等諸家學說?!?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先秦道家中重要的思想典籍,融合了各家之長,同時推陳出新,繼承了老莊的無為思想。本文探討《呂氏春秋》的編著背景,從道論、無為論、養(yǎng)生論三個方面分析秦道家思想的特點,探究《呂氏春秋》中秦道家思想對后世的影響,梳理《呂氏春秋》中道家思想的資料,更好地理解秦道家思想的特點。關鍵詞:呂氏春秋;道家思
雨露風 2020年5期2020-03-15
- 論《呂氏春秋》養(yǎng)生觀的學派歸屬問題
0071)《呂氏春秋》一書“總晚周諸子之精英,薈先秦百家之眇義”[1]7,內(nèi)容深廣,故其體制雖稱嚴謹,但亦由“總”“薈”之故,內(nèi)容與思想傾向均呈現(xiàn)出駁雜的面貌。關于是書一些具體篇章的學派歸屬問題,自西漢以來聚訟頗夥。本文擬就陳奇猷先生對《本生》《重己》《貴生》《情欲》四篇作品的學派劃分進行討論,并嘗試由此進一步探究《呂氏春秋》養(yǎng)生觀融合諸家學說之現(xiàn)象。一、關于《本生》《重己》二篇的學派劃分陳奇猷先生認為《本生》《重己》二篇系“陰陽家言養(yǎng)生之要”[2]22。
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2期2020-01-09
- 《呂氏春秋》成書三題
5001)《呂氏春秋》是由十二紀、八覽、六論三部分組成。十二紀,每紀五篇;八覽,每覽八篇,今本《有始覽》缺一篇;六論,每論六篇,加上《序意》一篇,凡一百六十篇,全書結構體系嚴密。與其他先秦子書不同的是:《呂氏春秋》成書的大致年代可以確定;單篇之間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有一貫的指導思想。一、《呂氏春秋》成書時間《呂氏春秋》是先秦時期唯一一部能確定成書時間的子書,然而這種說法只是相對于其他子書成書年代極難斷定而言的,實際上,學界關于《呂氏春秋》的具體成書年份仍有爭
安康學院學報 2019年4期2019-03-15
- 《呂氏春秋》寓言故事特色分析
? 要: 《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期一部輯合諸家思想的學術著作。它以寓言的創(chuàng)作形式給后世留下了豐富的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保留了戰(zhàn)國時期寓言文學的許多特點。呂書在寓言手法運用上采取先提出論點或命題,然后依次引述一至數(shù)則故事加以論證的寫作方式;各個寓言故事呈現(xiàn)出一個沒有統(tǒng)一觀點標準,嵌合并展現(xiàn)各家學派的鮮明印記。關鍵詞: 《呂氏春秋》? ? 寓言故事? ? 論題材料? ? 諸家學派寓言,是一種象征性的藝術。先秦寓言是諸子百家、策士說客,在論道講學,陳情說理時,為提
文教資料 2019年34期2019-02-16
-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觀視域下的《呂氏春秋》治國思想研究綜述
園摘 要:《呂氏春秋》編者在繼承先秦各家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富有特色的、具有進步意義的一整套理論,其中關于農(nóng)業(yè)、軍事及發(fā)展經(jīng)濟等方面的論述,也能夠給我們當代建設者以啟發(fā),體現(xiàn)“以古為鏡”、“古為今用”等效用。習近平同志傳統(tǒng)文化觀回答了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重要地位、當代價值,以及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科學態(tài)度與方法,是民族復興的價值基座。我們將結合習總書記的傳統(tǒng)文化觀來談《呂氏春秋》的治國改革理念和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述評相關研究成果,以利更深入地探索深化研究中
青年時代 2018年25期2018-10-15
- 淺談《呂氏春秋》中自然美學對我國現(xiàn)代家居設計的影響
靜涵摘要:《呂氏春秋》是我國先秦時期著名的黃老道家名著,其書以儒家思想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并結合墨、法、名、兵、陰陽等各家思想,融會貫通,涵蓋萬物,是一本千年來始終被奉為經(jīng)典的雜家成書。本文將以《呂氏春秋》中道家思想的自然美學為依據(jù),淺談其對我國現(xiàn)代家居設計的影響。關鍵詞:呂氏春秋;自然美學;現(xiàn)代家居設計1、順其自然的道家思想1.1 無為而治在當代的無限可能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人們對于“家”的需求也愈發(fā)強烈,因為“家”是人
東方教育 2018年18期2018-08-23
- 《呂氏春秋》 中 “適” 的思想及其審美特征
思想,貫穿《呂氏春秋》全書的思想體系。它具有三層含義,適中、適應時勢與恰當?shù)臅r機。這一思想繼承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順物自然的思想和法家的名實觀念,從其自身貴生、重己和適欲的思想根基出發(fā)形成體系,集中體現(xiàn)了雜家集他人所長而成己的思想核心和重視個體生命價值與欲望的特征。《呂氏春秋》中的“適”的思想是戰(zhàn)國末期諸子百家相互滲透,以及戰(zhàn)亂的時代背景共同作用下的產(chǎn)物。它為秦及后世提供了立身處世的指導和治國方略,對中國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有著深遠影響。關鍵詞: 《呂氏春秋》
文教資料 2018年35期2018-04-20
- “感應論”音樂美學的理論自覺
——《呂氏春秋》《淮南子》《樂記》的論樂理路
主持編撰的《呂氏春秋》、西漢前期淮南王劉安主持編撰的《淮南鴻烈》(又稱《淮南子》)以及同時期河間獻王劉德主持編撰的《樂記》。這三種著作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1)都是以對先秦文獻的綜合為基礎,又有自己獨特的整合和發(fā)揮。(2)都有豐富的論樂文字,且都表現(xiàn)出一定的系統(tǒng)性或體系性。(3)都突出地體現(xiàn)了一種被稱之為“感應論”的思維方法或思想范式。第三個特點尤為值得重視,中國古代音樂美學中的感應論傾向,雖然在之前即已存在,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他們的音樂美學其實都是建立
音樂研究 2018年2期2018-01-23
- 《呂氏春秋》前言
藏·雜家部·呂氏春秋卷》共收書一百種,整合成精裝十六開本三十六冊予以出版。本卷收録目前所知有關《呂氏春秋》白文本、注釋本、節(jié)選本、校勘本、批校本及相關研究著作,集《呂氏春秋》各種版本及研究文獻之大成。一呂不韋的生年,史籍闕如?!妒酚洝尾豁f列傳》載:“秦王恐其爲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眳尾豁f卒時尚未至老耄,否則始皇不必恐其變。又《秦始皇本紀》明載:“
諸子學刊 2018年1期2018-01-23
- 《慧琳音義》引《呂氏春秋》略考
音義》所引《呂氏春秋》與今本《呂氏春秋》的異同比較,望藉此揭橥《慧琳音義》引《呂氏春秋》的概貌,實現(xiàn)《慧琳音義》及《呂氏春秋》互證互補。關鍵詞:《慧琳音義》;《呂氏春秋》;引文;略考作者簡介:李金蓉(1994-),女,重慶人,漢族,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中圖分類號]:H13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39(2016)-36--02《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年秦國垂相呂不韋召集門下賓客輯合百家九流之說而
青年文學家 2016年36期2017-04-26
- 論先秦諸子學發(fā)聲到兩漢經(jīng)學的形成
子·天下》《呂氏春秋》《論六家要旨》《漢書·藝文志》等文獻反映了這一過程和規(guī)律。關鍵詞:莊子·天下;呂氏春秋;論六家要旨;漢書·藝文志一、《莊子·天下》學術源流考辨之始東周末年,禮崩樂壞,王權衰弱,諸侯并起。政治控制松弛使得教育的主導權開始下移,諸侯國爭相創(chuàng)立學館。學術思潮涌動,諸子競相著書立說,展開學術論戰(zhàn)。各家學術思想相互碰撞,其思想脈絡的整理出現(xiàn)相對較晚?!肚f子·天下》作為中國古代第一篇學術思想史文獻,最早對先秦諸子學說的演進進行了歸納總結,分析了各
新校園·上旬刊 2016年7期2017-04-06
- 先秦比類思維的發(fā)展路向漫談
——以《呂氏春秋》之前為考察對象
談 ——以《呂氏春秋》之前為考察對象蔣開天(安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安慶 246133)比類思維是類思維的一種重要的分支形態(tài)。在先秦思維史中,比類思維的發(fā)展路向有三:其一為文學路向,以《詩經(jīng)》中“比”與“比興”思維的廣泛運用為代表;其二為易學路向,以《周易》中“取象比類”思維的大力彰顯為代表;其三為美學路向,以先秦各家各派對“觀物比德”思維的探究應用為代表。然而,確而言之,《呂氏春秋》之前的比類思維發(fā)展大體停留在有比無推的階段,屬于中國比類思維發(fā)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2017-04-01
- 《呂氏春秋》的軍事情報思想
摘 要:《呂氏春秋》這本書中提到“兼儒墨,合名法”體現(xiàn)出相對完整系統(tǒng)的軍事情報思想,在指導方面主張通過“知己知彼”來規(guī)劃應對措施,在軍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主導核心思想,就此書內(nèi)容探討其綱要及理論。關鍵詞:呂氏春秋;情報思想;軍事理論《呂氏春秋》與《孫子兵法》一樣,相同之處于兩書表面無任何關于軍事情報的內(nèi)容字眼,實則內(nèi)含豐富的軍事情報內(nèi)容。不同之處于《呂氏春秋》并不是兵書?!?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的情報思想極具色彩性,包含哲學的韻味。拋棄傳統(tǒng)的思路通過另類的眼光來看《
卷宗 2016年10期2017-01-21
- 《呂氏春秋》中“苦僞”詞義考證
紅艷摘要:《呂氏春秋·貴信》中“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染色不貞”的“苦僞”應為何意,歷來一直存有誤解,最常見的解釋是粗劣偽假。而王志平在《中的“苦僞”》一文中指出“苦僞”是“苦”誤字,當讀作“苦窳”、“苦?”,意思為粗劣不精。那么其“僞”是否為“”誤字,是何詞義,與“苦窳”、“苦?”有何關系,本文擬結合文字等相關文獻對其加以分析,目的在于科學合理地理解其意。關鍵詞:“苦僞”;“苦”;“僞”;詞義《呂氏春秋·貴信》:“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僞,丹漆染色不貞?!逼?/div>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9期2016-12-08
- 《呂氏春秋》中陰陽家思想的特點
茹【摘要】《呂氏春秋》作為先秦諸子思想之集大成者,歷來在其書的主導思想主于某家上是眾說紛紜。本文探討的是《呂氏春秋》中陰陽家思想的特點?!娟P鍵詞】《呂氏春秋》;陰陽家;陰陽五行《呂氏春秋》成書于戰(zhàn)國末期,是呂不韋召集其門客編成。它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書中廣泛吸收了儒、道、墨、法、陰陽、兵、農(nóng)、名等各家思想,或取其所長,或駁其所短。任何一個人在一定時期內(nèi),或一本書在某一方面的思想,都是有其一定的基本傾向的?!?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青春歲月 2016年4期2016-08-04
- 《呂氏春秋》的賢人觀
曾文芳?《呂氏春秋》的賢人觀□ 曾文芳《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后文簡稱《呂》),是戰(zhàn)國末期秦文化代表作,由秦國丞相呂不韋集合百家學派傳人共同編撰而成。它融綜創(chuàng)新了諸子學說理論,全書分為《十二紀》、《八覽》和《六論》三個部分,圍繞修身理家、治國平天下的政治管理目標,形成了一個天、地、人和陰陽、五行兩種模式共存、系統(tǒng)而包容的獨立文化理論體系。在這個集腋成裘、取眾出一的理論體系中,有關人才思想著述甚豐?!秴巍窌謩e從賢人作用、知賢方法、賢人標準、任賢察賢等角華夏文化 2016年2期2016-07-22
- 《荀子》、《呂氏春秋》、《周禮》中的樂教思想研究
《荀子》、《呂氏春秋》、《周禮》中蘊含著極為豐富的樂教思想,它們雖然論述樂教思想的角度不同,但是它們均突出了音樂與德行品質(zhì)的關系、音樂的“和同”審美思想等,不但對研究中國古代的音樂教育思想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而且對研究當今的音樂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關鍵詞:荀子;呂氏春秋;周禮;樂教;思想;研究中圖分類號:B229.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6-0111-02荀子是戰(zhàn)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亞太教育 2016年16期2016-05-30
- 《呂氏春秋》和《樂記》中的音樂術語比較お
統(tǒng)[摘要]《呂氏春秋》是先秦時期百科全書式文獻,而《樂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音樂類專著,兩者都客觀記錄了先秦時期學者們對音樂的認識和觀念,是當今研究古代音樂文化和先秦音樂思想的重要文獻資料。兩書中的音樂術語豐富,是當時音樂術語系統(tǒng)解讀的重要參考語言。因此,本文以《樂記》和《呂氏春秋》的文獻資料為研究對象,從語言學知識入手,結合詞匯學、名物學、傳統(tǒng)文化等理論知識,對《樂記》和《呂氏春秋》中的音樂術語進行系統(tǒng)化辨析探究,全面展示《樂記》、《呂氏春秋》中音樂術當代音樂(下旬刊) 2016年5期2016-05-30
- 重論《呂氏春秋》的音樂美學體系
研究】重論《呂氏春秋》的音樂美學體系劉 成 紀摘要:在中國先秦時期,《呂氏春秋》因廣采諸子之言而被后世稱為“雜家”,但事實上,它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思想?yún)R編或大雜燴,而是有一個比諸子學說更穩(wěn)健、也更具包容和超越精神的思想系統(tǒng)。單就音樂而論,它在音樂的自然起源和心性起源上打通了一條順暢的通道,從而使儒、道在自然和心性之間制造的對立得以克服。它贊同墨家的節(jié)儉,認同儒家對侈樂的批判,但也肯定人嗜欲的正當性。這看似矛盾,但由于有“自有道者觀之”這一更高的視點,有主張適中州學刊 2016年3期2016-04-08
- 《呂氏春秋》及其君臣治國之道
000)?《呂氏春秋》及其君臣治國之道陳淑霞(甘肅省圖書館, 甘肅 蘭州730000)摘要:《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期由秦國宰相呂不韋組織門客精心編寫的一部政治思想書籍。該書融合了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成果,對先秦百家思想廣采博收。本文分析了《呂氏春秋》的成書背景、編纂宗旨和意圖,介紹了《呂氏春秋》的十二紀、八覽、六論內(nèi)容,并對《呂氏春秋》的君臣治國之道進行了探討。關鍵詞:《呂氏春秋》;政治思想;君道;臣道《呂氏春秋》(以下簡稱《呂》書)是戰(zhàn)國末期由秦國宰相呂不韋西安財經(jīng)大學學報 2016年3期2016-03-03
- 《呂氏春秋》引《書》考論
165)?《呂氏春秋》引《書》考論鐘云瑞,馬士遠(曲阜師范大學孔子文化研究院,山東曲阜273165)摘要:《尚書》作為政教之書,蘊含著豐富的教化思想?!?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學術淵源兼采各家學說,但側(cè)重于儒家思想?!?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引《書》方式多樣,或稱《夏書》《商書》《周書》,或引篇名如《洪范》,或直接稱“《書》曰”,或未明稱《書》篇,但與《書》內(nèi)容相關?!?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引《書》多不見于今本《尚書》,或與魯傳本多異,可能與地域有關?!?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節(jié)點性的歷史位置,對探究《書》教周口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1期2016-02-15
- 《呂氏春秋》主要農(nóng)作物集釋
摘 要:《呂氏春秋》的《士容論》中《上農(nóng)》、《任地》、《辨土》、《審時》四篇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農(nóng)業(yè)研究論文,是中國先秦時代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的一次系統(tǒng)性總結,也是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學研究的奠基之作。“禾”、“黍”、“稻”、“麻”、“菽”、“麥”是書中記載的主要六種作物,釋讀其文化內(nèi)涵,對于研究先秦農(nóng)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鍵詞:《呂氏春秋》;先秦農(nóng)業(yè);農(nóng)作物《呂氏春秋·十二紀》中雖有農(nóng)作物的描寫,如春季“食麥”,夏季“食菽”,秋季“食麻”,“冬季食黍”,但關于農(nóng)作物較多的卷宗 2015年11期2015-12-19
- 《莊子·讓王》篇形成年代考略
字又重出于《呂氏春秋》。由此可以看到,是《讓王》篇襲自《呂覽》,《讓王》篇形成的年代不會早于《呂覽》形成的年代。關鍵詞:《莊子·讓王》篇;《呂氏春秋》;重文;年代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莊子·讓王》篇由十五則寓言故事雜湊而成,前人多疑其為偽作。蘇軾《莊子祠堂記》云:“至于《讓王》、《說劍》,皆淺陋不入于道。”林希逸、王夫之、宣穎等人亦贊同此說。今人或認為《讓王》是偽作,或認為《讓王》非偽,尚無定說。與其他外雜篇相比,《讓王》確西部學刊 2015年5期2015-06-08
- 《呂氏春秋》中的程度副詞兼類研究
學角度看,《呂氏春秋》是先秦社會語言狀態(tài)的典范著作,其中的程度副詞與現(xiàn)代漢語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書中的語言事實說明,不同的共時平面,程度副詞的類別、組合功能、句法功能是不同的。程度副詞兼類是程度副詞用法的重要現(xiàn)象,在《呂氏春秋》中有著集中體現(xiàn)。關鍵詞:程度副詞 ?呂氏春秋 ?兼類秦國政治家呂不韋編著的《呂氏春秋》是先秦思想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其成書年代是確定的,這在先秦典籍中是很少的;所用語言是當時所通行的,基本上能夠反映春秋時期的語言而貌。因此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5年9期2015-05-30
- 《呂氏春秋》文化觀的形成與內(nèi)涵
①龐慧:《〈呂氏春秋〉成書年代諸說的清理》,《廊坊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該文認為《呂氏春秋》一書是在呂不韋任秦相國期間組織賓客一次性編撰完成,成書于公元前239年。本文采此說。的文化巨著《呂氏春秋》(以下簡稱《呂》),雖被封建王朝列入千古禁書,卻保存最為完整②梁啟超著《飲冰室文集》,中華書局,1989年版。作者在《漢書藝文志考釋》中評價說:“此書經(jīng)二千年無殘缺,無竄亂,且有高誘之佳注,實古書中之最完好而易讀者。”。其內(nèi)容博大、思想精微管子學刊 2015年2期2015-02-07
- 《呂氏春秋》引《詩》考
摘 要:《呂氏春秋》作為戰(zhàn)國末期一部融合諸子百家的大百科式的著作,其與諸子百家著作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書中毫不避諱地引用了諸家之說。本文以《詩》為例,主要考察了《呂氏春秋》引《詩》之概況、體例、與四家《詩》的異同,及由此產(chǎn)生的一些啟示。關鍵詞:《呂氏春秋》 引《詩》 考證《呂氏春秋》是戰(zhàn)國末期呂不韋及其門客所撰述的一部融合諸子百家的大百科式著作。司馬遷曾在《史記·呂不韋傳》中寫道:“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馀萬言,以為備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5年1期2015-02-04
- 墨者拒私
《呂氏春秋·去私》墨者拒私《呂氏春秋·去私》【注釋】【大意】【題解】《呂氏春秋·去私》開篇即論道:“天無私覆也,地無私載也,日月無私燭也,四時無私行也。行其德而萬物得遂長焉?!碧斓亍⑷赵?、四時無偏私,施恩德于萬物,萬物因此得以生長,由此告誡當政者要像天地日月那樣無私,澤及萬民。本篇提到了四位賢者——堯、舜、祁黃羊、腹的“去私事跡”:堯、舜禪位于賢者而非親子,祁黃羊“內(nèi)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腹去除私愛,不負墨家法紀。其去私貴公的精神,值得今人虛心汲取。月讀 2014年2期2014-11-17
- 《莊子》《呂氏春秋》重文研究
文字重出于《呂氏春秋》,而《呂氏春秋》形成的年代是確定的。因而理清《莊》、《呂》各篇誰是抄襲者,就可以推斷《莊子》各篇是成于《呂覽》之前還是之后,這對我們研究《莊子》的流變及各篇的真?zhèn)味季哂兄匾饬x。關鍵詞:《莊子》;《呂氏春秋》;重文;年代中圖分類號:B223.5;B229.2 文獻標識碼:A今傳《莊子》三十三篇,是晉郭象編注的?!稘h志》載“《莊子》五十二篇”,蓋為劉向整理的本子。在劉向整理《莊子》之前,《莊子》當有不同的傳本。《莊子》乃莊子學派之文集,西部學刊 2014年9期2014-10-23
- 《呂氏春秋》中的領導學思想及其在當代的借鑒意義
信的基礎?!?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是秦丞相呂不韋使其食客們?nèi)巳酥劊摓榘擞[、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因而此書的著者眾多,其思想源于當時的各個思想流派,不拘于一家一派,因此此書實際上成為了雜家的代表作,“兼儒墨、合名法”,廣收博取,采眾家之長?!?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涉及的思想范疇很廣,是研究先秦史哲的十分重要的著作。書中首開先河系統(tǒng)地總結了先秦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經(jīng)驗,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領導學思想體系,為即將到來的大一統(tǒng)局面制定了一套治理天下的大綱?!秴问?/div>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 2014年2期2014-04-06
- 綱舉目張、眾星拱月——《呂氏春秋》三秋紀及其所屬作品的篇章結構
宮的成員?!?span id="j5i0abt0b" class="hl">呂氏春秋·禁塞》篇所說的救守,其中的救,指的是制止?!墩撜Z·八佾》:“季氏旅于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4]這里的救,指的就是制止。守,指的就是防守。防守,是一種被動性的行為,救守,指的是以言語禁攻寢兵,有其特定內(nèi)涵??梢姡髡咭膊⒎且晃斗磳仁?,只是認為不辨其義與否,而疾取救守將危害甚大?!傲x”才是判斷救守或攻伐是否合理的根本標準,若兵能做到“義”,則諸說皆可;反之,則諸說均不可行。可見,義兵之說仍是本篇的重要論點,這與《蕩兵》《大連民族大學學報 2013年4期2013-08-15
- 《呂氏春秋》背后的暗戰(zhàn)
侯衛(wèi)東《呂氏春秋》背后的暗戰(zhàn)侯衛(wèi)東上梁不正一位后來的丞相,在人生失意時不得已投身相府,成為其門客——兩代秦相,李斯和呂不韋的交往,是在地位如此懸殊的背景中展開的。雖說英雄不問出身,但李斯來到陌生的秦國,只混了個門客,并不是他的本意。心比天高的李斯,自視已學成了“帝王之術”,到秦國來,他是要搞政治的,要成就人生的理想。其最佳選擇,是投靠秦國國君,而不是投靠相爺呂不韋。但是不巧,李斯入秦的這一年,公元前247年,秦國國君突然死了。說突然,是因為國君年紀還輕,死清明 2011年4期2011-11-20
- 從音樂編輯學視角解讀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音樂文獻
《詩經(jīng)》、《呂氏春秋·古樂篇、音初篇》二部文獻,本著“辯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治學方法,從編輯學的視角,認真研究這些文獻反映出的音樂編輯工作內(nèi)容、音樂編輯活動的歷史發(fā)展過程和規(guī)律,包括一些著名編輯家的編輯思想、編輯體例和編輯方法,并討論總結出春秋戰(zhàn)國時期音樂編輯活動的特征、成就和經(jīng)驗。關鍵詞:詩經(jīng);呂氏春秋;音樂藝術;音樂編輯;活動特征中圖分類號:J6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104(2009)07-0174-05中國古代編輯活動歷史悠久,底蘊藝術百家 2009年7期2010-05-10
- 論《呂氏春秋》養(yǎng)生觀與太極
摘要:《呂氏春秋》為戰(zhàn)國末期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集體編撰而成,書中有不少篇章是專門討論養(yǎng)生思想的,它博采眾家之長,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理念,對于后期養(yǎng)生理念的發(fā)展影響頗深。太極理論的形成中多處可以看到《呂氏春秋》的養(yǎng)生觀點,本文旨在探討兩者之間的共同之處及關系,以供參考。關鍵詞:《呂氏春秋》 養(yǎng)生觀 太極一、陰陽學說《呂氏春秋·盡數(shù)》中提及:“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這里的“便生”即大家 2009年10期2009-12-18
- 《呂氏春秋》的全生論
翔摘要《呂氏春秋》哲學思想在談及人生觀,著重討論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觀的問題,全書貫徹“上揆之天,下驗之地,中審之人”的思想。本文對《呂氏春秋》的欲望論重新展示,討論人的本性、情操及生死觀的問題,把人欲與道德融合。關鍵詞適體 適心 情操 生死觀中圖分類號:K20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0-317-01《呂氏春秋》①又稱《呂覽》,在對人自身的研究中,把人欲提到及其重要的地位。不但如此,還把人欲問題作為審人的一個根本問題加法制與社會 2009年28期2009-12-17
- 《呂氏春秋》中的儒家思想
韋通過編纂《呂氏春秋》才把儒家思想引入了秦國,并且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為以后漢武帝時期確立獨尊儒術的局面奠定了基礎。關鍵詞呂不韋《呂氏春秋》秦儒中圖分類號:B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592(2009)01-298-02秦以武立國,文化相對于中原地區(qū)來說是比較落后的,直到平王東遷才列入諸侯之列,在春秋初期還是一個文化落后的弱國,在秦穆公時期雖然一度強盛,初步掃清了周邊的夷狄勢力,但勢力范圍并沒有越過關中地區(qū),因為強大的晉國一向是它的勁敵。秦發(fā)法制與社會 2009年1期2009-07-05
- 《呂氏春秋》的人才思想及其借鑒
保群摘要:《呂氏春秋》在我國古代人才管理思想領域具有重要地位,它比較系統(tǒng)地總結了先秦人才思想,并分別用“下賢”、“察賢”、“期賢”、“贊賢”等篇章系統(tǒng)地論述了人才的發(fā)現(xiàn)、選拔、使用等問題,對于今天我們進一步搞好人力資源的管理和開發(fā)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關鍵詞:呂氏春秋;人才思想;借鑒意義中圖分類號:I206.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32—0110—03《呂氏春秋》是我國先秦時期的一部內(nèi)容豐富、獨具特色的士論、人才論,是我國第學理論·下 2009年12期2009-01-14
- 《呂氏春秋》中陰陽家思想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