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閱讀教學中,要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和有效重組。要根據教學目標,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精選教學內容;要針對學生實際,著眼于知識拓展整合教學內容;要遵從適度原則,對著眼于學生接受把握內容度量;要依據教學實際,著眼于學生特點布局教學程序。
[關鍵詞] 內容選擇 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671-1270(2009)1-0118-02
教學內容這是教師施教的主要憑借,新課程的開放性為教師自主選擇閱讀教學內容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眾所周知,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必須選擇有效的內容。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內容是有效的呢?我認為有效的內容應該是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感,能很好地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并有利于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的那些內容,并且要精當。為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在教學內容的取舍上下一蕃功夫,要對閱讀教學內容進行精心選擇和有效重組。
一、 根據教學目標,著眼于學生發(fā)展精選教學內容
語文教材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極大的兼容性,每一篇課文無不涵字、詞、句、段、篇、語、修辭和邏輯,涵蓋聽、說、讀、寫,每一篇課文都內蘊其獨立的思想、情感、見地。每篇課文可供訓練的點很多,但又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處理,精選教學內容。教師要在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精神實質,深入鉆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確立重點難點,精選對學生發(fā)展有用的訓練點。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和處理,不但直接顯現(xiàn)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教學觀念、教學基本功,而且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成效,教師如果不能正確處理教材,有效選擇教學內容,就容易“把課文教腫了”,教師教得辛辛苦苦,學生學得辛辛苦苦,收獲卻不大。
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精當。首先教師鉆研教材要深,要“進得去”“出得來”。鉆進去潛心體會本文,與作者產生共鳴,再跳出來站在學生的角度,依據教學目標,結合課文特點及思考練習的提示,確定本課語言訓練的內容,瞄準課文的重點,訓練的難點,學生的疑點,語言發(fā)展的生長點,培養(yǎng)的技能點,情趣的激發(fā)點,思維的發(fā)散點,合作的討論點,滲透的育人點,知識的引申點等,再在此基礎上精選出課堂的訓練點。精選出的教學內容一定要正確無誤,體現(xiàn)科學性;要反映目標,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服務還應富有啟發(fā)性或實際教育意義及培養(yǎng)價值。
二、 針對學生實際,著眼于知識拓展整合教學內容
對已有教學內容的處理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要從學生的需要入手,對原有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加工,整合、拓展;要力求做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教材的內容包括文本、插圖、練習及語文樂園,這些內容可以進行有效整合,教材內容的序列也可進行調整,整合得當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一位老師執(zhí)教《語文樂園》,語文樂園雖然不是純閱讀教學的課,但它也應是閱讀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時,通過對己有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加工,整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這位老師教學的話題是“奇妙的大自然”。從識字到課文到樂園向學生展示的是大自然的秘密,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不僅學習了有關的語文基礎知識,還見識了許多奇妙的自然現(xiàn)象。這位老師設計的《語文樂園》的三個板塊之一“我來試試”中有反義詞、看圖讀詞語、認識象聲詞、讀短文等多項活動內容;板塊之二“探究與發(fā)現(xiàn)”中有一首小詩《大自然的語言》,讓學生自主閱讀探究,讓學生探尋含有口字旁的漢字,從而探究口字旁與語言的關系;板塊之三“我的作品”,這一項目是讓學生觀察大自然,寫寫生動有趣的句子。我認為這位教師設計的活動板塊雖然豐富多彩,但脫離學生實際和教學實際。這樣的設計內容繁多,題與題之間跳躍性大,要在兩個課時完成,簡直是不可能的。在鉆研的文本的基礎上,我對以上三個板塊的內容進行重組。把“我來試試”中“看圖讀詞語”呈現(xiàn)的幾幅秋景圖和“天高云淡、大雁南飛”等幾個描寫秋天的詞語凸顯出來,“探究與發(fā)現(xiàn)”中只是讓學生讀一讀《大自然的語言》這首小詩,重點引導學生關注自然,展開想像,寫完整的句子、寫有意思的句子,這樣組合一起成為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第二課時則把“我來試試”中的反義詞、象聲詞、讀短文—探究與發(fā)現(xiàn)寫漢字組合在一起。這樣一組合,孩子們學得興趣盎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遵從適度原則,對著眼于學生接受把握內容度量
選擇和重組教學內容,一定要以學生的可接受性為量度,堅持適量適度原則。所謂的適度主要是指廣度、難度和深度。廣度,就是在教學內容的廣度上要控制好,內容太多,學生難以消化;適度。指的是要1控制好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和教學深度。教學內容難度與深度的確定是保障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方面。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深度一定要適宜,一定要把握好教學內容難易深淺的程度。因為課堂學習內容過難,學生不易理解,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過易,既降低了教學要求,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學生思維膚淺,不善于動腦分析和解決問題,學生的智能也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我們要立足于教學目標,使內容的難度恰好落腳在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潛在接受能力上,讓學生在教學中有一種跳一跳就能摸得著的滿足感,從而不斷開發(fā)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學內容的廣度也要適當,要圍繞教材內容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把“博”與“精”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教學內容的選擇不要局限于既定教材,應適當加以延伸,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有一種充實感,另一方面教學內容的選擇又必須是精心篩選的,要具有基礎性和示范性,以幫助學生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 依據教學實際,著眼于學生特點布局教學程序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呈現(xiàn)程序也很重要。程序安排得當,教學才會條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則,就會陷入混亂。教學內容呈現(xiàn)的程序,應遵循事物的內在發(fā)展邏輯,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遵循學生認識事物及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比如,閱讀教學必須遵循整體—部分—整體的序列,不能隨意改變。但每篇文章千篇一律逐句逐段逐篇地學習。又導致語文教學的枯燥乏味。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選準教學的突破口,適當改變教學內容的序列,使之內容安排更加合理,重點更加突出,這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當然,教學內容的變序決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現(xiàn)代課堂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教材本身的點,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結構,直入重難點或抓住關鍵語句組織教學,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這樣的教法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打破了程序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變序的方法很多,可以緊扣關鍵詞,教活一課,如《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可引導學生緊扣文“紋絲不動”一詞來展開教學,《草船借箭》可緊扣“神機妙算”來展開教學,《盧溝橋的獅子》可緊扣“形態(tài)各異”來教學,《鳥的天堂》可緊扣“天堂”來教學等。還可抓住關鍵句,串聯(lián)整篇。如《難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自己的祖國”一句,《桂林山水》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都是課文的關鍵句。抓住這些關鍵句來組織教學,就能將全文聯(lián)成一體,大大提高閱讀的效率。此外還可運用直奔重點、有結尾切入等方式。
【作者簡介】陳金生,蘭溪市梅江鎮(zhèn)白沙中心小學教師。浙江 蘭溪 3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