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善蘭
【摘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如何引導學生高效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法寶,因為興趣能誘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本文論述了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 培養(yǎng);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愉快、有效地學習數學,關鍵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數學課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 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前提. 濃厚的興趣對學習的推動力是任何強制力量所無法比擬的. 在知識嚴謹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其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1. 注重起始教育,抓好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七年級是初中階段學習的開始,如果一開始學生對數學有濃厚的興趣,那么他上課定能專心聽課,思維敏捷,定能千方百計地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 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教學要有更高的藝術性,在課堂上能吸引住學生,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樣才能達到教師預期的教學效果. 因此,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教師在平時應多找學生談談心,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可能的話,經常與學生進行一些集體活動,比如與學生一起打打球、一起跑步等,建立親密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對數學教師產生一種親和力,這樣學生才能喜歡這位教師,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進而喜歡數學這門課程. 特別是一些學困生,對他們的態(tài)度,教師尤其要耐心,注意愛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方法鼓勵學生,只要發(fā)現他們有進步,哪怕是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肯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上數學課轉變?yōu)閻凵蠑祵W課,對數學這門課程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3. 利用智力題來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強趣味性,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自習課上,筆者給學生出了一道這樣的數學趣題:三名商人各帶一個隨從乘船渡河,一只小船只能容納兩人,由他們自己劃行. 隨從密約,在河的一岸,一旦隨從的人數比商人多,就殺人越貨. 但是如何乘船渡河的大權掌握在商人手中. 商人怎樣才能安全渡河?(運用數學知識還可以保全性命?。。┩ㄟ^數學趣題的探討,增強學習數學興趣. 再如:一百個和尚一百個饅頭,大和尚一個人吃三個,小和尚三個人吃一個,問:幾個大和尚,幾個小和尚?其解法多種多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
4. 利用多媒體,加強直觀性教學,誘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有的知識點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將靜態(tài)的知識動態(tài)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這樣,讓學生觀察事物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掌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為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條件. 這樣,既突破了知識的難點,又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利用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可以解決由于不易觀察或示范不到位而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的問題. 如學習“位似圖形”這一知識,上課時老師往往講得口干舌燥,學生也不易掌握,若運用多媒體教學,利用三角形或四邊形的位似變換,變動為靜,這樣學生看得清晰,便于模仿畫位似圖形,從而掌握了它們的特征、性質. 很顯然,在教學中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引導動手操作,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5. 聯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運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到學的是有用的數學,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講到“鑲嵌問題”時,筆者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用正多邊形地板磚鋪地面,平時看到用的地板磚都有什么形狀?各組同學各執(zhí)己見,回答三角形、四邊形、六邊形的都有,唯獨沒有回答五邊形的. 接著又問學生:地板磚為什么不制成正五邊形的呢?這是一個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問題. 當時在課堂上筆者沒有直接分析為什么,而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猜測與探索,大膽發(fā)表見解,他們的學習興趣空前高漲. 此時再適時地給他們以點撥,問題便迎刃而解,進而引導探究怎樣的多邊形能鋪滿地面,原因是什么. 通過聯系實際使學生既增強了聯系實際的能力,又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6. 帶動學生“做一做”,讓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中得出結論,鍛煉學生的思維和動手能力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教師提出如下問題:“三根木棒能組成一個三角形嗎?”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這時,教師拿出三根木棒進行演示,當學生看到居然不能組成一個三角形時,感到很驚奇. 這時教師再演示把最長的木棒適當截去一段后,與另兩根組成了一個三角形. 然后教師啟發(fā)學生自己動手用木棒去尋找三角形三邊長應滿足怎樣的關系.這樣的教法既能促使學生探索,又能將思維引向深入,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事實表明,只有當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時,才會對它真正地產生興趣,只有把所學的知識真正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時,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知識.
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屬于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是推動學生學習的持久動力. 課堂是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主陣地”,教師只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教學方式和激勵措施,才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地位,使整個課堂興趣盎然、生機勃勃,才能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