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洲
在新的課程標準中,對古詩詞的學習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由此要求可以看出,我們現在的詩詞教學是不到位的,充其量我們做了一些小學要做的一些事情。說到教師為什么這么教,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考試這根指揮棒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考試就是考考默寫,再簡單考一點理解,那么背一背、點一點的教學方式足可以應付。
新課程標準下的中學語文詩歌教學,主要表現為兩種不良傾向:一是教得太死,一是教得太活。教得太死的教法在目前的中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占主流。大部分老師是根據新課程標準下的高考和中考試卷上出現的詩歌試題的題型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也就是所謂的應試教學。在教學上主要采用以下幾個步驟:文學常識的記憶,關鍵字的理解,重點字句的含義,重點句表達作者的感情等。盡管有不少人對這種教學方式進行過猛烈的抨擊,但由于這種教學方式容易在應試中取得較好的效果,就使人不想為而為之。
教得太活的教法大多出現在公開課上。經過一段時間的充分準備,收集相關的資料,運用光、電、聲、色等高科技的手段,把一堂平時只背背寫寫的古詩文課上得讓人耳目一新。沒有誰敢說這種教法不好,但是這種教法也只是一朵曇花,靜寂很長時間之后才能開放在公開課上,平時的課堂教學是很難見到的。和前面的應試教學相比,這種教法又顯得太活,學生很難接受,教學效果也不太理想。
教得太死不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教得太活,讓學生難以適從。那么如何解決上述兩種不良傾向呢?我們認為可以采用如下的策略:
學生的古詩文的基礎很薄弱。從小學到初三,學了這么多年的古詩文,不少同學不知什么為壓韻,如何壓韻。不知什么是詩歌的節(jié)奏,如何劃分詩歌的節(jié)奏。古代的私塾先生開始就教學生如何對字,如何對詞,“黑對白”,“花紅對柳綠”,這是古詩文學習最基礎的東西。我們現在還去做嗎?也許有人已經發(fā)現學生在這方面的薄弱,所以在近幾年的中考中有時也能看到這類試題。也許是分值太少,還不能引起老師和學生的重視。古詩文的平仄就更是沒有幾個學生懂了。像這樣在空中建造樓房的教學方式,其效果能怎樣呢?
從目前選入中學課本中古詩文的數量上看,初中僅有50首,就是學生都會背,也不算多的。但從學生實際背誦的數量上看,就少的可憐了。一般的情況是,學生學那首詩的時候可能會背誦,但時間稍微長一點就忘了。長一點的詩歌,不少學生在學的時候就背誦不下來。所以,雖然我們課本中選了這樣數量的詩篇,但能記在學生心中的卻沒有這樣的數量。我沒有作過普遍性的調查,就我教過的幾屆學生來看,能熟練完整地背誦學過的古詩最好的也就五六十首,最差的一首詩都背不完整。
學生的背誦也是詩歌教學中很難解決的問題。我們要求學生去背誦,他們背誦不了,我們能有什么好辦法呢?有些專家提出要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我不反對這種主張。但在背誦古詩文上,好像這種主張只適應一首詩或幾首詩的處理。要想用被老師鼓起的積極性和興趣解決要背的所有古詩文恐怕就有難度了。因為,人的記憶是有遺忘的。不是我們背過的東西就永遠能記住的。心理學家不是研究過嗎,人要徹底記牢一段文字需要七次反復的記憶,而且這七次還不是連續(xù)的七次,而是遺忘后再去記。所以,背誦詩歌是一個艱苦的過程,是考驗一個人毅力的過程,那一時被鼓起的積極性和興趣能起多大作用,不用我說了吧。這就要求我們做老師的反復抓,抓反復,不要認為學生背完了就解決問題了。要有讓他們把古詩文記得熟爛于心的構想,那我們的古詩文的教學就是另外一種情狀了。
詩歌的背誦不是一日的功夫,需要進行適當的間隔反復背誦。我們通過對所學過的詩歌的歸納,不僅能起到復習的效果,還可以提高學生欣賞詩歌的能力。同樣是寫佇立形象,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與岑參的“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所表達的意象完全不同。應該說后者比前者的心情更復雜,后者除了有前者對友人的關切,還有對友人的羨慕和說不出的嫉妒,因為武判官此次去京也可能有好運,而作者卻還得留在那天冷地寒的地方,什么時候能離開,誰也沒底。這種想象不能是教師說出來的,而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時間長了,學生對詩歌欣賞的能力就有了。近幾年的中考試卷已經注重對這方面的考查,南京市讓學生寫出帶“鳥“字的詩句。河南省讓學生寫出古代詩人詠花的詩句。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背詩,還要會歸納。
前面我已說過,詩歌的背誦是一個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考驗人的意志的過程。一時的沖動是背誦不了多少詩歌的。沒有一定量的詩歌積累,任何快捷的方式也很難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如何才能達到我們要達到的目標,開展活動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雖然,新的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一些活動,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是很難開展起來的。古詩文的教學一定要有活動,可以這么說沒有活動,學生的古詩文鑒賞水平是永遠提高不了的。活動可以復習所學過的內容,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動可以交流學生彼此對詩歌的感受。
古詩歌的教學活動是靈活多樣的,我們可以讓學生看一組圖片去聯想所學過的詩歌,我們可以利用課余的時間讓學生背誦幾首以前學過的詩,我們可以在課前的兩三分鐘讓幾個組選出代表去背誦另外幾組學生抽出的詩歌……
古詩歌的活動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老師的檢查是有限的,只有把學生發(fā)動起來,活動才能長久地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