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紅
(貴陽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貴州都勻 558000)
針灸治呃逆
樊 紅
(貴陽醫(yī)學院第三附屬醫(yī)院,貴州都勻 558000)
呃逆是指胃氣上逆動膈,氣逆上沖,喉間呃呃連聲、聲短而頻、不能自止為主要表現的病癥。屬西醫(yī)學膈肌痙攣。本病常伴有胸膈痞悶、脘中不適、情緒不安等。臨床可見于胃神經官能癥、胃炎、胃擴張、腦血管疾病、肝硬化晚期、尿毒癥等多種疾病過程中。
實證:過食生冷或辛辣,過用寒藥或溫補,以致寒邪阻遏中焦或胃火上逆而致呃逆。虛證是由于過度勞累,年高體弱,久病久痢等致脾腎陽虛;熱病后期傷津或汗吐下太過而致胃陰不足。二者均可使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呃逆發(fā)作。
實證:胃中寒冷者,呃逆沉緩有力,膈間及胃脘不舒,得熱則減,舌苔白潤,脈象遲緩;胃火上逆者,呃聲洪亮,沖逆而出,口臭煩渴,喜冷飲,便結溲赤,舌苔黃,脈滑數。
虛證:脾腎陽虛者,呃聲低弱無力,氣不得緩,手足不溫,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脈沉細弱。胃陰不足者,呃聲急促而不連續(xù),口干舌燥,煩躁不安,舌質紅而干或有裂紋,脈細數。
治則:和胃降逆止呃。取穴膻中、中脘、內關、合谷、足三里、氣海(加灸)、章門、期門。
刺法為章門直刺1寸,合谷直刺0.5寸,內關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寸,氣海直刺1寸,期門平刺或斜刺0.5寸,膻中平刺0.5寸。
章門為脾之募穴,又為臟會穴,可健脾理氣;合谷為多氣多血之陽明經的原穴,可補氣調經,二穴共奏降逆止呃之功;氣海為強壯要穴;期門為足厥陰、足太陰與陰維交會穴;膻中為氣會;內關、足三里共用可理氣寬胸而止呃。
針灸治療實證呃逆效果較好,治療虛性呃逆則效果較差。在慢性病過程中出現呃逆不止可能為病勢轉向嚴重的一種表現。
20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