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冬花
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英語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及科學合理地設計問題的重要性,探討了英語課堂提問的策略,說明了如何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適量、適度地提出具有整體性、啟發(fā)性、趣味性的問題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堂教學;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09-0038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會碰到學生“問而不答”或“啟而不發(fā)”的現象。這除了與學生本身的學習基礎有關外,還和教師的提問方式和提問藝術有很大關系。提問是需要技巧的,提問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提問的時間、問題的難度、問題提出后的等待時間、教師對學生回答的評價等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因此,教師有必要要掌握并運用一定的課堂教學提問藝術。
一、激發(fā)動機,活躍氣氛
有位教育家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背晒Φ慕處煵⒉辉谟谒阎R講得多么完美,而在于他能否更好地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激情。課堂提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學生為了準確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維活動,迅速處理信息并積極探索問題的答案。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興趣,因此教師的提問如果能激發(fā)學生的動機和興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原動力。為此,教師必須從教材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引人入勝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并用生動的語言給學生以暗示,吸引學生去積極思維,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發(fā)散性思維,促進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發(fā)展。
筆者在課堂教學中提問時往往會在問題之前加上“這兒有一道搶答題”、“咱們來比一比看誰腦筋動得快”、“我們來個智力大比拼”等等提示語,或者緊接著在問題之后,加上“這個問題請同學們搶答”。學生們聽了這些激勵性的話后,很快就會消除那種“與我無關”或等待觀望的心理,取而代之的是爭先恐后和積極主動地參與。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用幽默詼諧的、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大腦興奮起來。
二、適時巧問,教學相長
1. 導入新課時提問。有經驗的教師非常重視導入新課的藝術性,他們往往用設問的方法,造成學生渴望探索、追求新知的強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良好效果。例如,人教版SEFC Book 1B, Unit21, Body Language,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提問:“If there are no languages, how can we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學生們就非常好奇,議論紛紛,然后緊接著提問:“Can you give me some examples about body language?”他們就會爭先恐后地做出各種身勢語來回答。
2. 過渡時提問。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如果教師的提問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就能使學生在每個階段都連貫地表現為等待、探索和行動。”這樣,課堂教學活動就能順利高效地進行。教師在教學時,從一個知識點講到另一個知識點要銜接自然,否則學生會覺得莫名其妙,跟不上教師的思路。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設計各種問題,發(fā)展學生橫向、逆向、聯想等思維方式,使學生不僅僅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上,而且能利用現有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主動思考,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
3. 突出重點時提問。設計課堂提問要針對每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所謂重點,一般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有限,如果多項教學內容平均使用力量,就會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現象。備課時,教師應該在教學內容中找出重點,然后以此為主設計問題,串起其他教學內容,使教學重點更加突出。
4. 化解難點時提問。備課時,除確定教學重點外,教師還應該找出教學難點,并為它設計出相應的課堂問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英語教學的難點有的在詞匯上,有的在語法上,還有的在句子結構或習慣用法、文化差異上。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措施,設計有效的問題來化解難點、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理解并獲得知識。
5. 提問后的等待時間。研究表明,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教師應該有兩個重要的停頓時間,即“第一等待時間”與“第二等待時間”。所謂“第一等待時間”是指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后,要等待一定的時間,不能馬上重復問題或指定學生來回答問題。“第二等待時間”是指學生回答之后,教師也要等待一定時間,才能評價學生的答案,或者再叫其他學生回答,或者再提出另一個問題。課堂提問后的第一等待時間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時間,第二等待時間是讓他們能完整地做出回答,而不致打斷他們的思路。因為學生可能要做詳細的說明或斟酌,補充或改變答案。因此,如果能對提問后的等待時間進行合理控制,學生就能自由發(fā)揮,對問題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回答可能就更完整了,提問也就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6. 提問要與控制課堂紀律相結合。對于課堂上的一些不良甚至違紀現象,比如學生打瞌睡、思想走神、相互交談、把玩物件、亂傳紙條等等,教師要在不傷害這些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適時適度地通過提問起到既提醒違紀學生,又維護課堂紀律的作用。比如有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教師可先問其他學生:“Is he/she sleeping?”同時將該生輕輕搖醒,示意被問學生答:“No, he/she isnt.”然后問該生:“Whats wrong with you?”該生可能會回答:“I am not feeling well.”教師再問全班學生:“Whats wrong with him/her?”學生們齊答:“He/She is not feeling well.”在此情景下,教學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人設問,難易適度
教學要以人為本。教師在課堂上應面向全體學生,本著人人參與的原則,因人而異,因材提問,讓學生人人有愿望、個個有機會來思考、回答問題。教師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既要顧及到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也要想到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根據提問內容的難易程度來確定不同的回答對象。教師每堂課都要精心設計所提問題的角度、深度、廣度,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并注意個性特征。我們知道提問對有的學生來說不僅是一個掌握知識點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影響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問題,是學生平等發(fā)展的問題。因此,教師切不可忽視提問對學生的意義,要通過提問去塑造、保護學生。如果教師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容易,學生幾乎不動腦筋就可以回答,一轟而上或脫口而出,這只是一種表面化的“積極”與“熱鬧”,實際上學生的思維仍停留在低級、單一的水平,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教師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有邏輯思維的水準下,轉換角度和說法,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智力。尤其是對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特別設計一些層次較低的問題,再輔以肯定的眼神或動作,讓學生獲得成就感。
四、認真評價,鼓勵為主
提問要與恰當的鼓勵性評價相結合,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給學生安全感,讓學生相信即使自己回答得不太恰當甚至錯誤,也不會受到教師的羞辱與嘲笑,相反還會得到教師的尊重。學生都希望自己的回答是正確的,絕大多數學生希望教師能對自己的回答給予明確的評價。獲得成就感是學習者的心理需求,合理的贊揚可使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從而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問答活動,而指責只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扼殺他們的學習動機。
事實表明,經常受批評的學生的成績遠遠低于其他學生。對學生的回答,哪怕是很小的成功或進步,教師都應該給予鼓勵,多用“Very good!”,“Excellent!”,“Thats great!”,“Well done!”等鼓勵性話語。如不完全正確,也應加以肯定和鼓勵,如“Thats almost correct.”,“Better than last time.”等。如果回答錯誤,不要完全否定他們的答案,更不能責罵、諷刺、挖苦學生,而要盡可能地找出他們的閃光點,如“Your answer is not the right one to this question. But its also very important. Thank you.”等。這樣可以讓學生獲得情感上的支持,減少對學習英語的恐懼。
古希臘學者羅塔戈指出:“頭腦不是一個需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苯處煹呢熑尉褪且米约旱男切侵穑c燃學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藝術的課堂提問正是這種星星之火。教學始于提問,并以進一步的提問來推進。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藝術。適時適度的課堂提問往往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時調控教學,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使課堂提問真正成為一門教學藝術。
參考文獻:
[1] 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張正東.外語教學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
[3] 劉國顯.課堂提問藝術[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2000.
[4] 金傳寶.教師如何提高發(fā)問技巧[J].外國教育研究,1998(2).
[5] 雷水蓉.關于課堂提問中“度”的把握[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1(4).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松樹中學 7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