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遠彬
摘 要:初中教育作為未成年教育中的重要階段,是感知世界、培養(yǎng)基礎的重要過程。語文教學是中學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門課程。語文教學能豐富日常用語,同時為更深層次地探究母語提供了重要依據。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是不可忽視的。因為作文要綜合各種語文知識,包括感知、理解、綜述的能力,來達到情感的表達或者事實的論述。作文水平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標志了語言運用和表達的能力,所以,作文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當然也值得教師對此進行分析和研究。基于實踐和思考,針對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提出觀點,力圖對作文教學提出新的思路,以使作文教學能夠不斷改善,更適合時代的要求。
關鍵詞:作文教學;教學問題;教學方法
語文教學是初中教育的重要學科,同時作為母語,我們更應重視語言的運用并體會語文對語言運用的精髓。語言是一門藝術,是認知世界、表達情感的手段,而作文寫作是一種抒發(fā)情緒的表達。我們經??梢栽谀7蹲魑闹锌吹角楦械恼鎿?、語言詼諧的使用,這些都說明了寫好作文的魅力所在。初中作文教育正是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能夠用語言表達我們的所思所想,能夠對一些命題發(fā)表看法,所以,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就變得十分重要。
一、作文教學中的問題
作為傳統(tǒng)的學科,語文教育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沉淀并形成了一套教育體系。但是社會是不斷進步的,學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以前相差甚遠,思維模式也不盡相同,應試教育已經慢慢淡出舞臺,而隨之產生的素質教育不斷吸引人們的目光。那么針對教育時代背景的變遷,陳腐的教育模式就會變得格格不入,但是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種固定模式的存在,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適用性。不難發(fā)現,作文教學中還是存在缺乏能動性的情況,缺乏寫作的活力,缺乏思維的力量,整體的作文教育水平還處在低級階段。作文基礎好的學生人數所占比例不大,這些問題都促使我們要對作文教學做出一些創(chuàng)新,進而改變這種現狀。
二、作文教學中的觀點
提升學生素質教育,提升寫作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針對作文教學的現狀,提出以下一些建議,以期改善作文教學的模式。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好任何一件事情,興趣是前提,尤其是在作文教學中,初中生的主觀能動性比較缺乏,更多的是被動地接受。所以,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一旦有了興趣,學生在作文時就會變被動為主動。所以,在教學中,尤其是在課堂習作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對作文的寫作興趣。比如,在給出作文題目時,教師要善于對題目進行引導,要多給學生提供感興趣的見解,由此調動學生展開想象,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在作文興趣方面的培養(yǎng),還有助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溝通。
2.思維的力量
寫作本身是一種自我的抒發(fā),是從自身的角度來對特定命題做出解釋或者論述,這就需要我們有一種邏輯思維能力。作文的好與壞,學生思維的活躍與否很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調動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對一些問題勤于思考、勤于表達、勤于討論,以此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作文歸根結底就是一種思維的體現,所以,作文能力的提高,就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廣泛涉獵最重要
現代教育已經不能單純地只限于對書本的理解,這是和社會進步脫節(jié)的一種表現。所以,廣泛涉獵、廣泛了解是很重要的,知識就是力量。作為中學生,閱讀能力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種能力,閱讀可以增強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知識的積累,同時還可以為學生的寫作積累素材。所以,課外閱讀絕不是單純的所謂的不學習看閑書,這需要教師給學生多提閱讀方面的寶貴意見,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寫作中,充實自己的作文,達到作文有血有肉有靈魂,而不單單是空殼子。所以,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喜愛閱讀的習慣,并善于給學生提供交流平臺,從而達到良好的閱讀效果。
4.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育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或者引導者,而真正發(fā)揮作用的應該是學生。作文教學中更應該如此,作為教師,不應該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對作文作出評價和分析,強搬自己的模式施于學生,或者僅僅以授課的方式來進行作文教學。作為合格的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多地采取討論的方式,給學生更多發(fā)揮想象力的機會,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要做好傾聽者的身份,鼓勵學生自我想法的表達。同時對待學生作文的講評,要力爭做到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尊重學生的寫作成果,明確學生第一主體的作用。試想,如果教師在評論學生作文的時候,一味地持批評的態(tài)度,采取高傲的師者態(tài)度,結果就只能抹殺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對待學生的作文,要以一個欣賞著的態(tài)度,和學生討論,委婉地提出修改意見,并征得學生的同意,或者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朗讀作文,讓其他同學參與討論。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作為平等個體的客觀效應,還可以鼓勵其他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出自己的思考,這樣對所有學生都是有益的。教育不是一個復制人的過程,而是培育具有不同個性的學生群體,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作用。
5.一切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切活動事物的承載主體,我們的一切都不能脫離生活而獨立存在。所以,生活是我們最真實的存在。在作文的寫作過程中,學生面對具體情況時的感受,是一種直接的抒發(fā),作文就是學生對生活事物所進行的自我表達,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作文能力的高低就反映了學生對生活感悟的能力。然而,在一些舊有的教學模式下,體驗生活就顯得遙不可及。那么,要改變這種模式,就要發(fā)揮教師的作用,引導學生認識社會、了解社會,組織學生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豐富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體會,為學生寫作提供真實素材。所以,教育要打破校園的界限,多培養(yǎng)學生走出去,看看形形色色的人,紛繁復雜的物,進而得出真真切切的感受。初中生所處的階段正是開始認識世界的時候,他們對一些事物的體會不深,所以,加強學生的親身實踐是必要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逐步認識生活的本質。只有真正地體驗生活,寫作的時候才能真正地表達切身的感受。
中學生作文寫作是一個需要高度重視的過程,這是學生未來寫作發(fā)展的基礎,只有夯實的基礎,才能在學生以后的發(fā)展中發(fā)揮效用。作為教師,要定位好現代教育中自己所處的位置,努力發(fā)揮教師的作用,改變舊有的陳腐模式,積極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針對學生的作文寫作,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優(yōu)化課程結構,發(fā)揮創(chuàng)新性的授課模式,提高授課效率。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教師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感悟生命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抒發(fā)感情的能力,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劉紹彬.中學作文教學研究評析[D].云南師范大學,2006.
[2]賴春琳.中學作文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
[3]毛立春.中學作文教學方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4]陳永芳,劉莉萱.中學作文教學基本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3(05):32-33,36.
(作者單位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新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