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海玲
摘 要: 情感是學校德育課堂教學的紐帶,德育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講就是情感教學。本文倡導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通過以赤誠的愛心感召學生、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學生、以鮮活的內(nèi)容激勵學生、以新穎的方式激活學生、以魅力的語言感染學生,旨在達到激發(fā)中職生德育情感的目標。
關(guān)鍵詞: 德育課堂教學 情感激發(fā) 情感教學
黑格爾說:“假如沒有熱情,世界上一切偉大的事業(yè)都不會成功!”情感是教學的紐帶,沒有情感的教育,就等于一個人站在房門口向室內(nèi)喊話,盡管在你的嗓門吊得很高,房內(nèi)的人也許裝著沒聽見。只有在學生的心靈上架起溝通情感的橋梁,才能有效地展開教學工作。從“動之以情”入手,才能達到“曉之以理”的目標,否則,簡單生硬地、干巴巴地講一通大道理,即便滔滔不絕、口若懸河,學生也難以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往往事與愿違,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情感是人腦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人的需要、愿望、觀點而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動不僅伴隨著一種情感體驗,而且情感體驗反過來對人的活動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體驗會發(fā)生積極的模仿和反復進行的趨勢,而不愉快的情感體驗,就會引起人的行為停滯或改變的趨勢。教學是需要情感支持的,只有當教師的教學觸動了學生的情感,才能真正被學生所理解與接受。也只有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fā)之后,他們的認識和覺悟才會扎得穩(wěn)、拿得住。因此,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講就是情感教學,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更是如此。那么,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呢?
1.以赤誠的愛心感召學生
教師赤誠的愛心是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的情感激發(fā)的關(guān)鍵。這里的愛心包含:一是愛事業(yè)。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與教學工作,讓學生產(chǎn)生敬佩感而愛上德育課。二是愛真理。教師要有正確而堅定的政治信仰,相信真理,讓學生點燃真理的火種而形成健康的情感。三是愛學生。教師要以真誠的心愛護、關(guān)心學生,才能讓學生敞開心扉,由“親其師”到“信其道”進而“樂其道”。中職校呼喚教師的赤誠愛心,表現(xiàn)在正確地看待學生上。中職生大多經(jīng)歷了初中學業(yè)上的失?。ㄓ行┥踔翛]有完成學業(yè),在社會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又來到中職校的),學業(yè)上的差距、社會上的“有色眼鏡”,讓他們?nèi)狈ψ晕艺J同感和社會歸屬感。同時,叛逆的年齡與不服輸?shù)男愿襁@一的心理特點,又使他們不甘“如此”,兩者的矛盾直接影響他們情感的發(fā)展。人們看到的,往往是他們表面上的種種表現(xiàn)——厭學、追求享樂、責任心差、冷漠、情緒不穩(wěn)定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情感發(fā)展滯后的具體體現(xiàn)。
2.以平等的目光看待學生
在中職校,教師僅僅重視傳授知識和學生技能的訓練,以解決學生的疑難為自己的天職,而忽視學生作為“人”的成長,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和學生心理的發(fā)展。我們都知道,中職生是職業(yè)教育的主體,他們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不是被動裝填知識的“容器”和接受教訓的“聽話機”,他們的民主意識、平等意識非常強烈。他們不愿輕信、盲從,總是喜歡發(fā)表不同于他人的意見和看法。他們要求師生間的平等與尊重,要求同學間公平競爭與一視同仁。這就要求教師更新觀念,在德育課堂教學過程中從人格上把學生置于平等地位,與學生亦師亦友,切不可高高在上,使學生敬而遠之。唯有這樣,才有利于師生間的情意交流,才能取得學生的敬佩和信賴,使教師的德育課堂教學活動變?yōu)閹熒p方的友好協(xié)作活動。
3.以鮮活的內(nèi)容激勵學生
情感是人對外界客觀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世界是絢麗多彩的,人的情感也是極為豐富的。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如何把大千世界的“精彩”,通過教師的加工制作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對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至關(guān)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方面了解和分析學生的情感信息與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情感的內(nèi)容,并對相關(guān)的素材進行精心篩選,對那些富有代表性的、深刻的典型事例進行深度剖析,將教學大綱中的理論知識與當前的社會現(xiàn)實在時空上進行接軌,以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教學《商品的交換與消費》,我先播放學生熟習的石獅市街頭商鋪的視頻,再導入“商品”課題:“這些關(guān)系我們?nèi)粘3源┯枚鹊拿朗?、衣服等物品,在?jīng)濟學上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商品?!奔ぐl(fā)學生對商品市場的討論興趣。在出示本校小賣部的可樂價格后,師:“你們知道一瓶同樣的可樂在其他地方價格是多少嗎?”學生熱情洋溢地談論經(jīng)歷,從超市、雜貨店、批發(fā)店到咖啡廳、電影院,甚至到長城、黃山——同樣一瓶可樂在不同情況下在不同的地方價格差距是多么大。心理上的極度不平衡與無可奈何,讓學生在興致勃勃、情趣盎然中進入對新知識求索的過程之中。此外,一些短小的故事,有趣的新聞,富有哲理性的警句、格言;課文有關(guān)的照片、圖畫、詩詞,乃至電視電影的片段等鮮活的內(nèi)容都可以激發(fā)學生上好德育課的情感。
4.以新穎的方式激活學生
滿堂灌、呆板枯燥的說教是與情感因素格格不入的,采用一些形式多樣、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熱情。例如:結(jié)合討論式、辯論式、演講式等教學模式,開辟第二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diào)查,撰寫時事通訊、小論文,充分應用多媒體、音像資料等。
例如,在講解“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chǎn)品”時,我依次拿出三塊鵝卵石:一塊是教師親自在海邊撿到的鵝卵石、一塊是教師在花店里買來的鵝卵石、一塊是本班一位學生刻了漂亮字的鵝卵石。引導學生思考:它們哪一塊是商品,為什么?這一下就把學生的求知情感激活了。通過爭論討論辯論,他們終于明白:“教師鵝卵石”是天然的,不以交換為目的,它不是商品;“花店鵝卵石”,雖然是天然的,但是人們收集它、選取它付出了智力和體力的勞動,并用來買賣,它是商品;“學生鵝卵石”雖然付出了勞動,但沒有以交換為目的,它也不是商品。在講解完商品的概念后,我轉(zhuǎn)身問那位刻字的學生:“你打算賣這塊石頭嗎?”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再問學生:“它現(xiàn)在是商品嗎?”“有誰想買?它值多少?”從而導入了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商品的基本屬性”。如此,學生猶如置身于商品的產(chǎn)生交易活動的境界之中,不僅僅明確了什么是“商品”,還激起了一些同學將來從事生產(chǎn)和銷售商品的熱情。
5.以魅力的語言感染學生
情感是通過語言、動作、表情、神態(tài)等表現(xiàn)出來的。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有親切和藹的面容、充滿期待的目光、適當?shù)膭幼魇謩?,更要有嚴謹簡潔、抑揚頓挫和富有魅力的語言,它能讓看似枯燥乏味的政治術(shù)語、法規(guī)條文變得生動有趣,讓原本深刻難懂的理論思想變得奧妙無窮,寓理性于情感中,讓課堂充滿濃厚而熱烈的情感,從而給學生帶來積極向上的感受,使其愉快地參與學習。
如在講到“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時,我以凝重的語氣、嚴肅的神情分析中國當代“富二代”炫富的現(xiàn)象。當學生義憤填膺地進行聲討時,我隨即話鋒一轉(zhuǎn),俯身注視學生,用低沉的聲音、緩慢的語速問道:“那,如果你是‘富二代,你會如何消費?”在學生此起彼伏的激烈討論中,我表情豁然開朗,并輔以手勢,引導學生共同探討正確的消費觀。接著,我微微抬頭仰望,用欽佩語氣談起大富豪李嘉誠的兒子們的故事,語調(diào)激昂,聲情并茂,以情動人。從這個角度講,教師是“半個演員”。當然,教師的語言、教態(tài)應是情感真實的自然流露,絕不是矯揉造作、故弄玄虛、扭捏作態(tài)。
總之,“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在中職德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用自己積極的情感激活學生的情感,才能把教學工作做到學生的心坎上,以情感培養(yǎng)情感,才能把愛通向?qū)W生,才能取得中職德育課堂教學效果。而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關(guān)鍵在于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以赤誠的愛心、平等的姿態(tài)參與到德育課堂教學中,盡力挖掘教材中深藏著的情感因素,將深刻的理論與教師形象生動的表述融為一體,使德育理論充滿感情色彩,讓學生在情理交融中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寇冬泉.我國情感教學研究:特點、問題與前瞻[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6,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