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蘇媚
摘 要:語文教學注重聽、說、讀、寫的結合與運用,而前者能更好地為了后者服務。三年級作文是整個小學甚至是初中、高中作文的基礎,這第一步尤為關鍵。
關鍵詞:寫作;小學;畏懼心理;素材
一直以來,我都在不斷地探索,尋求一種有效的指導學生作文的方法,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消除學生對作文的畏懼心理
學生畏懼寫作文,要么是不知從何下手,要么怕寫不好,要么無話可寫。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不怕作文,我認為應該做到:
1.不要讓學生認為這是一節(jié)作文課
記得我第一次指導習作時,我上課的第一句話就是:這節(jié)課我們寫作文。并在黑板上寫下這次作文的題目。學生們立刻表現(xiàn)出的恐慌、失落、驚訝至今仍歷歷在目。原來學生這么不喜歡寫作文??!我牢牢地記在了心中。
2.對初寫作文的學生要求不能過高
有的老師喜歡在學生寫作文時加上字數(shù)要求。而有的學生寫完作文之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達到老師的要求。沒辦法,只得在后面東拼西湊點上去。其實,一篇作文不在于它的長短,主要看字、詞、句用得是否恰當,是否符合作文要求。
3.多給學生好的評價,激勵學生的寫作欲望
我喜歡在批改作文時用上很多“道具”,如:畫幾朵紅花,寫上“真棒!”“進步真大!”,或是添上幾個笑臉……不僅如此,我還把學生寫得好的作文當作范文來讀,給全班同學欣賞,或是張貼在教室的“佳作欣賞”欄里,也是一種對學生作文的肯定,這樣也會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二、充足的寫作素材是保證學生寫作的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庇袝r看著學生面對著作文本,冥思苦想了很久卻無從動筆時,我也在深思:世界多么豐富多彩,他們怎么就無從下筆呢?
1.教會學生仔細觀察
如三年級上冊有一單元的作文是一篇觀察日記。有的學生說觀察小白兔,有的說觀察小烏龜,也有的學生不知觀察什么。于是,我擺上一個小杯子,里面是一株豆芽。從學生們滿臉的疑惑中,我知道,大家的興趣來了。我又從兜里拿出幾粒黃豆說:這株豆芽就是由這顆黃豆變來的,你們想不想也動手種一種。學生們個個興奮不已。有了這樣的熱情,學生在兩個星期的種豆芽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都能仔細觀察,做好記錄。這就為后面寫這篇觀察日記提供了素材。
2.多開展實踐活動
三年級下冊有幾篇作文要求都是寫景。如果希望學生呆在教室里,就能把這篇作文寫好,這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剛好,學校每年都會組織“春游”,這便是觀景的好機會。在出發(fā)之前,我提醒學生注意觀察“一江兩岸”的花、草、樹……都有哪些變化,可以和同學在路上進行交流。同學們在快樂的氣氛中觀察景物,便更覺得美了。
3.教學生積累字、詞、句
為了豐富學生的作文,我讓我的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筆記本,專門記錄平時課本中學到的或是自由閱讀中讀到的好的詞語、句子。開始,有的同學沒把它當一回事。為了提高大家的積極性,我會在每個星期拿一節(jié)自習課出來,讓認真積累了的同學展示它們的成果?,F(xiàn)在,我還讓他們在晨讀課上自由讀或小組合作讀各自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
三、重視“口語交際”環(huán)節(jié)
每個單元上完后,都有一個綜合性的“語文園地”內容。其中第一大題就是“口語交際”。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口語交際”就是:在同學中間說說你都會哪些本領,這些本領都是怎么學會的?這樣的“口語交際”設計是受學生歡迎的。我還記得當時班上的同學們表現(xiàn)得非常踴躍。而且,這樣很自然地過渡到了這個單元的習作:我學會了。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作文為的是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币龑W生認識到生活是寫作之源,走進生活,也就讓習作訓練進入了一個孩子可以走進的世界。
(作者單位 江西省婺源縣紫陽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