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端
【摘 要】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應該一邊教學,一邊讀書,一邊研究,勇于進行課堂教學改革。 “為了不教而教”,這表面上看來是矛盾的,其實不然。葉圣陶先生說:“不教是因為學生能夠自己學習了,不再需要教師教了……達到不需要教,就是要教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本領,讓他們自己學習一輩子”。為了達到這一教育目標,本文就新時代語文教師的素養(yǎng):理念轉(zhuǎn)變、角色轉(zhuǎn)換、能力提升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理念轉(zhuǎn)變;角色轉(zhuǎn)換;能力提升
教師的工作是一件“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的事業(yè),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教育教學藝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特色語文教學新路,為一切學生帶來良好的教育。
葉圣陶先生概括出 “教是為了大到不需要教”這一至理箴言,他認為教學必須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讓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必須樹立生活本源觀,同時實現(xiàn)不教的關鍵在于教師素質(zhì)的提高。
下面從新時代語文教師所需具備的素養(yǎng)角度出發(fā),來談談對葉老這一教育思想的認識。
一、語文教師的理念轉(zhuǎn)變
我們都熟知“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教學原則,但我們好多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卻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 我給,你收。走講課堂,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xiàn)象:上課一開始,學生似乎都會了,都懂了,但教師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備了很詳盡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學生拉回來,讓學生“假裝不懂”。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上“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 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愛學。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而不是自己學會,更不用說會學了。
其實,我們語文教師首先應在備課中從“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去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方案,使教師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更應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fā)展有什么作用,要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學生對后來知識的學習,必須在已經(jīng)有的知識基礎上進行。
因此,正確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就顯得格外重要。學生所具有的知識基礎,不光只有在教材中學到的,來自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知識基礎分析也同樣重要,教師對此不應忽視。
總之,語文教師需盡快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才能真正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育人目的。
二、語文教師的角色轉(zhuǎn)換
我們知道,教師作為知識傳授者的角色是不能被淘汰的,不管怎么說,首先還得“教”,關鍵在于“教”什么,怎么“教”。如果只是一味地教給學生知識,那教師就只好一輩子“教”了,而如果像陶行知先生說的:“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師教的可是探求知識的方法,那可真就可以“不教”了,這叫會“偷懶”?!皯卸琛钡慕處熍囵B(yǎng)勤快的“學生”,這句國外的諺語正是教師要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任務的意思,與葉老先生的觀點不謀而合。
具體地說,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必須改變教師唱“獨腳”大包大攬的主角地位,擔當起在知識探索、能力培養(yǎng)上的主導作用。
例如:朗讀背誦課文;研讀各類文體的課文時,如何質(zhì)疑設問,如何尋找答案,如何進行文章和語言、寫法的賞析;如何筆記,如何整理知識,如何復習;這些都有法可循,但學生不是生來就會,讓學生自己摸索,誠然能訓練能力,但學生的經(jīng)歷和時間有限,最終形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無疑是很低的。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去給學生分析課文,而是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學會運用一些學習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更廣泛的去做學習上的“自主合作探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是給學生“漁”,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的捕魚能手。與此同時,還能鼓勵學生在運用一些現(xiàn)成方法學習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語文教師的能力提升
“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要教會學生,教師先要會。因此,語文教師就不能滿足于會講——把參考資料搬到教案上,又“販”到課堂上,而應該實實在在學點看家的本領——離開教參能品出文章的“味”來,提起筆來能寫出“自己”的文來。柯瓦列夫曾說過:“教師應當知道的東西,要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范圍,要具有更寬廣的科學視野,否則,他就不能喚起和發(fā)展對本門學科的興趣,就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迸d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往往對某些課外知識很感興趣,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語文教師只局限于教材而不適當拓寬,學生學得索然寡味,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要提高文學素養(yǎng),要拓寬文化視野,除了經(jīng)典名著外,語文教師還應該一些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當代優(yōu)秀作品,凡是學生應該讀的、適合學生讀的、學生喜歡讀的,教師都必須讀。
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對新時代語文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yè)成長和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zhuǎn)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zhuǎn)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zhuǎn)向現(xiàn)代的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
教學是一條漫長而曲折的路,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把握住教師理念轉(zhuǎn)變、角色轉(zhuǎn)換,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落到實處,實現(xiàn)從“教”到“不教”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