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梅
摘要:本文闡述了小學英語課堂模式的建構的基礎——興趣、文化環(huán)境,創(chuàng)建了自主教學,網絡教學的基本模式。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 滲透 文化 自主
英語教學——現代小學教育教學中一個閃亮而鮮活的名字。身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小學英語教師,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受時代、受學生親睞,成為我國當前英語教學的一個亮點。與此同時,如何構建一堂新穎生動的小學英語課堂,又成為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一個熱點。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認為,教師應努力營造一種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氛圍。通過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所學知識的意義。通過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析,層層引入,逐步深入,不斷創(chuàng)設最鄰近發(fā)展區(qū),把學生的思維從一個水平引導到另一個更高的水平。
要想上好一堂受老師和學生歡迎的英語課,身為一名英語教師的我,先從小學生的興趣入手,激發(fā)兒童的求知興趣。因為學生本身是課堂的主載者,知識的駕馭者,培養(yǎng)英語的學習興趣是首當其沖的,其次,對小學生進行語言文化的滲透,使學生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對英語語境感到熟知、明了;再次,通過創(chuàng)建輕松愉快的自主教學模式;最后,在當今高速發(fā)展的科學技術,借助網絡教學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新教學模式的建筑。
第一 ,注重興趣培養(yǎng),激發(f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
孔子曰:“知知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迸囵B(yǎng)小學生興趣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小學生只有對教師的英語教學有興趣,才能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研究表明,獲得良好的學習成績中各種因素的比例是:好的學習習慣占33%,學習興趣占25%,智力因素占15%,家庭因素占5%,其他因素占25%;學習失敗的各種因素比例為:缺少努力占25%,缺乏興趣占35%,個人問題占8%,其他占32%。小學生只有對教師的英語教學有興趣,才能從“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語),興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人對什么有興趣時,對它就樂于觀察,記得就牢,對它就可探索,愛思考。所以,激發(fā)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一定意義上說,比教給他知識更重要。正如杜威所言:“興趣是生長中的能力信號”,又往往是成功的開始。
第二,注重語言文化滲透,增進小學生英語學習的意識。
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每一種語言都體現一種相應的文化,并在這種文化背景中變化、發(fā)展、豐富。因此,學習一種語言與學習一種文化是并行不悖、相輔相成的。在英語教學中,如果小學生英語對文化背景認識,那么又如何激發(fā)學習英語的熱情,培養(yǎng)興趣,那么教學效果是值得懷疑的
英語教學包含著西方英語系國家的文化烙印,涉及問候、購物、祝愿、飲食、致謝等文化生活各個方面。由于民族差異,在他背后包含了豐富的生活內容、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在實施英語課程時,必先對以下兩點有所認識。
1)文化是語言的重要屬性之一,語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兩者交叉滲透。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外語學習必須與社會文化緊密聯系,在語音、詞匯、語法知識的學習和聽、說、讀、寫技能的訓練過程中,應該滲透有關國家的文化。例如,在上《In a Pot Shop》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先談談寵物,接著告訴學生,我們討厭的住、鼠等都可能是外國人的寵物,學到了更多的動物的單詞,而且感受到了西方人熱愛動物的情感,同時增強了他們接近自然、保護自然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活動,滲透文化意識。當我在上《Would You Like Some Coffee?》這一課時,告訴學生西方人一般不直接拒絕,而是婉轉地說:“Yes,Ilove to,but now.”但西方人并不是在任何事物上都表現出婉轉的。如在學習“Heres you present. Open it and see.”這些句子時,教師讓學生收到禮物后立即打開,體驗收到禮物的驚喜,并表達謝意,而中國人則不習慣當著送禮的人面打開禮物。
2)通過主題活動滲透文化意識。
節(jié)日是兒童最喜歡的日子,東西方各國都有各自的節(jié)日.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們經常舉行新年晚會、生日晚會等活動,讓學生在真實的主題活動中感受節(jié)日文化。在新年聯歡會上,唱“Happy New Year”,制作賀卡相互祝福。在圣誕之夜活動中,讓學生聽聽歌曲“Silent Night”,體會圣誕的寧靜、祥和,然后許個心愿互送禮物,感受友情和親情。
第三, 建立以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灌輸者,學生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得不到發(fā)揮,學習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多媒體網絡技術的運用,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角色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教師成為課堂學習的介紹者和組織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課堂真正地成為了學生的課堂。例如在學習小學牛津英語4B《Four seasons》,我先確定學習目標:閱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重要詞法、句法,完成閱讀練習。1.讀懂,能判斷對錯。2.根據文章提問并回答。3.復述短文。這樣的練習設計,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得到發(fā)展。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學生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了起來,自己動手、自主學習,其樂無窮。一節(jié)課結束,學生們就盼望著下節(jié)課的到來,如此良性循環(huán),學生的學習勁頭越來越足,課堂成為了學生自由馳騁的天地。
恩格斯言:“凡在人類歷史領域中是現實的,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變成不合理?!鄙頌槲磥淼男W英語工作者,打破傳統的“中心式”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使上課成為情感交融的樂園。
(青島柏蘭光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