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俊
教學實踐證明:科學合理地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低年段數學教學整合,引導學生“快樂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甚佳?!翱鞓穼W習”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提高學習與記憶的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經常引導學生進入“快樂學習”的狀態(tài)。下面,我結合自己在小學低年級段數學教學的特點,就如何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引導學生進行“快樂學習”的實踐與探索。
一、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學習
自信心的培養(yǎng)
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心理不成熟等客觀因素,導致他們的學習情緒不穩(wěn)定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學習的成功可以使他們手舞足蹈、興高采烈;學習的失敗,又可以使他們垂頭喪氣,甚至掉下眼淚。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也是學生建立必要的學習信心的途徑之一。如在“厘米的認識”的教學中,首先應用多媒體播放富有童趣的謎語(謎面:生來公平,拿在手中,要問長短,它最分明),設置懸念,激發(fā)一年級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播放古人用人體器官測量物體長度的片斷,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逐漸進入到問題的解決中。認知沖突是一個人已有的知識經驗與當前面臨學習問題之間的矛盾。在數學課上,學生會經歷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認知過程,就是在不斷解決矛盾的學習活動中,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逐漸地克服了學習中的心理障礙。因此,教師要引導和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獲得成功,不斷提高學習的信心。信心是建筑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基礎上的,有了第一次成功的喜悅,才會有第二次成功的努力。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本保證,是一種可貴的心理狀態(tài)。它能將人的一切潛能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并達到最佳狀態(tài)。但學生的自信心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又在數學課的學習中表現(xiàn)出來。我發(fā)現(xiàn),在數學學習中,總有那么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充滿了畏縮感,一聽到數學就心里發(fā)毛,第一感覺是“數學太難,我不行!”因為覺得自己不行,所以就沒有信心,于是導致碰到稍微一點難度的學習內容就后退,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使得這一部分學生越來越恐懼數學學習。面對這樣的學生,除了經常使用“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研究好嗎?”“我相信你以后比老師想得更好”的激勵語言外,更多是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出鮮活的“問題情境”,展示問題的背景,說明問題的來龍去脈,說明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從而拉近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覺得數學變得可親近了,使他們消除了怕學習的心理障礙。
二、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毅力
挫折是每個學生在學習中都可能遇到的,可觀察身邊的有些孩子,他們在面對挫折和不順心的事時,缺少自我調控的能力,覺得世界都在他眼前塌了,他們那脆弱的心理承受力甚至到了不堪一擊的程度。那么,在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抗挫折教育,使學生遇“挫”而不折呢?
首先,在教學中,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到數學中概念、定理的出現(xiàn)和被接受,都是經過艱難漫長的驗證,才慢慢地讓人們接收,進而變成真理。
其次,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優(yōu)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為教師在課前要備學生、備教材、精設過程,把內容轉變成學生心理能承受的數學問題。如在教學一年級“加法和減法”時,以小叮當故事為游戲背景引入,要同學們幫助叮當和大雄分豆沙包。先出示6個豆沙包,大雄有4個豆沙包笑得非常開心,接著出示叮當不高興的樣子。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叮當會不開心呢?”雖然題目沒有明確提出解題的要求,可是全體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為自己喜愛的卡通人物盤算著6的分解和組成,運用減法的思路油然而生。不少學生還替叮當伸張正義,提出把6分成6(叮當的)和0(大雄的)的想法。這樣,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fā)出來了。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一定會探索其中的緣由,而教師就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設愉悅的、熟悉的生活情境,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得出準確的結論。這種伴隨積極情感體驗的學習方式,能十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都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為“平面幾何圖形”的教學拓展了廣闊的空間,許多傳統(tǒng)教學中難以涉及的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教師筆下原本靜止的平面圖形被插上了信息技術這個想象的翅膀,變得鮮活起來了。低年級的學生也不再覺得數學課沒有生活情趣、枯燥乏味。例如在學習“軸對稱”概念時,我制作了一只會飛的花蝴蝶,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地重合張開,優(yōu)美的畫面,再伴著優(yōu)雅的音樂,我想平時最不愛上數學課的同學也會為之陶醉的。這時,我再拋出問題,蝴蝶為什么這樣美呀?……這就是生活中軸的對稱圖形,這就是數學之美。這樣,會讓學生明白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三、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遵循的原則
(1)科學性原則?,F(xiàn)代信息技術應與教材的科學性相結合,以課時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快樂學習”服務為目的。課前應認真鉆研教材,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只有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才能使由現(xiàn)代信息技術設計的軟硬件與課堂教學的經驗、最佳的教學策略有機地結合起來。
(2)實效性原則。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的軟硬件,要考慮它的效果,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屬于“畫蛇添足”的、效果不明顯的就干脆不用或少用。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可靈活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3)最優(yōu)化原則。現(xiàn)在課堂上應用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有很多,教師除了會對其進行熟練地操作,還必須對其特性有全面了解,從而為選擇和應用最佳媒體組合作準備。
參考文獻:
[1]孟淑敏.現(xiàn)代教育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整合[J].教育與
實踐研究,2009(3).
[2]吳正憲,張冬梅.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研究[J].小學數
學教育,2003(9).
[3]康逸蕓.媒體組合教學體現(xiàn)完美效果[J].小學數學教師,2002(1).
(浙江省蘭溪市橫溪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