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對翻譯標準“忠實”的淺析
      ——以杰羅姆模式與賀拉斯模式做對比

      2014-03-06 11:42:48夏梅花
      關鍵詞:忠實杰羅姆意譯

      夏梅花

      (1.云南農業(yè)大學 外語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1;2.云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 云南 昆明 655000)

      翻譯,看似簡單,卻學問頗深,古往今來,眾多學者對其意見不一,究其主要原因為大家所持的翻譯標準不一。方夢之在其著作中總結了各學者對翻譯的不同定義:1954年,矛盾在《為發(fā)展文學翻譯事業(yè)和提高翻譯質量而奮斗》一文中對翻譯,特別是文學翻譯,作了比較全面的概述:“對于一般翻譯的最低限度的要求,至少應該是用明白暢達的譯文,忠實地傳達原作的內容?!保粡恼Z言學的角度來定義翻譯,卡特福德認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譯出語)的話語材料轉換成另一種語言(譯入語)中對等的話語材料。”;巴爾胡達羅夫人認為翻譯是“把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即話語)在保持內容也就是意義不變的情況下改變成另外一種語言的言語產物。”;美國翻譯理論家奈達說:“所謂翻譯,是指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貼切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xiàn)原語的信息”[1]。眾學者各抒己見,表現(xiàn)于在翻譯過程中“忠實”的對象因意識形態(tài)和文化的不同而不同的特點。本文將通過比較杰羅姆翻譯模式與賀拉斯翻譯模式來分析這個“忠實”——翻譯的基本標準。

      一、杰羅姆的翻譯模式及其實際運用

      杰羅姆的翻譯模式源于公元第四世紀圣·杰羅姆(SAINT JEROME 331—420 AD)的拉丁文《圣經》。在古羅馬后期,隨著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的衰退,文學翻譯也不如前期活躍。統(tǒng)治階層為了挽救瀕于崩潰的帝國,加緊利用基督教來麻痹人民,這樣宗教翻譯自然受到重視。他們認為《圣經》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的內容、內涵及文字的選擇和秩序都是恒定不變的,所以翻譯圣經是個嚴肅的工作,譯者不能隨便刪除、添加或修改經文意思,譯文必須忠實于原文,譯文內容和原文內容要相符,另外翻譯圣經也要注意所采用的字詞,譯者必須確保所用字詞和原文所表達的意思相符。圣·杰羅姆所主張的翻譯模式正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能夠應用于圣經文本的翻譯。

      圣·杰羅姆主張的翻譯理論是“對等”(equivalence),即有一個文本,譯者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忠實地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然而這種絕對的對等就使杰羅姆模式只注重語言形式層面上的對等,即:“對等于占絕對主宰地位的原文本是翻譯的唯一標準,譯者只能集中于原文本的語言形式層面,關注原文本所表達的字面意思,原文本所指之事”[2]。杰羅姆認為《圣經》是種嚴肅、神圣的文本,必須絕對忠實地翻譯,不僅應該詞對詞的翻譯, 甚至還要把譯文詞語寫在原文詞的下面,即“寫在行間的翻譯”(interlinear translation)[2],認為這種翻譯不僅適用于《圣經》, 還應用于其他大量的類似文本的翻譯中。 唯有這樣,才能保持這類“充滿玄義”的文本的“神圣本性”。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在西方《圣經》所帶來的影響大不如從前。杰羅姆又重新定義了“對等”,不應該是用字典機械地字對字的翻譯,必須采取靈活的原則。杰羅姆認為,各種語言在用詞風格、表達習慣、句法以及語義、內容等方面都互為區(qū)別,因此不能采用逐字翻譯的方法。比如,“我半世的辛苦,全是替他們做馬牛!(矛盾《子夜》),譯文為:I′ve been slaving all these years just to make money for them[3].這里拋棄了“牛馬”的字對字的翻譯,只譯其“做苦工”的實在意義。

      當然這一觀點與其說與他強調“對等”的觀點有矛盾,倒不如說是對其觀點的修正、制約。杰羅姆把兩者的關系看作是一種“互補”關系,并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承認自己是有時意譯,有時直譯。他這樣做,是因為他充分地看到了翻譯問題的復雜性。他在《致帕馬丘書》中說明這一點,其內容為:“在翻譯中,很難保留外國語言中特殊而絕妙的措辭風格。每一個詞都有它自己獨特的意思;我也許找不到適合的詞來解釋它……如果逐詞對譯,譯文就會荒謬無稽;如果不得不做些改動或重新安排,則會顯得有負于譯者的職責”[4]。在任何情況下,翻譯本身不管是直譯或意譯,都不可能永遠的好或者壞;相反,為了滿足讀者的需求,只能根據(jù)具體的文本來判斷,這樣才是恰當?shù)姆g。那為了做到盡可能忠實,什么時候用直譯?什么時候用意譯?可以從以下的例子來深入透徹地了解。

      例 1:現(xiàn)在也有兩座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國主義,一座叫做封建主義。(《毛澤東選集》三卷,1050)

      譯文:Today twobigmountainslie like a dead weight on the Chinese people. One is imperialism, the other is feudalism[3].

      “大山”為隱喻,譯文中也都用直譯法,譯作big mountains, 保留了原文隱喻中的形象和修辭效果。

      例 2:“走進……”的英譯:走進WTO: Accession to WTO;走進阿爾卑斯山:Pass to Alps;英國著名小說家和小說批評家E.M.Foster的“A Passage to India”(有人譯為《印度之行》)也可以翻譯為“走進印度”;還有,走進翻譯:Understand Translation,而不是我們想到的Entering the Realm of Translation,因為在很多情況下,“走進”都直接譯成了“entrance”[5]。

      那么到底什么情況下采用直譯; 什么情況下采用意譯呢? 譚載喜認為可以遵循這樣的原則: Translate literally, if possible, or appeal to free ( literal) translation. (能直譯的就采用直譯, 不能采用直譯的就采用意譯。) 方能保留譯入語的指稱意義, 求得內容與形式相符[4]。

      有些作品有著豐富的內涵,寓意深刻,只有通過意譯才能表現(xiàn)原來題目的目的、意義和內涵,幫助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作品名:《大錢餃子》A Good-luck Dumpling[6],如果把《大錢餃子》直譯為A Coin Dumpling,容易使人想到a dumpling made of coin, 與本文的意義相距甚遠:吃到包有大錢的餃子,就有福氣,全家希望把這樣的祝福獻給母親,通過全家的合作,最后母親吃上了那個大錢餃子。因此,前者的譯文較為準確地表達了原文的意義。而另一個例子:《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該書介紹了1949到1988年間我國的坎坷歷程,譯為“Years of Trial, Turmoil and Triumph: China from 1949—1988”,更能表達原作的精神實質,又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翻譯作品名時,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對原作品有深刻的了解,把握其時代背景,采用英語特征的表達方式,這樣能使譯文準確、達意、通順。這時采取的就是意譯,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但是有時在一句話中可能需要同時采用兩種方法——直譯兼意譯。例如:賊眉鼠眼:to behave stealthily like a thief[6]?!百\”是直譯,其它部分則是意譯。

      譯者的翻譯工作不是在真空中完成的, 讀者閱讀譯文也不是在真空中進行[2]。無論采用直譯還是意譯,譯者必須注重在譯文中與讀者交流、協(xié)調。譯文要讓讀者理解、接受、欣賞,以達到傳遞原文的目的。

      二、賀拉斯的翻譯模式及其實際運用

      賀拉斯翻譯模式源于賀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65 BC- 8 BC),古羅馬著名的詩人和批評家。賀拉斯對翻譯理論的論述主要見于《詩藝》(Art Poetica)一文。該模式從時間上來看先于杰羅姆模式,其深受西塞羅( Marcys Tullius Cicero, 106- 43 BC)的影響,贊成活譯,擯棄直譯。他提出的“忠實的翻譯” (fidus interpres)并非忠實于某一個原文本,而是忠實于它的“顧客”(目的語讀者),當然這也只是賀拉斯時代的“顧客”[7]。在當時,無論是筆譯者還是口譯者,要想得到信賴,他就必須準時完成任務,并且獲得雙方(原作者與讀者)的滿意。因此,作為一個口譯者,他要在原作者和讀者之間用兩種語言來協(xié)商;如果是一個筆譯者,他也要在讀者和兩種語言間協(xié)商?!皡f(xié)商”(negotiation)是賀拉斯模式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與傳統(tǒng)的忠實性的“對等”(equivalence)翻譯是相悖的。由此賀拉斯贊同意譯,而不是字對字的對等翻譯。若要譯文在目的語文化中接受,就好比一場生意交易,為了確保交易成功,我們往往被建議說不要那么忠實。所以“忠實”是一個相對概念,是靈活的、動態(tài)的,在賀拉斯模式里忠實的最終目的是協(xié)商的成功。

      如下面的例子:Unless you′ve got an ace up your sleeve, we are dished.直譯為:如果你袖子里沒有艾斯,我們就完了。意譯為:除非你有精囊妙計,否則我們是輸定了[8]。上面例子如果直譯的話看似既保持原文的內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但是聽起來比較僵硬,晦澀難懂。類似的例子還有:No aim could be too remote, too simple, too absurd-and no experiment too outlandish. 直譯為:沒有任何目標能夠是太遙遠、太簡單、太荒唐——沒有任何實驗太奇特。意譯為:再渺茫、再簡單、再荒唐的目標也值得追求——再離奇古怪的實驗也應該嘗試[8]。同樣這個例子如果直譯的話倒不能傳達原文的寓意。要讓譯入語通俗易懂,所以得采取意譯,這符合譯入語文化,使其被接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漢譯中國成語,如:a drop in the bucket:直譯為:一桶水中的一滴,意譯為:滄海一粟;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足掛齒;不值一提;不起眼;渺小[8]; a nod is as good as a wink to a blind horse: 直譯為:點頭也好,眨眼也好,示意盲馬,同樣無效。意譯為:犟漢難勸,狂人難喻[8]。

      賀拉斯時代沒有神圣的宗教文本,但是它卻具有當時占有特權地位的拉丁語言的特征,這就意味最終協(xié)商時傾向于拉丁語,且協(xié)商不可能達到絕對的平等。BSAANETT和LEFEVERE很形象地運用了“假日酒店連鎖店綜合征”[2](Holiday Inn Syndrome),即在這里一切異國的、外來的事物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標準化。事實上這是在暗示,拉丁語可以讓所有國外的,外來的語言標準化,統(tǒng)一化,規(guī)范化??梢娰R拉斯模式也是符合當時時代的要求,在協(xié)商時要傾向于拉丁語語言的特征,而在今天則是英語?!鞍哑渌Z言,尤其是第三世界語言,翻譯成英語時,譯者不可避免地會偏向英語,所有的外國的、異域的事物在一定程度上都被標準化了”[2]。因我們不了解拉丁語,就以最熟悉的英語來看,例如:落湯雞:a drawn rat; 攔路虎:a lion in the way;愛屋及烏:love me, love my dog。這里所采用的翻譯方式,就是使原語與目的語之間語言上和文化上的彼此差異降到最低,用目的語讀者熟悉的語言和文化表達原語的語言和文化,使譯文更透明、通順、易懂,為兩種語言更有效的交流掃除了語言和文化上的障礙。在比如圣經里的“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這所對應的譯文為:man shall not live by bread alone。本句喻為生活的意義不僅是追求物質享受。這在翻譯時也是得靈活對待,中西方生活習慣不一樣,西方通常是以面包等西餐為主食,如果不了解該文化很可能直譯為“面包”。但對于我們東方讀者來講可能難以理解。同樣還有伊甸園,對應的是Garden of Eden, 該喻為人間天堂,樂園。如果不了解圣經,哪我們在翻譯“人間天堂”時,可能只會想到heaven或paradise,這也不錯,只是不地道。這時譯為“Garden of Eden”,使得譯者向譯入語讀者靠攏,使原文符合譯語的文化價值觀,把原文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之中。另外一個例子:“狐假虎威”一種譯為: the fox is false, while the tiger is mighty;另一種譯為:an ass in a lion′s skin[8].它反映了漢民族對狐貍與老虎這種動物特有的民族心理感受及認知,根植于漢民族文化。由于英語民族卻反對這兩種動物的上述心理體驗和文化內涵,故英語就沒有關于狐貍和老虎這種文化內涵對應的詞語。若將之譯為英文讀者就會不知所云,反之,漢譯英時,將其轉用民族熟悉的形象,讀者就更容易理解了。

      三、兩種模式之歸結點—相對的“忠實”

      翻譯離不開社會的認知需要。不管是杰羅姆模式還是賀拉斯模式,它們都有自己產生的特殊的歷史和文化的背景,都得到當時的認可。在杰羅姆時代,起初圣經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決定了翻譯要絕對的字對字的對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發(fā)現(xiàn)這一模式的極限性和缺乏實用性,又主張翻譯策略應該是依據(jù)譯者自由選擇;而賀拉斯時代拉丁語作為特權語,那么其翻譯的目標是盡可能忠實于特權語的文化和語言特點,故翻譯總是按一定的社會集團利益和社會認知需求來進行。

      不管哪種模式,它們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其譯入語更好地被傳達,使其通俗易懂,準確表達其思想、意義,從而達到“忠實”。如何昌邑所說“翻譯標準是歷史的﹑動態(tài)的﹑民族的并根植于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標準”[9]。翻譯活動主要是一種社會行為。譯者生活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中,他的翻譯意識和翻譯行為受到社會的影響和制約。翻譯理論必須與本國的國情相結合,即從本國、本民族的語言與文化的現(xiàn)實出發(fā),以本國與異國的語言文化對比研究為基礎,深入探討不同的思維習慣與語言心理。翻譯沒有一成不變的標準,其遵循的標準是相對“忠實”。

      [參考文獻]

      [1]方夢之.翻譯新論與實踐[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2.

      [2]LEFEVERE B S.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呂瑞昌,喻云根,張復星,等.漢英翻譯教程[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119.

      [4]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 [M].增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25.

      [5]杜爭鳴.翻譯策略與文化:英漢互譯技巧詳解[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

      [6]郭富強.漢英翻譯理論與實踐[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91.

      [7] HORACE. English Literary Studies[M].University of Victoria,1981:67.

      [8]何昌邑.論翻譯標準與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21(6):135-139.

      [9]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40.

      猜你喜歡
      忠實杰羅姆意譯
      在自己的內心尋找智慧
      ——讀安德烈·紀德小說《窄門》
      在自己的內心尋找智慧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淺談文學翻譯中的信息保真
      考試周刊(2016年103期)2017-01-23 15:41:32
      淺談翻譯碩士的翻譯標準觀
      青年時代(2016年19期)2016-12-30 17:44:42
      分析葛浩文英譯《浮躁》中的忠實與叛逆
      青年時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31:22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把做的事當回事
      把做的事當回事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含能材料(2016年9期)2016-05-08 13:19:08
      鹿邑县| 璧山县| 姜堰市| 绥江县| 桦甸市| 建水县| 曲靖市| 义马市| 东光县| 定边县| 石狮市| 屏东县| 邵武市| 乳山市| 轮台县| 罗田县| 武强县| 新闻| 金华市| 仁怀市| 峨边| 舟山市| 星子县| 乌苏市| 敦化市| 大新县| 遂溪县| 永平县| 板桥市| 永定县| 禹州市| 双桥区| 遂平县| 桐柏县| 康乐县| 天水市| 通渭县| 永修县| 海安县| 土默特右旗|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