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艷霞
摘 要:作為一種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信息技術有著獨特的教學優(yōu)勢,尤其是在當前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更應該把信息技術很好地融入進來,讓涵蓋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成為信息技術應用的具體載體,而信息技術又可以成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嶄新手段與支撐。因此,本文將圍繞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展開較為詳細的討論,以期能夠充分發(fā)揮出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教學 融入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189-01
1 前言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出現與不斷推進,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著重重困難與障礙。如何在這種新形勢下讓小學語文教學重新煥發(fā)生機,是擺在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與責任。根據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語文課程中應該注重跨學科學習和現代技術手段的運用。那么,作為現代教學手段的信息技術,將成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從當前來看,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把信息技術融入進去的做法已經逐漸普遍了,我們應該盡量通過信息技術為小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從而讓信息技術成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有力支柱。
2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與影響
2.1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有利于改變小學生的求知和學習方式,能夠在開發(fā)他們智力與感官潛能的同時,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興趣與主動性。它讓生性活潑的小學生感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與自信。信息技術還改變了小學生的娛樂與游戲方式,讓他們在玩樂中進行語文學習,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信息技術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并沒有能夠實現規(guī)范化的統(tǒng)一,從而使得信息技術教育游戲活動的質量與水平參差不齊。如果我們能夠使信息技術開發(fā)出的游戲活動更具科學性與規(guī)范性,將有助于營造出一種積極樂觀的語文學習氛圍。信息技術還可以改變小學生的交往方式,讓更多的小學生走入信息技術的教育世界,讓他們通過自由、平等、開放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來拓展自己的交往空間,有利于引導他們樹立起學習自信心等良好的學習品質。信息技術還改變了小學生的消費方式,它使得小學生成為潛在的網絡購物消費群體,讓小學生的消費觀念產生了一定的變化。
2.2 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
信息技術使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育資源進行共享與交互式交流,這使得傳統(tǒng)的教師地位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很多原先被語文教師進行權威性控制的教育資源都受到了信息技術教育方式的影響而改變,出現了很多個性化的網絡教育資源,這些都使得小學生有了更為方便、快捷和豐富的學習資源。這個時候的小學生可以與教師處在平等的平臺上進行交流與溝通,打破了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對于知識的壟斷。信息技術還改變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方式,讓傳統(tǒng)形式下的被動灌輸教學方式面臨著更為嚴峻的挑戰(zhàn),因為信息技術具有更為開放有趣的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導小學生從小就開始在語文學習中進行“自主發(fā)現、自主探索”,為他們將來真正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思維與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此外,信息技術還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教育理念發(fā)生變革,即讓傳統(tǒng)培養(yǎng)知識人才的目標向著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優(yōu)秀且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才能的學生發(fā)展。此外,信息技術還使小學語文教學更加多樣化,有利于激發(fā)出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與想象力。
3 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路徑
3.1 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的,要能夠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個性化差異,要能夠采取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當中去。換句話說,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否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學生只有飽含興趣,才能夠真正產生學習的巨大動力。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把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到語文教學當中去,通過合理地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看到圖、文聲、像并茂的語言文字,并帶領學生進入到一種有聲有色、循環(huán)往復的教學場景中去,讓學生在真切的體驗當中,逐漸感受到語文教學的樂趣與亮點所在。應該說,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讓小學生激發(fā)出較大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啟發(fā)他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并改善他們的觀察能力,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鮮的活力與動力,讓小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進行語文學習。
3.2 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根據心理學研究結果,人類的認知活動往往都是由感性向理性發(fā)展和變化的。那么,小學生在進行小學語文學習時,也是遵循這樣的教學規(guī)律。這是因為小學語文中的教學內容往往都是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間接成果,屬于理性的范疇。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合理運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理論與實踐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把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融于一體,讓小學生獲得豐富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努力提高他們的語文閱讀興趣。應該說,在新課改要求下的小學語文教材已經開始把教學內容與小學生的生活更為貼近了,也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要求,有著更為現代化的教學氣息。
4 結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提高信息技術下的職業(yè)和技術素質,利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獨立分析、獨立判斷的能力和品格,學校要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物質和資金投入,認真宣傳和實踐,真正使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相和諧,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去。
(唐山市豐潤區(qū)豐登塢小學,河北 唐山 064004)
參考文獻:
[1]丁俊杰.信息技術教育傳播與現代教育[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6.
[2]黃建欣.從信息技術教育新特征看創(chuàng)新性學習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5).
[3]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