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有效方法。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年齡小,在指導他們進行課外閱讀時,筆者遵循循序漸進的方法:首先幫助學生選擇適當的閱讀書籍;其次,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再次,重點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最后,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通過課內外結合,讓學生進一步鞏固閱讀的成效。
關鍵詞:閱讀;書籍;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7-0067
讓學生變得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不僅能開拓視野,增知啟智,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對學生們而言,能夠從小體味到讀書是一樁快樂的事情,從而終生享受書籍所帶來的無窮樂趣也許就是社會、學校與家長所共同給予他們的最好的童年禮物。但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年齡小,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課外閱讀興趣呢?以下是筆者進行的嘗試:
一、幫助學生選擇閱讀書籍
很多學生沒有充足的、合適的課外書籍進行閱讀,不是家長舍不得買,而是苦于不知道買什么書籍合適。而且只有正確、合理地為學生選擇所需的閱讀材料,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外閱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獲。針對這種情況,開學第一周,筆者就組織了家長會,根據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閱歷淺的特點,做好對學生的讀物推薦工作。
1.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以拼音讀物為主。
2. 兒童喜歡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畫面,因此最好讀物里配有插圖。
3. 低年級學生童趣十足,故童話故事類的書籍學生特別感興趣。
4. 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書籍也是必不可少的。
學生家長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購買或訂購相關的書籍,要求學生把課外書籍帶回學校,在課外閱讀時間互相交換閱讀,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這既增大了書籍的價值,也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
二、 讀書給學生聽
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識字量少,讀書的興趣沒有形成,要求他們自行進行課外閱讀,效果甚微。于是,筆者收集了學生們的一些課外書籍,根據兒童喜歡聽童話、故事的心理需求,從中選取一些有趣的童話、寓言講給他們。而且,筆者在講故事時,每到精彩之處就戛然而止,此時學生的興趣正濃,然后引導他們在課外書中尋找結果,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體會到書本的魅力了。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對培養(yǎng)閱讀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筆者在班級中布置了一個圖書交流中心,每周安排兩節(jié)的課外閱讀課,鼓勵學生利用空閑時間借閱圖書,并定期對借閱的記錄做好檢查。對借閱次數多的學生筆者給予適當的鼓勵,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筆者還有意識地把學生帶進學校圖書室、教師閱覽室參觀,讓他們感受課外書的吸引力、感受書迷專心致志讀書的精神、感受濃濃的讀書氛圍,從而激發(fā)閱讀愿望。
四、教學生閱讀的方法
低年級學生的閱讀,以拼音讀物為主。在進行此類閱讀時,筆者通常要求學生一眼看兩行,一行看拼音,一行看字,遇到不認識的字看拼音以最快的速度直呼出來,或者跳過去不讀,或者根據上下文的內容猜字,這樣一口氣讀下去,文章的大概內容學生就把握得比較好了,學生讀書的興趣也就不斷提高了。
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想象,使書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同時,這樣的結合在學生面前展示了一個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有助于學生將書本知識內化。另外,學生在讀書、讀報時,應把看到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摘錄在摘抄本上,養(yǎng)成積累的好習慣。
這樣,學生學到閱讀的方法,在課外自由閱讀時就能得心應手了。
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教師應開展與課外閱讀有關的活動,使學生在有趣豐富的活動中體會課外閱讀的興趣。每周開展背古詩比賽、評選故事大王賽、朗誦詩歌賽,并且給得獎的學生授予自制的徽章,這樣得獎的學生想保持,沒得獎的學生想爭取,鞏固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低年級學生好表現,教師將他們課外閱讀所取得的成績加以展示,讓其他教師、家長、同學認可及贊賞,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班內開展一月一次的“露一手”比賽,有的學生拿出了好詞、好句、好段的摘抄,有的拿出了豐富多彩的剪報……通過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不僅使每位學生心理上產生了極大的滿足感,而且在學生的相互評議交流中獲得了新知識,學得了正確的讀書方法,從而激勵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六、課內外結合,鞏固成效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很注意通過課堂教學,帶動課外閱讀,做到課內外結合。如在學習了古詩《靜夜思》后,筆者推薦一些李白的詩給學生閱讀。在學了《狐貍和烏鴉》、《狼和小羊》兩篇寓言后,向學生介紹《伊索寓言》,讓他們自己憑個人興趣閱讀其他寓言。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設立每天一句歇后語,教師寫前半句,學生完成后半句。為了找出答案,學生通過找資料,找工具書,進行大量的閱讀,而且這樣的閱讀帶有很大的目的性,學生興趣濃厚,養(yǎng)成了主動積累的習慣。
學生讀的書越多,就越會讀書,越喜歡讀書,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最終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作者簡介:何少萍,1974年出生,曾經獲得市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市德育先進工作者,1998年被評為“省南粵教壇新秀”。她善于總結,撰寫的多篇論文、教學方案設計獲得國家、省、市的獎勵,其中撰寫的活動方案《快樂的交友會》榮獲省二等獎,《燕子媽媽笑了》獲國家級三等獎,本篇論文獲市一等獎、省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