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摘 要:農村語文教師的共同心聲就是走進學生心靈深處,從實際出發(fā)挖掘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新素材、新教法,使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樹常青。
關鍵詞:教育觀念;興趣;開發(fā)資源
一、把閱讀教學變成了課文肢解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告訴我們:“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比欢?,很多農村初中教師對此十分無奈。一味在抱怨中“穿新鞋走老路”,于是乎在所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理念下,在熱熱鬧鬧的課堂上,閱讀教學又一次次變成了教師一廂情愿的課文肢解:分段、概括段意、歸納主題思想、分析寫作特點。課堂教學只有預設的枯燥,沒有生成的精彩。
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學生“畏學”,師生互動少
傳統(tǒng)的“一言堂”灌輸式教法仍然沒有徹底轉變,教學模式和內容單一。語文課堂仍舊側重教師講、學生聽,起不到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減少,對語文的重視度低,認為只要能背誦就可以應付考試。例如文言文的講授方式,主要是教師翻譯,學生感覺枯燥并且難以理解,就對學習語文產生了畏懼或者排斥情緒。語文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相對缺乏,導致教師無法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也不利于教師的教學反思;學生與學生之間也需要互相交流,才能互相激發(fā),互相學習。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
三、把語文課本當成唯一的課程資源
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明白,“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課本只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語文教師的目光既要盯著課本,又要盯著千差萬別的學生和豐富多彩的社會??上У氖?,很多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只看到眼前熟悉的教本和教案,看不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看不到窗外靈動的世界。就這樣,很多語文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一本教案寫春秋”。面對以上農村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筆者根據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和教學管理體驗,思之再三,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以供同行探討。
1.立足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
新的語文課程基本理念首先就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理念是否體現關鍵看語文課堂教學。
新課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
語文教師要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總目標,落實語文課堂教學的每一個板塊,包括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教學、綜合性學習活動教學等。
教學管理者應該按照新課程理念,首先改變課堂教學評價方式,變“以教論教”為“以學論教”,看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否得到全面提高,這樣的課堂教學評價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叭绻處熽P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學任務和教學計劃完成得怎么樣,而很少或根本不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效果,那么這樣的課堂教學只是一種任務關注型教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效教學,也不是符合新課改精神的語文教學?!边@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無從談起。其次,在教學檢查、聽課評課、教研活動中要適時轉移重心,重點檢查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教學、綜合性學習活動教案以及聽寫作課、口語交際課、綜合性學習活動課,教研活動專題側重教學盲點。
2.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積極性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與教師指導相結合。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是“教學之本”。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使學生發(fā)現了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很快融入課堂。教師可以運用幽默笑話、歷史古典等方式,預設情境,導入課堂內容。教學的形式也要靈活多變,讓學生擺脫枯燥感,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到知識。此外,教學內容上也應該豐富多彩。
(3)對學生學習語文習慣的培養(yǎng)。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要注意以下幾點: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寫字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培養(yǎng)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3.走出課本,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
在新課標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再也不是由專家編寫的教科書的忠實執(zhí)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家長等一起構建新課程的合作者”。因此,教師必須走出課本,全力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語文課堂教學。那么,哪些東西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呢?《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示我們,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它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各種標牌廣告,等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主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