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瑞紅
摘 要:本文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針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進行了理論和實踐研究。
關鍵詞:行動導向 公共英語教學 實踐研究
課 題:該論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省教育廳規(guī)劃課題——“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ZC1212022。
行為導向教學起源于德國。德國職業(yè)教育界于20世紀80年代,開展了行動導向教學的討論并確定了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的學習領域課程方案。德國雙元制的職業(yè)教育就是一種“實踐為導向”教育,它注重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職業(yè)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我們本著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理念,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進行了實踐研究。
一、黑龍江農墾職業(yè)學院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三輪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綜述
2004年,學院遵循因材施教原則,實施公共英語分層教學,并開發(fā)出校本教材,體現了學生本位的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自2009年起,學院公共英語進行第二輪教學改革,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體現了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并使用了自編教材,公共英語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自2012年起,對公共英語課教學的課時數進行了調整,公共英語教學又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扎實的工作基礎。
2.學情特點概述
學生英語基礎差,大多數學生學習觀念淡漠、學習能力較差,語言實際應用的能力不強,職業(yè)素質、職業(yè)能力需進一步提高。通過對2012、2013級學生的問卷調查發(fā)現:學生高考70分以下的占48.57%,英語基礎較差的占81.71%,參與運用英語的活動不積極的占26.86%,課外很少學習英語的達69.14%,認為自己需要提高英語交際能力的占73.71%,認為自己英語最需要提高的是口語交際能力達70.86%。教師應采用靈活的方法,課堂設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多練口語和對話,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二、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實踐
行動導向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學生應該在實踐行動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我們借鑒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使學生在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語言綜合能力,進而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和就業(yè)能力。
實施行動導向教學的范圍涉及經濟管理類、護理類、計算機類、制藥類、食品類等多個專業(yè)的公共英語教學。根據問卷調查及實踐教學,教師以行動導向教學模式為指導,根據不同的專業(yè)特點,進行了多種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應用。通過行動導向教學理念的實施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的積極性,力求學生在實踐行動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能力、專業(y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實現學生樂學→會學→學會的教學目標。
三、行動導向教學理念在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具有公共英語教學特色的教學模式
“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核心,以質量為重心”的模式,建立與公共英語教學相適應的教學方法體系,即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全程參與教學實踐,在實踐行動中學習和掌握知識技能,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行動能力為核心,以提高公共英語教學質量為重心。
我們通過教學團隊的集體努力,修訂了2012級、2013級的課程標準。課程設計以行動導向的教育觀為理念,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教學原則,緊密結合課程目標,采用了“情境引導(獲取信息)→知識學習(制訂計劃)→小組討論(實施計劃)→教師評價(評估計劃)→拓展訓練”的教學流程。
2.實踐教學案例
設定實驗班,在不同專業(yè)中選出有代表性的實驗班,劃分學習小組。
以2012級學生使用的《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1》Unit Two為例:
(1)情境引導。教師利用視頻呈現與課文相關的主題詞,引導學生就主題Saying thanks or Sorry回答問題并寫出主要句型。
How to express pleasure or thanks?
How to express regrets and ask for forgiveness?
Can you send a message of congratulation?
How can you say sorry and really mean it?
全班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組討論,學生小組合作,對單元主題進行分析,了解本單元的目標,并通過播放Section I的錄音及模仿對話使同學們進一步了解與主題相關的基本信息。
(2)知識學習。學生找出對話中出現的基本句型,例如五個對話中的語言點:Thank you for the happy time. Congratulations on winning the first place. Im so sorry for being late again. Please forgive me one more time.等表達感謝和道歉的基本句子。
學生口頭列出主題句,教師同時提供常用的典型語句讓學生調用或背誦,旨在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小組討論。在給定的時間內學生要完成5個任務,教師隨堂指導,要求學生兩人一組根據Section I的5個對話及教師提供的常用句子,進行口語交際,同時進行簡單的書面記錄。
(4)教師評價。對學生完成的口語任務,要求全體同學參與,教師進行評價,同時學生還進行互評。在學生完成這些任務時,教師對學生的發(fā)音、語句流暢程度及表情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和糾正,使學生得到及時的反饋,實現單元目標。
(5)拓展訓練。要求學生在課后通過網絡資源完成相關的口語任務,提升靈活運用的能力。
以上只是其中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展示,我們在教學中,對讀寫部分的內容也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在課堂中學生全程參與教學過程,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構建行動導向教學的公共英語評價體系
我們主要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式。2012級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2013級采用了過程性考核的方式評價學生學習效果。課程考核成績(100%)=學習態(tài)度(20%)+階段測試(50%)+期末考核(30%)。在期末時進行試卷考試,主要考查學生本學期綜合能力,考查的范圍涵蓋了整本書的知識點。
四、結語
筆者及課題組成員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教學,取得了以下成果。
1.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
通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學生們增加了對本課程的興趣。第二次問卷調查顯示:認為自己對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一定程度提高的達74.21%,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比較積極的達68.91%,認為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的達72.15%。
2.學生的參與能力意識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學生認為自己學習方法能力有一定程度提高的達76.5%,對教師布置的口語任務比較主動,能完成任務的達83.2%。學生們通過小組合作與課堂的積極參與,提高了參與意識,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
3.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
課題組全體教師先后在省級及國家級期刊發(fā)表相關的學術論文,提高了學術水平。實踐教學使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有明顯的提高。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墾職業(yè)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