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
摘 要:在幼小銜接期,許多原本對繪畫感興趣的兒童,會漸漸缺乏對繪畫的興趣,甚至開始對繪畫產生抵觸情緒,從而放棄繪畫,盡管該現象持續(xù)的時間并非很長,但足以對兒童造成負面影響。處在幼小銜接期的兒童是彷徨的,是敏感的,如果在這一時期他們的信心受到打擊,或是興趣得不到施展,那么在以后的時間里,他們可能會很難再對該事物提起興趣,因此,筆者認為,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重點是,提起幼兒對于美術的興趣,并對其加以鼓勵,增強繪畫的信心。
關鍵詞:幼兒美術 銜接 課程
幼小課程銜接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學前教育領域中的一個熱點話題,備受家長、老師以及社會的關注,幼小的課程銜接對兒童今后的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制定出能夠適應兒童生理及心理發(fā)展的教學方式,才能讓兒童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在這個時期兒童對于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也就是說是給他們灌輸新思想的最佳階段。因此兒童美術教學須了解幼小的心理變化狀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建立起師生之間的信賴關系。下面筆者將從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銜接兩方面予以介紹。
一、幼小課程銜接的概念
所謂的幼小課程銜接,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指從幼兒園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銜接,這對幼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在該階段幼兒可能會對突然轉變的環(huán)境表現出不適應,可能會有抵觸上學的情緒,但只要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幼兒便能適應小學生活。但如果處理不好,便會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對該階段的幼兒,主要注重完成對其思維方式、學習習慣、社會技能等方面的銜接,讓其能夠適應小學生活。一般情況下,處于銜接期的是5~7歲的兒童,必須針對該階段的兒童制定出一套適合的銜接方案。
二、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意義
1.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小學美術的學習本身就是為了培養(yǎng)幼兒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誘導發(fā)揮想象力,對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因此小學美術教學內容大多比較簡單。幼兒在繪畫時老師并不是一味地叫他們去模仿一幅畫,或是照著某個事物進行繪畫,這對他們來說不僅太難,還會使幼兒喪失對美術的興趣。多數老師會采用命題式的方法,比如叫幼兒以“我的家”或者是“我最喜歡的人”等為主題畫一幅畫,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幼兒交上來的作品五花八門,有的畫的或許是太空,有的畫的或許是火山,還有的畫的也許什么都不是,只是想象中的事物。毫無疑問,通過這種方法能夠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自信心
許多幼兒從幼兒園到小學后開始出現不自信的現象,在幼兒園時大家都是一樣的,沒有考試、沒有學習,自然就沒有相互之間的比較,但到了小學,幼兒之間的差異開始慢慢地體現出來,別人上課能夠回答出老師提的問題,自己卻一問三不知;別人能考到九十多分自己卻只考得到二三十分。家長老師經常會將兩個同年的幼兒做比較,殊不知在比較的過程中已經嚴重地打擊了幼兒的自信心。通過美術課程銜接,幼兒可以天馬行空地發(fā)揮想象,在這里沒有人會嘲笑他,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在老師的不斷鼓勵幫助下,孩子慢慢地學會了自信,學會了相信自己。幼小美術課程銜接對于幼兒的自信心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
3.建立與人相處的能力
在美術課程學習中,有時候美術作業(yè)要求多個幼兒共同合作完成,這時老師往往會先給孩子們分好組,接下來就讓他們自己討論完成。這便是考驗幼兒與人相處能力的時候,在大家共同合作的時候,可能會因為意見不合,或者其他原因大打出手。但最終為了順利完成作業(yè),幼兒們不得不學會,如何與同伴合作,在不斷的磨合過程中,漸漸地他們就會建立與人相處的能力。
三、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內涵建設
1.培養(yǎng)目標的銜接
培養(yǎng)目標的銜接是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前提,因此首先要制定教學目標,幼兒園的美術教育幾乎可以等同于無,主要就是讓幼兒涂鴉,識別顏色之間的不同,沒有對于美術更進一步的講解。而小學的美術教育可以說是美術的啟蒙教育,教學目的是傳授淺顯的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造型技能,主要注重個性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開發(fā)孩子的大腦。幼兒美術教育的涉及面十分廣,可以是身邊的任何事物。因此必須明確培養(yǎng)目標,才能具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
2.美術課程銜接
在明確培養(yǎng)目標這一前提的基礎上,核心工作就是美術課程的銜接。教育部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大對接體系,這是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基點。從幼兒園到小學是一個過渡時期,在該過渡時期,許多原本對繪畫較為喜歡的孩子都會表現出極為不耐煩的傾向,有的甚至選擇了放棄繪畫。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好美術課程的銜接工作,調動孩子對美術的學習興趣。
四、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不足
首先,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時間安排不合理。小學學習是打好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許多學校為了讓孩子學好美術,通常會增加美術的課時或是延長每節(jié)課的學習時間。從學校的角度看是為了孩子著想,但忘記了玩耍才是孩子的天性,要孩子犧牲他們玩耍的時間學習美術,勢必會造成他們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坐立不安。其次,美術老師的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有些學校認為美術老師無非就是教孩子寫寫畫畫,對于美術老師的選拔并不嚴格,殊不知這是對于孩子極大的不負責。老師對于美術不太了解,教學時只會生搬硬套書上的內容,從而破壞孩子的興趣。同時孩子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也極有可能在這些老師的帶領下一次次被打擊。
五、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策略
1.找準銜接點
對于幼小美術課程的銜接,首先,必須找好銜接點,只有找好了銜接點,才能讓孩子更快地適應小學的美術教學。要找好銜接點并非易事,如果要想做好幼小美術課程銜接工作,美術教師必須研究教材,通過對幼兒教材與小學教材之間的對比找準幼小美術課程的銜接點。
2.了解幼兒心理
學齡初期的兒童,處于逐步克服以自我為中心,走出自己封閉的世界,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思維往往比較活躍,想象能力豐富,并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做事比較靈活,能夠較為客觀地看待和分析事物,在繪畫方面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同時擁有了強烈的表達欲望。但他們的思維常局限在具體的事物上,缺乏經驗以及邏輯思維能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此時應該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借助各種不同的手段與方法,激發(fā)兒童對于美術學習的興趣,讓兒童在腦海中逐步形成一定的鑒賞能力,具備一定的想象、溝通、交流能力。這些能力會使兒童終身受益。endprint
3.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作為教育工作者,首先我們必須考慮到兒童心理特征,順應兒童的天性,發(fā)展兒童的興趣愛好,適當地拓寬兒童的美術視野,并從他們最感興趣的事物出發(fā),帶動他們對于美術的學習興趣。通過美術教學讓他們洞察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享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在教學方法上要多變,不能太過單一,更不能生搬硬套,從而使兒童對美術感到厭煩。小學美術學習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兒童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并不是要他們真正掌握多少美術知識。適當運用新技法教學,對于維持兒童的興趣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我們可以首先引導孩子學會觀察,經過觀察他們能對事物產生一定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戶外教學。其次通過多媒體等手段,播放一些事物,讓孩子們觀看后進行思考,再在紙上畫出他們想表現的事物。
4.課程實施活動化
在皮亞杰的兒童思維發(fā)展階段理論中指出, 幼小銜接的兒童思維發(fā)展依舊帶有極強的知覺集中傾向、具體形象性和不可逆性。因此在美術課程的實施過程中要通過不斷引導,讓兒童學會將自己的情感通過想象表現在繪畫上,也就是將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同時通過對多種事物的觀察,將其融合為一幅畫,也就是將具體的事物抽象化。要實施這一過程并不容易,應該綜合運用游戲、戶外活動等教學方法,調動孩子的感官,引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產生主動學習的想法。只有通過多種實踐,讓孩子參與其中,才能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孩子的技能以及思維想象能力。
5.課程評價多元化
幼小美術課程銜接應以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為導向, 對于課程評價必須做到以尊重兒童,不打擊兒童自信心為前提,在幼小銜接階段的兒童心理是十分敏感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其的影響十分大。因此評價的內容要以調動兒童的積極性為主,使評價成為兒童了解自我、認清自我、約束自我、鼓勵自我的一種手段。同時評價的內容也應該是多方面的,不僅包括孩子的知識與技能,還應包括孩子的進步情況,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因此評價不僅要著眼于孩子現在,更要著眼于孩子的將來。
六、總結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兩個教育階段教學內容的過渡時期,教育工作者應該立足幼兒的全方位發(fā)展,使幼兒美術教育與小學美術教育之間體現出合理的層次性。幼小銜接期是兒童美術教育的重要階段,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對幼兒來說在今后的人生中可能會是一大筆損失。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關鍵,就是能否調動幼兒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因此,作為老師應該因勢利導,采用多種手段激發(fā)兒童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傊仔∶佬g課程銜接工作的開展應該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努力探尋出銜接的手段,并克服銜接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建立起更加人性化、科學合理的美術教育方法。
本文系2011年底湖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程標準背景下的幼小美術課程銜接的研究(XJK011CTM011)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吳海靜.淺談中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銜接.新課程研究,2010(8)
[2]黎潔儀,鐘英明.幼小銜接期的兒童美術教學嘗試.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0)
[3]崔 云.幼小課程銜接存在的誤區(qū)及應對策略.學理論,2010
[4]金漫漫、武艷娟.中高職銜接的最優(yōu)模式及外延與內涵建設.遼寧高職學報,2012(9)
[5]肖俊.我國中小學設計藝術教育創(chuàng)新論.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4)
[6]李振.現階段中小學美術教育創(chuàng)新機制的構建.文教資料,2009(24)
[7]魏嫻,牟金秀.論中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人文思想的培養(yǎng).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