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同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育革新實踐的進程中,培育和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目的是全面提升學生對問題進行理解認知、有效解決的綜合素養(yǎng)和水準,促使學生在接受過程中,能全方位地發(fā)現(xiàn)問題,對問題進行獨立的、創(chuàng)新性的有效解決,促使學生良好的自我發(fā)展。本文主要探討了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如何利用電子白板培養(yǎng)學生的多向性思維。
關鍵詞:電子白板 初中語文 多向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20-0-01
1 進行語文教育,要有效利用電子白板,培育學生多向性思維
在語文教育過程中,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析就會發(fā)現(xiàn),有許多文章都能有效地培育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對這些文章進行科學合理的教學安排,會起到顯著的成效。例如,針對《童趣》這一篇文章來說,作者把許多渺小的事物都想象成為高大的龐然大物,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其制作成圖片;作者還說到,癩蛤蟆吃蚊子的過程猶如“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教師就可以將這個過程制成PPT動畫形式;文中作者還寫道,“興正濃”時,“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將作者的這種神態(tài)融入到動畫之中,將作者的情感變化過程設置成為讓學生進行口頭溝通的白板課件。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就可以領悟到文章的精髓所在,也能最為深刻地和文章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假設語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可以將最為質樸和平常的事物作為根本,深入解析人物觀察之后用獨特的思維形式展開的聯(lián)想和表述,同時,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類似經(jīng)歷表述出來,或者是在白板上寫出關鍵詞,學生就可以表述出諸多類似的體驗;不但如此,學生彼此間的交流,可以啟迪思維,獲得更多靈感。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培育學生的多向性思維。
又例如,在進行古詩詞的教育過程中,許多的文章都具備較強的畫面感和深遠的意境,假設教師將其制作成為形象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進行表述,同時,適當進行引導和啟發(fā),那么,在這種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多向性思維定會得到有效培養(yǎng)。
2 對于課堂上的理解和領悟,要適時利用電子白板培育學生的多向性思維
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作為教師,要有效利用電子白板音頻、圖像以及視頻,以此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自主研討、自然領悟文章思想。例如,在進行《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時,全文彰顯的是園林景色的優(yōu)美雅致,從建造手法到情景交融,在我們眼前完美地呈現(xiàn)出園林之美。在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可以依照文章中的內容,盡可能多地搜集有關的圖片提供給給學生觀看,讓學生在對圖片的全方位分析和深入體會中來反觀文章內容。在以自身對形象感悟的基礎上,通過彼此間的溝通,逐漸深入地領悟文章的主旨思想。采取這種教育方式,其成效明顯大于傳統(tǒng)的照搬原文,單向思維教育模式。
又例如,在進行《安塞腰鼓》的教學時,文章所展現(xiàn)的是高原獨特的環(huán)境和風貌,彰顯出具備濃厚的地域色彩的民間藝術,渾厚粗獷的風格與當?shù)氐娘L俗民情融為一體。在進行課文的朗誦時,假設將北方舞蹈、音樂等豪放的畫面或音視頻元素融入進來,讓學生在聆聽課文的同時,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欣賞,深刻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和表現(xiàn)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能深刻感悟到文章內在的生命力,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在文章中,排比句的利用可謂是恰到好處、出神入化,將整個文章推向了高潮,也將腰鼓的熱鬧場面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學生在體會這種場面之時,會激起內心深處的共鳴,產(chǎn)生最為強烈的共振。在這種畫面或者音視頻中,不但可以促使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自我感知,同時,也會促使他們自主地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進行深刻的思考,全方位深入解析安塞腰鼓的獨特魅力所在,探尋黃土高原這片神圣的土地孕育而出的高原藝術的深厚淵源。運用這種教育方式,教師甚至是不需要做太多的講解和說明,就能讓學生感悟到文章最深處的涵義,對于提升教育質量有著極大的現(xiàn)實意義。
3 在進行聽說訓練時,注重培育學生的多向性思維
無論是哪一階段的語文教學,“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始終貫徹。在課堂之上,作為教師,在設置針對學生的開放性聽說訓練之時,若能有效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為寬廣的思維擴散空間,促使學生有更為廣闊的表述范圍,可以全面有效地培育學生多向性思維。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兩小兒辯日》的教育時,作為教師,關鍵的任務就是讓學生彼此之間進行有效的討論和交流,甚至是讓學生展開辯論,在這一過程中,促使學生認知到文章所要表述的涵義,對于文章中的詞語含義以及其正確的用法能有準確的把握,可以更為流暢準確地翻譯文章中的語句。至于文章中所說到的“日出、日中”這兩個階段太陽給人的感覺,教師可以憑借課件,用自己拍攝的視頻或者是PPT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彼此之間展開討論和解析,而教師并不需要做過多的說明和闡述。在這之后,教師可以結合地理知識,將太陽、地球、月亮三者之間的關系利用平面圖示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也可以利用電子白板中的三球儀圖像讓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觀察,當學生科學認知到這幾者之間的關系時,再讓學生對文章最后的“孰為汝多知乎”進行全方位的討論。在這種開放的環(huán)境中,不但可以有效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也十分有利。
又例如,在進行《愚公移山》這一文章的學習時,學習完文章的詞匯字句之后,教師就可以設計白板課件,讓學生比較老者和太行山,彼此之間進行辯論和解析:對于愚公這種做法,到底是愚還是不愚?為何會這么認為?此時,學生就會快速地進入到問題的討論和爭辯之中,通過這種方式,有效擴展了課堂空間,對于培育學生的多向性思維也十分有利。除此之外,在許多其他的文章中,也可以采取這種方式,促使教育質量的提升。
(江蘇省灌云縣同興中學,江蘇 連云港 222233)
參考文獻:
[1]劉娟.交互式電子白板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才智,2011(35).
[2]楊道麟.美學視野下的語文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